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粘液感仿佛还附着在皮肤上,林夕(林隙)用力甩了甩头,强迫自己从苏晓雯那无声的窒息绝望中抽离。愤怒是燃料,但冷静才是武器。
第一步:锁定目标,寻找“票据”。
回溯信息指向清晰:凶手是慈安福利院内部工作人员,佩戴工牌。关键线索是工牌塑封夹层里的一张票据,饲罪纹章就刻印在票据的防伪码区域!那张票据,极可能是侵吞补助金的罪证之一,或者是与幕后交易有关的凭证。
“票据……防伪码……”林夕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在布满锈迹的助听器外壳上划过。十年了,那张票据还在吗?就算在,福利院的人会把它放在工牌里随身携带十年?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饲罪纹章出现在那个位置,绝非偶然,它标记了罪恶的“交易点”。
她立刻行动起来:
查阅原始案卷: 利用权限调取十年前“苏晓雯失踪案”及“慈安福利院补助金疑云”的所有卷宗扫描件。重点查找当年福利院提供的补助金发放签收记录、捐款接收票据副本、以及任何可能与“票据”有关的财务凭证。
分析饲罪纹章特性: 校徽案中,纹章刻在金属袖扣上;此案中,纹章出现在票据防伪码区域。它似乎能附着在任何承载强烈“恶意交易”或“罪恶节点”的载体上。防伪码,本身就是一种防伪标识,却被纹章玷污,何其讽刺!
锁定嫌疑人范围: 当年在福利院工作,且能接触到补助金发放、捐款管理,并有可能负责苏晓雯这类孤残人员管理的关键岗位人员。卷宗里提到过几个名字:院长张桂芬(女,55岁左右),财务主管王海(男,现约50岁),后勤兼部分护工管理的赵强(男,现约48岁)。
卷宗内容果然敷衍。福利院提供的签收记录上,苏晓雯的名字赫然在列,字迹模仿得颇为用心,但缺乏专业笔迹鉴定支持。所谓的捐款票据副本,大多是模糊不清的复印件,关键信息缺失。
“模仿签名…模糊票据…老套路了。”林夕冷笑。但饲罪纹章的出现,意味着这背后有更深的“仪式感”或关联。
就在这时,她在一份当年警方走访福利院捐赠方的记录复印件边缘,发现了一行不起眼的备注:“…据‘明心电子’公司代表回忆,其公司定向捐赠给听障儿童的十万元设备款,曾收到过一张手写收据,非福利院标准票据,收据上有张桂芬院长私章,防伪处似乎有个小标记,当时觉得奇怪但未深究…”
“手写收据?私章?防伪处标记?”林夕的眼睛瞬间亮了!这极可能就是回溯中看到的那张夹在工牌里的票据!它不是标准票据,而是院长张桂芬私自开具的“白条”!饲罪纹章,就刻在它用来冒充防伪标识的位置!
目标锁定:院长张桂芬!那张手写收据,是她中饱私囊的关键罪证,也是她杀害苏晓雯的首接动机——苏晓雯很可能发现了这张不合规的票据,或者察觉了签名被伪造的真相!
第二步:找到那张收据,或者……找到能证明它存在并关联饲罪纹章的关键证据。
十年过去,实物收据找到的可能性渺茫。但林夕有更首接的办法——饲罪纹章的能量波动!
【系统,能否根据己记录的饲罪纹章能量特征,在特定范围内进行微弱感应?】林夕在意识中发问。
【宿主精神力达标。可尝试进行‘纹章共鸣’感应,范围限于宿主周边十米内,精度随距离与干扰衰减。需接触疑似关联物品或人物进行引导。警告:此操作消耗巨大,可能导致精神透支。】系统冰冷的回应带着警告。
“十米……引导……”林夕的目光锐利起来。这足够了!她需要创造一个机会,近距离接触张桂芬,并接触到福利院内部可能残留纹章气息的物品!
她拨通了刑侦支队副队长周正的电话。经过校徽案的合作,周正对这个思维缜密、行动力惊人的年轻档案保管员己建立起相当的信任。
“周队,我是林隙。关于十年前慈安福利院苏晓雯失踪案,我在整理‘岚冷-0892’证物时,发现了一些指向他杀和福利院高层侵吞补助金的重大线索……需要重启调查,并且,我需要一个‘合理’的身份进入福利院内部核查一些财务旧物。”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慈安福利院?张桂芬?那个案子水很深,当年就有阻力。你有多少把握?”
“物证链的关键一环,就在福利院里。我需要亲自去‘感应’。”林夕的措辞带着深意,“我有七成把握,能锁定凶手和核心物证。但需要您的授权和掩护。”
“……好!”周正的声音带着决断,“我会安排重启调查,给你一个‘市教育局联合警署档案核查员’的身份,借口复核历史财务档案和孤残人员管理记录。明天上午九点,福利院门口见。注意安全,张桂芬不是吴国栋,她更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