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塌往往只在一个皇帝的手中。
两天后....
“刘彻,王莽,刘秀,你们三个出城。”
刚出城,王莽就看到一名老者正负手而立,他的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士兵。老者看着走近的三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王莽,久别啊,别来无恙?”
王莽正疑惑着他是谁,那名老者似乎知道他在疑惑些什么,“朕是刘协,之前你打败了曹贼,没想到袁绍开始一家独大,朝廷的大臣都站在袁绍那边,后来那群大臣又逼迫朕把袁绍封王,朕不许,他们就让袁绍入宫把我废了,立了我的儿子刘冯为帝。”
“?袁绍不是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吗,怎么开始搞这出了;对了,袁绍把你废掉的那年是哪年啊?”王莽问道。
“平宁三年,后来那群大臣把袁绍进封汝阳王。”
“啧啧啧,这才三年,袁绍就这么发达了”王莽自言自语道。
看到王莽还是没有什么救国的欲望,刘协急了“莽兄!求求你救救大汉吧,我们大汉不能亡在我这一脉!”
看着刘协,刘彻刘秀二人心里五味杂陈,刘秀对刘协说道:“后生,我们先讨论讨论,对了咱们现在在什么地方。”
“山阳,我现在被袁绍降封山阳王。”
刘协说完,王莽三人走到一旁“这才几年,刘协就白发苍苍的,看给孩子愁的,咱就救救他吧。”王莽说道。
刘彻和刘秀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刘协,我们可以帮你夺回皇位。”王莽转身对刘协说道。
刘协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你们有什么计划?”
“你还记得苏献、王邑、文齐吗?”
“记得,就是您召唤来他们三个,帮助后生诛杀了曹贼。”
“时间不早了诸位,您们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来寒舍居住一晚。”
三人对视一眼,点了点头,也便进去了。
第二天...
“启航!为了大汉!为了除贼!”
刘彻憋笑:“刘协,这话谁教你的。”
“莽兄。”
一阵欢笑过后西人也便出发去了许昌。
几天后...
许昌宫门前:“你们是....”侍卫还没说完被王莽一刀砍死。
“走,进去。”
宫中侍卫还没反应过来,只听两声:
“朕,大新建兴帝王莽,今召苏献、王邑、文齐,前来护驾。”
“朕,大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今召李广,卫青,霍去病,前来护驾!”
“尔等听令凡宫中人除皇帝以及大臣外全杀!”
不过,刘协似乎听到那句
“孝武帝刘彻,您...您是武帝爷?”
“正是。”
宫中一阵喧嚣过后,没了动静,王莽西人以及被召唤来的六人首往大殿前去。
到了大殿门口只听见众声“你退不退位?”
说完宫中寂静了一会儿,又听到有人说:“群臣会议,言汉祚己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与汝阳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则陛下安享清闲之福”
说罢,有人接着说:“自古以来,有兴有废,没有不亡之国,没有不败之家。
说完,看到了三个人影,拿着刀,袁谭,袁尚,袁熙带剑首闯皇宫,对袁皇后(袁绍的女儿袁梅)义正言辞的斥责痛骂不理不睬,逼迫战战兢兢的刘冯退位。
“唉,时运不济,命运多桀,拿笔墨纸砚,朕即刻书写禅让诏书,禅让给汝阳王。”
“且慢!”一声有力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不正之气。
“父皇!”刘冯看到刘协后跑过去跪在刘协身旁哭了起来。
“好了好了,别哭了,诸将听令,将华歆,王朗,袁绍,袁谭,袁尚,袁熙,全杀”
一会儿,“哼,一群篡逆之辈罢了,刘协啊,复位吧,好好干,我们知道,这三年你干的挺好的。”
“都听诸位的,对了,后生还有个问题”刘协指着刘秀问道“这位是....”
“唉,我是大汉世祖光武帝”
“!!先祖!!”
“好了好了,你忙去吧,我们先回去了。”
随后王莽三人便回城了。
“龙头!数钱全存。”
“两千枚铜钱。”
忙完后,只听到一声龙吟响彻,“大汉孝灵帝刘宏,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公元157年-公元189年)”
“呵呵,三十二岁,活的真长。”刘弗陵无奈,但毕竟是大汉后代,也就去迎接了一下并将城中事宜告诉给刘宏。
“啊,原来是这样,谢谢先祖”刘宏假装很轻松但手己经抖的和帕金森一样了。
咸阳宫内...
“刘宏,说说看吧”
旁白(龙头饰):
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168年汉桓帝驾崩,太后窦妙临朝摄政,策立刘宏为帝。后来窦太后之父窦武因谋杀宦官被诛,窦太后被迁往南宫,刘宏亲政。
刘宏公开标价卖官,崇尚异域风情,常穿奇装异服,大修宫室,信用宦官十常侍,甚至说出过“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兴起第二次“党锢之祸”,终激发黄巾起义。刘宏为平乱,废史立牧,导致各地割据军阀形成。
不过,刘宏在内政:
诛杀权宦侯览、王甫,刻印“熹平石经”,为儒经提供定型文本,推动印刷术的雏形“拓印”问世;
又创办世界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鸿都门学”,推动文学艺术发展,开辟了世界教育史的新纪元。
科技上,引进“胡床”,改变了汉人跪坐习俗;又任用毕岚发明引水洒路装置“渴乌”,降低了道路扬尘率。
“...6,认太监当父母,整个华夏你也是独一档了。”
“下等房,杖刑二十下,鞭刑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