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将青州古城染成一片暗红。
探马浑身尘土踉踉跄跄撞入府衙
“报!双鞭呼延灼率领大军三万,以韩滔、彭玘为先锋。”
喘息声中展开梁山加急密信。
“己到济州地界!先锋部队距梁山不足百里!”
青州府衙内烛火通明,宋江捏着密信来回踱步。
“呼延灼双鞭不足为惧,数千连环马铁骑实难对付!”
军情紧急,容不得半分拖延!
“来人!速派快马!”宋江将密信重重拍在案上。
“请军师吴用到府议事!留花荣将军镇守清风山!”
传令兵应声疾走,脚步声在回廊里激起阵阵回响。
宋江快步来到墙上悬挂的地图前。
目光如炬地锁定梁山的方位。
目光扫过图上宽阔梁山泊水系。
心中暗自思忖:按《水浒传》原著情节。
呼延灼的连环马大军不该此时来犯。
或许梁山接连攻下青州、登州的雷霆之势。
终究让当今朝廷提前动了杀心。
这才急调猛将妄图将梁山扼杀于摇篮之中。
正沉思间,吴用阔步而入,手上折扇轻摇。
“公明哥哥如此急召,可是为呼延灼的连环马军?”
"正要与军师商议。"宋江指尖划过案上陷阱图。
"听闻连环马首尾相扣、铁甲裹身,寻常兵器难伤分毫!”
他抬眼望向吴用,笑意藏在眼底。
“但此物笨重,遇沟壑陷阱必成困兽!军师以为如何?"
“哥哥所言极是!连环马最怕地陷与火器!”
吴用折扇轻敲掌心,眼中精光乍现。
“若以陷马坑截断其势,再辅以霹雳神弹..."
“好!呼延灼乃名将之后,若能收服胜过千军万马!”
宋江猛地握拳,眼中精光一闪。
“军师可在交战时设下陷阱,必能生擒此人!”
宋江展开霹雳神弹与神火飞鸦图纸。
"打下青州尚各余两百件火器,军师带走一半。"
他将两份图纸推向吴用,缓缓说道。
"军师可率秦明、鲁达和杨志等猛将,辅以神器破敌!"
"如此甚好!"吴用抚须赞叹,目光转向地图。
"只是登州乃东线门户,需要良将把守方可!"
"孙提辖镇守再合适不过。"宋江胸有成竹地说道。
"可令周通、李忠带兵协防,确保后方无忧。"
"我与花荣、清风山好汉坐镇此处,开粮仓、分土地。”
见吴用颔首赞同,他又指了指青州城。
“大修水利、广招乡勇,根基稳固,何惧朝廷来犯?"
"哥哥高见!"吴用折扇一拍,眼中满是敬佩。
"以分田固民心,以士卒修水利,此乃百年之计!"
他起身长揖,"哥哥威望如日中天,青州百姓必当拥戴!"
更鼓声中,二人召集群雄分派作战计划。
“梁山兵马所到之处,皆要开仓放粮、分田到户、招募青壮。”
宋江将制作火器图纸与工匠名册分交吴用、孙立。
神色凝重说道:“让百姓知道梁山是为他们而战!”
厅外火把如龙,秦明的吼声震得梁柱轻颤:
"俺倒要瞧瞧,那铁马能不能挡住俺的狼牙棒!"
鲁智深挥舞禅杖大笑:"洒家先去挖他十条陷马坑!"
府衙外忽传来阵阵喧哗,二人推开窗望去。
只见无数百姓们举着火把、扛着农具自发聚集。
高呼“梁山好汉一心为民,我等愿随宋头领杀敌”。
宋江望着那片摇曳的火光,胸中豪情顿生。
——这万千民心,便是对抗朝廷最坚实的后盾!
当夜,吴用率队疾驰而去,马蹄声踏碎星夜。
宋江立于城头,望着渐渐远去的火龙,怀中天书微微发烫:
这场连环马之战,不过是他改写梁山命运的序章。
三日后,青州校兵场被挤得水泄不通。
丈余高的木台上,慕容知府被铁链捆缚。
昔日崭新的官袍沾满污垢,形容狼狈。
台下,密密麻麻的百姓举着锄头、扁担。
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的咒骂声。
宋江伸手示意大家安静,大声宣读:
青州百姓听了!慕容贼子盘踞此地十余载。
强占青州半数良田,私吞赈灾粮款,纵兵劫掠村落。
私自提高税赋,克扣军饷,搜刮民脂民膏。
前年灾荒,朝廷拨下三千石救济粮。
他竟扣下两千石转卖!此十余条罪状,桩桩属实!
他每念一条罪状,便展开一张泛黄的账簿或地契。
话音未落,台下百姓己群情激愤。
石块与骂声纷纷雨点般砸向木台。
“开仓放粮!分田到户!”随着宋江一声令下。
燕顺率喽啰劈开慕容府库,金灿灿的粮米倾泻而出。
百姓们排着长队,捧着米袋涕泪横流。
更有衙役抬出厚厚的田契账簿,在空地上堆成小山。
火把点燃的瞬间,火焰冲天而起,映红了百姓们惊喜的脸庞:
即日起,慕容家的千顷良田,按人头分给青州百姓!
官府再派匠人指导开渠引水,确保百姓年年丰收!
青州城上,遍插“替天行道,均田免赋”的大旗。
不出几日,各乡各村皆贴满告示:
“凡孤寡老弱,分田五亩;青壮劳力,十亩起分!”
西村王老汉颤抖着抚摸田契,泣不成声:
“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有了自己的土地……”
募兵处更是热闹非凡,参军的青壮排起长龙。
铁匠铺里,年轻汉子丢下铁锤:
“跟着宋头领,既能吃饱饭,还能揍贪官!”
书生模样的青年撕掉科举书卷:
“梁山的均田令,可比那圣贤书实在!”
半月之内,青州新兵己达三万。
校场上,每日清晨便响起整齐的操练声。
宋江颁布军规:新兵每日“半日操练、半日修渠”。
燕顺、王英亲自带队,扛着铁锹与士卒们疏通河道。
田间地头,郑天寿指挥匠人丈量水渠。
将改良后的水车图纸分发给百姓。
“练好武艺保家园,修好水渠吃饱饭!”的口号响彻青州城。
为了加快水利建设,宋江从现代记忆中提取知识。
让人制作出简易水准仪,精确测量地势高低。
又改良了龙骨水车,效率比传统水车提高数倍。
当清水顺着新挖的沟渠流入农田时,百姓们纷纷跪地膜拜。
随着“分田兴水利,家家有饭吃!”的消息传开。
附近各州县的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前来投奔。
宋江干脆在城外设立贫民安置点。
分发种子农具,鼓励百姓开垦荒田,承诺“三年免税”。
探马来报“青州新兵突破五万”时。
校场上正进行着盛大的阅兵仪式。
五万将士盔甲鲜明,刀枪如林。
远处田间新修的水渠蜿蜒如银龙。
汩汩清流滋润着干裂的土地和百姓心田。
田间新播的麦苗、河畔忙碌的身影。
勾勒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太平盛景!
夕阳西下,“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猎猎作响。
“民心即天意,有万千百姓作靠山,何愁天下不定?”
宋江屹立在城墙上,望着滚滚人潮,心中若有所思。
他猛然握紧腰间佩剑,大声喊道:
“传令兵,即刻通知各位头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