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宴席上硝烟弥漫,似乎下一秒两军就会打起来,而城内相较城外就显得比较祥和。
始皇:“那什么,开个例会,你们有什么追封问题、或者说和其他人起了口角,都可以来找朕...以及姒启和姬昌李耳这些老前辈,让我们来给你们调解,好了,有事上奏,无事大家就下朝各做各的去吧。”
孙皓:“始皇,呃,虽然我是昏君,暴君,但我刚继位就把我爹追封为吴文帝,我这童年苦啊,那时候,我还小,皇爷爷就把我爹杀了,我们兄弟几个只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想当初,我爹还在的时候,皇爷爷对我也是对我比较喜欢(这句来源于《三国志·孙和何姬传》‘生男,权喜,名之曰彭祖,即皓也。’),登基后我就把我爹追封为帝,只为了表表我这没有尽到的孝啊!”
王莽:“我突然想起...我大新‘始祖皇帝虞舜’,也没来,孙皓,走走走,咱俩去把这二位召唤来当苦力。”
孙皓压低声音对王莽说道:“可是...把我爹召唤来是能当苦力...但把虞舜先祖召唤来不仅降低始皇辈分,还要当牌位供起来,这不是给咱添麻烦吗。”
王莽:“没得事,姒启和虞舜就差一两个辈分,始皇这么大度怎么会在乎还有人辈分比他高呢,走走走。”
说完,王莽自说自话的把孙皓往外拉。
龙头:“哎,好,虞舜和孙和,走你~”
“大新始祖皇帝虞舜(生卒年不详)。”
“大吴文皇帝孙和(公元224年-公元253年)。”
与此同时:
周瑜:“刘备啊,你今天若是归还荆州,我主尚可留你一命。”
孙权内心:“老东西你别说了,俺妈马上能烧了我。”
王莽:“国母,你看,宴席上,周瑜小儿在您和仲谋面前便敢对小婿发号施令,这是对您...和仲谋的不尊重。”
吴国太:“对啊,不过这公瑾是策儿的好兄弟,周瑜啊,你先下去吧。”
周瑜:“不行!荆州对我们意义重大,国母,荆州对我们战略意义重大,孙夫人嫁给刘备,尚且可以抢回来,但荆州如果这时候不拿,刘备回去厉兵秣马,掏空家底儿来和咱对峙怎么办。”
吴国太:“咱们不是盟友吗,荆州就借给他一段时间,至于我女儿...我看玄德有志向,家业也不错,联姻增加你我二家的感情,岂不美哉?”
周瑜:“仲谋啊,我是你哥的兄弟,理论上来说,我也是你哥,再理论一下,你还小,这外事儿就交给我来吧,至于内政...我这边建议听子布的。”
孙权:“...行...”
吴国太:“不行!”
周瑜:“兄弟们,上吧,活捉刘备!”
王莽:“大胆!弟兄们,上!给周瑜小儿宰了。”
和王莽一同穿越来的皇帝和周瑜的士兵打了起来。
王莽内心:“擦,这几个武力超强,别说一起上了,刘裕都能单挑这一屋子了。”
刘裕和孙坚孙策先拔头筹,三人率先拿下人头。
同时,李世民和拓跋嗣、拓跋焘也开始拿下人头。
几个回合后......
王莽:“周瑜小儿,我早料到你有这一手,我的护卫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各个都是精兵,你,要么现在出去,要么我就让你下去陪伯符。”
吴国太:“周瑜!你闹够了没有!要么下去,要么我让你下去见我的策儿!”
周瑜大怒:“真是,匹夫竖子!不足与谋!一群愚蠢之人,荆州大赖皮现在就在眼前,你们不给他活捉了也就算了,你,国母,你还要把那十五岁的孙夫人嫁给年近五十的刘备!迂腐!”
吴国太:“大胆!放肆!来人呐,叉出去!”
周瑜被叉出去后,宴席继续。
吴国太:“佳婿啊,你看我女儿也不错,我也就做个媒,把我女儿说给你。”
王莽:“国母厚恩!”
吴国太:“好!那你先在江东居住,择日便让你迎娶我女儿。”
与此同时...
刘肇:“二位好,虞舜老前辈,您好,这本书是皇帝城中的规矩和事宜,孙和你先看看,没问题就带你去咸阳宫候审,虞舜老前辈,您要不首接去上等房居住?”
虞舜:“不行,这里是何处啊。”
孙和:“对!这里是何处!”
刘肇:“奥,这里是皇帝城,虞舜老前辈,您被王莽追封为新朝始祖皇帝,孙和,你被孙皓追封为大吴文皇帝。”
虞舜:“那行,你们公事公办。带我们去咸阳宫候审吧。”
咸阳宫内...
始皇:“虞舜老前辈,您也来了啊?我们首接开始审判了?”
虞舜“嗯”了一声。
始皇:“好,龙头说说吧。”
旁白(龙头饰):
“新始祖虞舜,姚氏,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
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得到西岳推荐,经过重重考验,得到唐尧的认可与禅位(《竹书纪年》和《韩非子》中并不记载为禅让),都于蒲阪,建立有虞国。
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西凶;任贤使能,百业兴旺,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晚年听从西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乘车巡行天下,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又称帝舜、虞舜、舜帝。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
《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吴文帝孙和,吴大帝孙权第三子,母王夫人。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的异母兄,吴末帝孙皓生父。
孙和自幼受到父皇宠爱。
赤乌五年即242年,原太子孙登去世后,他被立为太子,后来却在南鲁党争中被鲁王孙霸和全公主诬陷后因而失势。
赤乌十三年即250年,孙和的太子之位被废黜,后改封南阳王。
建兴二年即253年,因有传言诸葛恪欲迎立孙和为帝,孙峻收缴孙和南阳王玺绶并赐死。孙和长子孙皓即位后,后于元兴元年即264年九月追谥父孙和为文皇帝。”
始皇!“嗯...虞舜老前辈上等房,孙和中等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