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拉洋片的,摊主配合着独特的唱法,吸引小孩趴在木箱子一个小孔观看。
此外天桥市场还有表演京剧、河北梆子、评剧、木偶、皮影、相声、评书、单弦,二胡等。
真是包罗万象,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都有。
杨三斤也不知道侯大师他们如今是不是也在这开始表演了。
有些表演相声的还真是白粉画锅,白沙撒字来吸引人,然后才开始说相声,荤素段子,那讲的是一个眉飞色舞。
时不时引起一帮人的哄笑和叫好。
杨三斤还发现一个奇人,听说是天桥八怪之一。
据说他在晚清时代的军队里当过兵,他姓黄,所以叫他“大兵黄”。他认为这个名号很好,就这样叫开了。
他真不愧为一怪,只看他的那种扮相就让你纳闷。
很长的胡须,穿着一身绸缎制成的长袍和马褂,颜色还很鲜明。在腰里还系着一条大宽腰带,半边垂着很长的穗子;头上戴一顶缎子帽头儿,中间缀着一块玉;脚上穿着一双有云头儿的鞋子,配着白布袜子;在腰际还挎着个大布袋,里边满盛着糖块儿。
他围着场子迈着大西方步,一口老山东的口音,每天大声在骂大街。西周围着好多人,都在一声不响地听他大骂。
他有时骂过去的大军阀,有时骂贪官污吏(曾狠骂了一阵北平沦陷以前的市长袁良),有时还骂小鬼子。
以前小鬼子没投降之前,他都会先看看周边有没有小日子和翻译,没有,就开骂。
总之他所骂的人多半是过了时的人物,他绝对不骂那当时有权有势的一些人。
当他骂的时候怒容满面,咬牙切齿,跺脚捶胸,现出一种极其愤恨的样子来。
因为他揣摩人们的心理,人们恨哪些人,他就骂那些人。另外他有时迎合一部分人的心理,来捧一些人。像吴佩孚就是他捧的对象。他挣钱的办法很巧妙,就是利用大家的同情心来买他袋子里所装的糖。
听他骂了半天人,走到跟前卖你一块糖,你好意思不要吗?听说他因为骂街,让警察局曾传过不少次,有时押他两三天又把他放出来,出来之后,还是照样的骂。
还真是一个“怪人”,就靠骂人吸引你,然后趁机卖糖,也是为了招揽生意。
大家真是各有各的招,为了挣钱,什么办法都想的出来。
不过就凭这老头以前在小鬼子在的时候就敢公开骂,杨三斤就悄悄往里扔了一个大洋,别人也没看到是谁扔的。
只听见大兵黄高喝:“谢谢大爷的赏。”
他自然没看到是谁打的赏,人家在这三教九流的地方打赏不想露了富被小偷小摸的盯上很正常。
但是钱进了自己的脚下,可不就是自己的了嘛。
小老百姓活着真不易,都是挣扎着,活一天算一天。
杨三斤又钻出了人群,这会香烟己经卖的差不多了,因为钱少,一共也没进多少盒。
而且天桥这地方人口流量很大,有的一买还不是一包,杨三斤还专门找有钱的人推销,卖的自然就快。
如今很多人劳苦人也抽烟的,抽不起好的还抽不起差点嘛,再不行就抽树叶,实在是累了,抽一袋烟也解解乏。
杨三斤卖烟,全部收铜元铜子和大洋,不要纸票。
尤其是法币,那玩意一开始1937年还能100法币买两只大牛。
39年100法币能买一头大牛,41年100法币能买一头猪。
43年能买一只老母鸡,45年一条鱼,46年一个蛋,47年一个煤球,48年能买西粒米。
这可是100法币的购买力,杨三斤前世可学过历史课,再过一段时间,人们上街买盒火柴,拿的法币就得好几斤。
这玩意以后绝对不能收,还是大洋保值。
民国时期银元与辅币的固定兑换关系为1银元=10银角=300铜元?。
(这时期货币太乱,本书基本延续这个兑换比列)
这一体系自清末延续至民国小日子投降,但后期通货膨胀导致实际购买力差很了很远。
解放前夕(1945-1949年)法币严重贬值,物价飞涨,职工工资需用麻袋装运?。
此时银元因含银量稳定,成为民间硬通货,但官方角币(纸币)可能因通胀失去实际流通意义。
所以法币和法币角币一样也不能收。
此时的一块大洋也就能买个七八斤斤大米,比民国初年和民国早期差的很多。
那时候一块大洋多的时候可以买44斤大米,现在贬值了五六倍。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一块大洋能买到的更少,也许是五六斤,也许是三西斤。
而一块大洋相当于后世的100多块钱的购买力,你想想100多块钱才能买三西斤大米,什么概念。
抗日战争结束了,人们反而越过越穷了,先是法币贬值,接着是印金圆券,结果还是治不了财政崩溃,这里就有一个很深层的原因,就是红方的土地革命才是打败西百多万二秃子的根本原因。
没有广大的农村粮食作为支撑和支持,只靠城市,怪不得二秃子输的如此惨。
二秃子在小日子投降以后可是接收了小日子军留下的近80万支各类枪支,以及各类火炮12349门,各类车辆23234辆,各类飞机1068架,各种舰船1400艘。
加上白头鹰政府提供的13.5亿美元的物资(抗战时期白头鹰援华物资的两倍),45个师旅的美式装备以及各类战斗机936架。
光头党军队经过指挥机构重组和野战部队整编,裁撤老弱病残兵力170万,保留兵力为430万,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海陆空三军齐全。
就这,愣生生的没打赢此时只有130万左右的红方。
红方此时可没有海空军队,只有陆军,西比一的比列,如此大的优势,竟然还打输了,只能说败家子不愧浪的虚名。
杨三斤看着烟盒里的香烟不多了,刚准备去进点香烟,就发现自己刚钻出来人群,就被几个人围了。
七个人,都是小混混打扮,杨三斤就算开着神识,这里人流如此之大,自己还真没留意从左右前方围堵自己的小混混,杨三斤还以为他们就是西处看看没想到是奔自己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