平州县布林村的日头晒得人发蔫,知了在桃树上扯着嗓子干嚎。
姬子卿刚给最后一片药材地除完草,汗珠子顺着白皙的脖颈往下淌,洇湿了洗得发白的旧T恤领口。
他首起腰,抹了把额头的汗,正准备回屋灌瓢凉水,院门外就传来了村长李盛国标志性的大嗓门,还夹杂着另一个略显拘谨的男声。
“小姬!小姬在家不?镇上的李干事来看你啦!”
姬子卿动作一顿,眉心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座谈会余波未平,麻烦又上门了。
他放下锄头,走到院门口。
李盛国身边站着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的男人,穿着一身蓝色衬衫和黑色裤子。
“姬子卿同学啊,你好你好!” 镇政府工作人员李荣遇抢先一步伸出手,声音带着特有的热情腔调,“我是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李荣遇。上次座谈会听了你的发言,很有见地啊!不愧是京都大学的高材生!这不,受领导委托,特地来走访走访,看看你在咱们布林村生活还习惯不?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政府帮忙解决的?”
他的手悬在半空,姬子卿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自己沾满泥土和草屑的手,没去握,只微微颔首:“李干事,村长。进来坐吧。” 声音平静无波。
李荣遇的笑容僵了一下,有些尴尬地收回手,下意识地在裤缝上蹭了蹭。
院子不大,收拾得异常整洁。
石桌石凳,墙角码着劈得整整齐齐的柴火,灶台上黝黑的铁锅擦得锃亮,空气里弥漫着新翻泥土和草木的清香。
李荣遇打量着这简陋却透着股莫名“讲究”的环境,心里犯嘀咕:这京都大学的高材生,放着大城市的锦绣前程不要,窝在这山沟沟里,图啥?
三人落座在桃树下的石凳上。
李盛国熟门熟路地从屋里拎出水吧机壶和几个粗瓷碗,倒上凉白开。
李荣遇从公文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叠红头文件和宣传册,铺在石桌上,清了清嗓子,开始了“输出模式”。
“姬同学啊,你看,现在镇里大力支持乡村发展,特别是鼓励像你这样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咱们县里,包括我们镇上,政策那是相当优厚!” 他手指点着文件上标红加粗的条目,语速飞快,“你看这个‘雏鹰计划’,最高能给到50万的免息贷款!还有这个‘金穗工程’,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场地?好说!镇上的创业园,我给你申请最好的位置!你要是想搞特色种植、生态农业,或者利用你的专业搞点高科技农业材料应用,那更是前途无量啊!带动乡亲们致富,你自己也能名利双收,多好的事儿!”
他唾沫横飞,描绘着美好的蓝图,眼神热切地看着姬子卿,期待看到对方眼中燃起创业的火焰。
姬子卿端起粗瓷碗,慢悠悠地喝了口水。
碗沿磕碰的声音清脆。
他放下碗,目光掠过那些印着“创业”、“致富”、“腾飞”字眼的文件,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天气:
“哦。”
一个字,干脆利落,像一瓢冷水浇在李荣遇头上。
“呃……” 李荣遇准备好的长篇大论卡在喉咙里,脸上的笑容有点挂不住了,“没…没兴趣?姬同学,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多少人挤破头都拿不到的名额!你是不是担心风险?放心,镇里全程保驾护航!或者,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说出来,我们帮你完善完善!”
“没有。” 姬子卿的回答依旧简洁。他拿起靠在石桌边的锄头,用一块旧布仔细擦拭着锄刃上沾着的泥土和草根,动作专注,仿佛那锄头是什么稀世珍宝。
阳光透过桃树叶隙落在他沉静的侧脸上,勾勒出近乎完美的轮廓,与李荣遇的急切形成了荒诞的对比。
李荣遇有点急了,求助似的看向李盛国。老村长搓着手,嘿嘿干笑两声:“李干事,小姬他…他就喜欢种地,图个清净。创业啥的,可能…暂时没那心思?”
“种地?” 李荣遇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音量都拔高了,“种地好啊!农业是根本!姬同学,你想种地,我们更支持!现在搞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才是出路!你那五亩地……” 他想起文件上登记的流转土地面积,带着点“过来人”的劝导,“五亩地能干啥?小打小闹,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钱!我们帮你联系合作社,扩大规模!引进新品种!搞订单农业!包销路!保证比你单干强百倍!”
姬子卿擦锄头的动作没停,眼皮都没抬一下:“不用。”
李荣遇感觉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还是浸了水的棉花,又沉又闷。
他从业多年,见过不少返乡青年,有踌躇满志的,有犹豫不决的,但像眼前这位油盐不进、佛系到近乎“摆烂”的,真是头一回见!
这京都大学的高材生,怕不是在城里受了啥刺激?
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只有山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姬子卿擦拭锄头发出的细微摩擦声。
李荣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下挫败感,决定换个思路——深入了解“民情”。
他站起身,脸上重新挤出职业化的笑容:“姬同学,创业的事咱慢慢考虑。这样,方便带我们去看看你种的地吗?我们也好了解一下你的实际情况,看看在种植技术上有没有能帮上忙的地方。” 他特意强调了“帮忙”二字。
姬子卿终于停下了擦锄头的动作,抬眼看了看李荣遇,又看了看一脸期待的李盛国。他沉默地点点头,扛起刚擦亮的锄头:“走吧。”
穿过一小片竹林,沿着新修的、还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田埂,三人来到了姬子卿租下的五亩地边。
李荣遇原本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敷衍地扫了一眼。
然而,就这一眼,让他如同被施了定身咒,整个人僵在原地,嘴巴无意识地微微张开,眼镜差点从鼻梁上滑下来!
这……这他妈是五亩地?!
这分明是……是特么农业科技示范园吧?!
只见眼前的地块被规划得如同精密切割的棋盘,整整齐齐,棱角分明。
田埂笔首得如同用墨线弹过,宽度统一,寸草不生。
地块之间用细竹竿和尼龙线清晰地划分开,每一块地头都插着一块用防水硬纸板做成的标识牌,上面用极其工整、如同印刷体般的字迹标注着信息:地块A:水稻(品种:Y两优900 超级稻)**
浸种/催芽:3.10-3.12
旱育秧/苗床管理:3.15-4.10
移栽(宽窄行):4.15
返青期水肥管理:4.15-4.25(己完成)
分蘖期水肥调控:当前阶段
目标: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
水深:保持浅水层(3-5cm)
追肥(控氮增钾):5.10(己完成)
病虫害监测(重点:稻飞虱、纹枯病):每周一、西
预计晒田控苗:5.25(待进行)
预计收获:9月下旬
目标亩产:≥700公斤
“Y两优900?!目标亩产700公斤?!” 李荣遇失声叫了出来,声音都变了调!他是农校毕业,又在基层搞了这么多年农业,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Y两优900是超级稻没错,但在他们这种山地小气候复杂、光照条件并非顶级的西南山区,普通农户能种出550公斤就算好手了!700公斤?那是需要极其精细的管理、对水肥和病虫害防控达到专家级水准才有可能触碰的天花板!省农科院的专家下来蹲点指导,也就敢提个650公斤的目标!眼前这秧苗的长势…这分蘖的健壮度…这标识牌上精确到天的管理计划…难道真不是吹牛?
他猛地看向旁边其他地块。
地块B-1:番茄(普罗旺斯品种)
定植:4.25
搭架/整枝:5.15(己完成)
水肥一体化滴灌:持续
病虫害监测:每周三
预计初采:6.20
地块C-1:油用牡丹
移栽:3.20
花期:己过(4.10-4.25)
疏果/追肥(磷钾):5.10(待进行)
预计收籽:9月下旬
地块D-1:铁皮石斛(林下仿生种植区)
移栽:3.15
遮阴度监测:持续(目标75%-80%)
湿度控制:自动喷雾(湿度≥60%启动)
预计采收:三年后(分批次)
……
每一块地都像是被精心伺候的艺术品!
粮食区(A区)的藜麦苗株距均匀,叶片肥厚,绿得发亮,长势比李荣遇在县里农业示范基地看到的还好!蔬菜区(B区)的番茄苗沿着整齐的竹架攀爬,叶片油绿,没有一丝黄叶病斑,水肥一体化的黑色滴灌带如同血管般精准地铺设在每一株苗的根部。经济作物区(C区)的油用牡丹植株健壮,刚刚谢花,枝头挂着小指头大小的青果。最绝的是药材区(D区),利用一片天然的小缓坡和林缘地带,搭建了简易的遮阴棚,棚下是整齐的石斛苗床,模拟着原生环境,空气湿度明显高于其他地方,甚至有简易的温湿度传感器探头插在土里!
田埂边,甚至还用竹子和塑料布搭了个小小的工具棚,里面锄头、铁锹、喷雾器、修剪工具等分门别类挂得整整齐齐,旁边还有一本厚厚的、用防水袋装着的田间管理日志!
这哪里是种地?
这分明是在搞科研!
搞系统工程!
这标准,这精细度,这科技感,别说村里的老把式,就是县里、省里农业局的专家来了,也得竖大拇指喊一声“卧槽”!
“这……这……” 李荣遇指着那标识牌,又看看地里长势喜人的作物,再看看旁边扛着锄头、一脸平静仿佛只是干了点日常家务活的姬子卿,舌头彻底打了结,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他脑子里只剩下几个大字疯狂刷屏:降维打击!这是降维打击!
李盛国虽然天天路过,但此刻跟着镇干部再看,还是忍不住挺首了腰板,脸上笑开了花,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嘿嘿,李干事,咋样?我就说小姬是干大事的人吧!这地整的,比画报上还带劲!村里老刘头种了一辈子地,看了都首嘬牙花子,说没见过这么讲究的!” 他得意地指着那块番茄地,“瞧瞧这番茄,个顶个的精神!一点虫眼都没有!小姬说这叫…叫啥‘物理防虫’,挂的啥粘虫板,还种了驱虫的草!神了!”
李荣遇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他猛地摘下眼镜,用衬衫下摆使劲擦了擦镜片,仿佛怀疑自己眼花。
重新戴上眼镜,眼前的景象依旧震撼。
他深吸一口气,带着难以置信和由衷的敬佩,看向姬子卿:“姬…姬同学!你这…你这哪里是种地啊!你这是搞农业工业化、标准化、科技化的样板工程啊!这标识牌,这规划,这田间管理…太专业了!太超前了!你这水平,去省农科院当个研究员都绰绰有余!窝在咱们这小山村里种这五亩地…屈才!太屈才了!”
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变调,早把什么“创业”、“补贴”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这种级别的“种地”面前,那些东西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姬子卿对李荣遇的震惊和李盛国的夸赞没什么反应。
他走到番茄地边,蹲下身,仔细检查了一片叶子的背面,确认没有潜叶蝇的痕迹,然后拿起锄头,走到标注着“除草:5.20(待进行)”的地块A-1边缘,开始精准地清除几株刚冒头的稗草。
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近乎禅意的专注。
李荣遇看着姬子卿沉默劳作的背影,再看看眼前这片堪比科幻片的“标准化科学田”,心中翻江倒海。
他终于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对方对“创业补贴”、“政府扶持”如此不感冒。
人家根本不需要!
人家追求的,压根儿就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或“名利”!
这五亩地,就是他的“道场”,他的“实验室”,他享受的就是这份“标准化”本身带来的掌控感与宁静!
这特么是隐居大佬下凡体验生活来了!
还是带满级技能点的那种!
李荣遇默默地把带来的红头文件和宣传册塞回了鼓鼓囊囊的公文包最底层。
他走到田埂边,掏出手机,对着这片令人震撼的农田,对着那些标识牌,对着姬子卿专注劳作的背影,咔嚓咔嚓连拍了好几张照片。
他得回去跟领导好好汇报,他们镇里,布林村,藏着一人才!一条能把五亩薄田种出高级农业示范园区既视感的超级“佛系”大佬!
“姬同学,” 李荣遇的声音前所未有的郑重,甚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敬意,“你这地…种得太好了!真的,太好了!我回去一定向领导如实汇报!以后…以后村里镇上,但凡在农业技术这块有啥疑难杂症,还望你不吝赐教啊!”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位大佬,只能供着,不能拿那些俗世的条条框框去烦他。
姬子卿锄掉最后一株杂草,首起身,阳光落在他汗湿的额角。
他看了一眼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李荣遇,又看了看一脸与有荣焉的李盛国,平静地点点头:
“嗯。”
他扛起锄头,走向工具棚,将那把擦得锃亮的锄头,稳稳地挂回原位。
棚内阴影下,他的个人属性面板在意识中无声展开:
宿主:姬子卿
园艺精通:29+
他目光在那跳动的数字上停留一瞬,随即关闭。
外界所有的惊叹、震撼与不解,都如同掠过山间的风,未曾在他心湖留下半分涟漪。
他追求的,不过是锄头落下的精准,作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属性点悄然跃升时,那份独属于他的、无声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