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熟悉环境结束。”
秦星淮拍拍手,将大家的注意力拉回,“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先合练几遍,找找感觉,磨合一下。嘉乐,你主要适应棚里的声场和话筒,注意监听耳机里的返送。翊然,涛子,你们的乐器首接进,注意节奏稳,听节拍器。我会在控制室监听,随时沟通。”
排练正式开始!
音乐通过监听音箱和每人佩戴的耳机清晰地响起。
林嘉乐站在U87话筒前,深吸一口气,开口演唱主歌。
然而,专业录音棚的声学环境与KTV或宿舍完全不同,声音反馈极其首接和清晰。
他原本在宿舍里引以为傲的“自由发挥”式唱法,在这里被放大得细节毕露,气息的些许不稳和某些咬字的随意都显得格外突兀。
庄翊然的小提琴进入,音准没问题,但运弓的力度和情感投入明显不够,显得有些干涩平淡。刘文涛的贝斯根音倒是很稳,但律动感稍显僵硬,缺乏Walking Bass应有的流动感。钢琴是MIDI编好的,暂时不需要人演奏。
控制室里,秦星淮戴着监听耳机,眉头微蹙。
他按下通话键,冷静的声音透过演奏室的返送系统响起:“停。嘉乐,主歌再收一点,气息沉下去,想象在耳边讲故事,不是喊话。话筒很灵敏,感情细腻点。翊然,弓压给足!我要听到弦的震动和情绪!副歌前的小提琴独奏段落,我要的是‘走位’,不是‘安全过关’!涛子,贝斯线别光走根音,试着加点过渡音,让低音流动起来!鼓的节奏是地基,你们都要跟紧!再来!”
林嘉乐调整了状态,努力控制气息,声音变得柔和而有叙事感。
庄翊然咬了咬牙,运弓幅度加大,揉弦也用上了,小提琴的声音顿时有了温度和起伏。
刘文涛额头冒汗,努力回忆着当年的手感,手指在粗壮的贝斯弦上尝试着加入一些短促的滑音和勾弦,低音线条果然生动了不少。
但进入副歌高潮时,林嘉乐试图爆发的力量感与伴奏的磅礴弦乐稍显脱节,庄翊然的小提琴在高音区也有些飘。
“停!” 秦星淮的声音再次响起,“副歌!嘉乐,爆发不是蛮力!是气息支撑下的高位置共鸣!头腔!想象声音从眉心冲出去!别被弦乐盖住,是融合!翊然,高音区音准!揉弦幅度再大点!情绪顶上去!涛子,很好,保持住!我们再来,专注副歌这段,循环三遍!”
接下来的时间,变成了精雕细琢的攻坚战。
秦星淮像一个最苛刻的指挥家兼制作人,利用对讲系统,精准地指出每个人的问题:“嘉乐,第二段主歌结尾那个转音,气息断了,重来!”,“翊然,Bridge(桥段)后的小提琴间奏,第3小节第二个音,音准偏低!揉弦!情感!我要听到挣扎和希望!”,“涛子,很好!对!就是这个Walking Bass的感觉!保持!注意和底鼓的配合!”
“所有人!注意!副歌进鼓后的重拍!整齐!力量!给我砸出来!”
汗水开始从三人的额头渗出。
林嘉乐不断喝着保温杯里的水,反复开嗓;庄翊然的手指在琴弦上快速移动,手臂发酸;刘文涛厚实的手掌也磨得发红。
但在秦星淮清晰、专业且不容置疑的指导下,在一次次的重复和修正中,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开始发生。
他们的演奏(演唱)不再仅仅是完成自己的部分,而是开始倾听彼此,感受整体的律动和情绪起伏。
林嘉乐的歌声逐渐找到了与宏大编曲对话的方式,时而低回倾诉,时而穿云裂石。
庄翊然的小提琴不再是孤芳自赏,时而与弦乐群共鸣,时而在间隙中灵巧穿梭,如同林嘉乐歌声的华丽注脚。
刘文涛的贝斯则稳稳地焊死在节奏地基上,用低沉而富有弹性的线条,将整个乐队的律动牢牢锁住。
控制室里,秦星淮紧盯着多轨录音软件的波形显示,耳朵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他的表情从严肃紧绷,渐渐变得专注而投入,嘴角甚至在不经意间勾起满意的弧度。
他快速地在调音台上调整着各轨的均衡,稍微压掉一点林嘉乐中频的毛刺,提升庄翊然小提琴高频的亮度,确保刘文涛贝斯的低频既扎实又不浑浊。
他就像一个高明的调色师,精心调配着每一抹声音的色彩。
当秦星淮感觉整体的契合度和表现力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时,他果断下令:“好!就是这个状态!保持住!我们正式录第一遍!Rolling!”
红灯亮起。
演奏室里,三人瞬间进入绝对专注的状态。
林嘉乐闭上眼,深深沉浸到歌词所描绘的毕业情绪中;庄翊然身体随着音乐微微律动,琴弓在弦上如臂使指;刘文涛则像一座沉稳的山,手指有力地拨动着琴弦。秦星淮在主控室屏住呼吸,手指悬停在停止录音的按钮上方,眼神锐利如鹰,捕捉着任何可能出现的瑕疵。
音乐流淌,情感澎湃。
从钢琴清冷的前奏,到主歌的娓娓道来,预副歌的蓄势待发,再到副歌那如同火山喷发般的情绪宣泄!
林嘉乐的歌声充满了穿透力和故事感,副歌的高音在强大的气息支撑下稳定而辉煌。
庄翊然的小提琴Solo段落华丽流畅,情感充沛。
刘文涛的贝斯如同沉稳的心跳,律动精准而富有弹性。整首歌曲被演绎得层次分明,情感递进酣畅淋漓!
一遍!两遍!三遍!秦星淮要求严格,对于他认为可以更好的段落,果断要求重录。
大家毫无怨言,反而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激发出了更好的状态。
当最后一个音符在演奏室中完美消散,红灯熄灭。
演奏室里的三人如同刚从水里捞出来,浑身被汗水浸透,但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耗尽所有力气后的、无比畅快和满足的笑容。他们互相击掌,无声地庆祝着。
秦星淮在主控室,将刚刚录制的几遍完整播放出来。
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处理的干声,却己足够震撼!清晰的人声,充满情感的小提琴,律动十足的贝斯,完美地镶嵌在恢弘精致的伴奏之上,形成了一股强大而完整的音乐力量!
大家激动地围坐在巨大的调音台前,戴着监听耳机,屏息凝神地听着自己的“杰作”。
林嘉乐闭着眼,手指随着自己的歌声轻轻打着节拍,脸上是沉醉的表情;庄翊然则兴奋地指着波形图:“听!淮哥!我这个滑音!绝了!”
刘文涛憨厚地笑着,反复听着自己那沉稳有力的贝斯线,仿佛不敢相信那是自己弹出来的。
巨大的成就感和团队协作带来的温暖充斥在每个人的心头。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录音,更是一次蜕变,一次用汗水和才华共同浇筑的音乐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