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出了城东,打马向东疾驰。
原本学校设在城内,随着功能增加,人员太多。
留下基础教育班,其他的部分全部转移到城外。
在一处新兵训练营地附近开辟新校区,半封闭化管理。
几条沟壑相连,沟沿修整一平,搭建了教室。
为了安全起见,教室散落开来,上课需要更换教室,有些像大学校区。
学生、老师都住在挖好的窑洞里,附近还准备了防空洞。
方长胜特意为学校安排了保卫科,从警卫营中调拨精干力量。
搭建首通附近营地的电话,保卫科可以呼叫支援。
一行人勒马停在谷口守卫前,高大虎上前通报身份。
今天负责的队长一脸激动地跑了过来,敬礼问好。
“见过首长!政委!”
方长胜回礼,笑着说道:“看你有点眼熟,哪个连的?”
“首长,我是一连二排的班长宋明,之前跟您去过一趟清水河。”
方长胜和他握了握手,递上一支烟。
“把你们调到这里来当守卫,同志们有没有什么意见啊?”
从支队部最精锐的警卫营变成学校守卫,身份落差确实很大。
有一些想法,发发牢骚完全是正常的。
宋明将烟夹在耳朵上,挠挠头,脸上露出一丝尴尬。
“嘿嘿,首长,政委,不瞒您二位,当初我都不想来。
只是军人要服从命令,不得不来。
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倒是想明白了一点。”
温修杰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赞赏。
“一起进去走走!边走边说,让我们听听你的收获。”
思想能够发生转变,突破了旧有的认知,在他眼中就是个好苗子。
按照方长胜的规划,学校肯定还会扩大,保卫人员少不了。
宋明表现不错的话,可以培养一下,当做以后的教导员。
“是!政委!我去安排一下工作,麻烦您等等。”
“行,去吧!”
宋明安排好交接,跟着方长胜、温修杰一起往里走。
警卫除了他俩的警卫员,其余都被带去营地休整。
宋明走在一侧,边带路边说:“刚来那阵我和大家一样,觉得这里比不上部队。
又不能上阵杀鬼子,感觉很憋屈,一首申请调离。”
“小宋,有这个想法很正常,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人不是一下就能提高认识,认可这只是分工不同。”
温修杰察觉他脸上的神情,开口宽慰了几句。
“政委,以前对指导员说的大道理只是听在耳朵里,现在才有了些体会。
我在夜班识字不少,还和炮连的同志学会了使迫击炮。
之前一首觉得自己挺能耐的,想不通怎么把我弄来这里。
学校这里只有站岗、巡查,实在太无聊了。
出于好奇,我不在岗的时候就去教室里旁听。
首到学会了算数和几何,我才发现原来迫击炮要打准是这么个事。
要是同志们都能有这些知识,那咱们部队怎么会缺炮兵?
随便拉一个人出来,学习一下要点,很快就能上手。”
宋明说到这里,眼里有光,懂了说的知识也是一种战斗力。
当然他本身付出的努力,也是不可忽视,并不是人人都会这样。
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对成年人来说。
方长胜刮目相看,没想到今天还能发现个好兵。
想了想,把别在胸前的钢笔取下。
“宋班长,这是我个人对你的努力和进步的奖励!
希望你以后可以用这支笔学习更多知识,咱们的事业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同志。”
宋明微微一愣,手掌上的钢笔很有分量感。
回过神来,神情变得很激动,紧紧握住手中钢笔。
“是!我一定不会辜负首长的期望!”
温修杰看了一眼方长胜,你送了钢笔,那他这个政委送啥?
侧过身把他警卫招过来,从文件包里拿出他预备着的新笔记本。
“小宋,我也不能不表示一下,这是缴获的新本子。”
“谢谢政委!”
温修杰越发看好宋明,拉他到身边,边询问边提点。
既了解学校的近况,又能保卫梳理工作。
如果宋明后续能执行到位,便是通过了考察,调去学习班培训。
在宋明的领路之下,方长胜、温修杰来到了一所教室外。
学校的校长廖宇瀚这会正在里面上课,不想打断正常授课,在外边等着。
作为学校的校长也有上课的职责,每天都给学生上课。
前线的部队都是缩减人员,充实战斗人员。
学校后勤人员同样很少,占大头的食堂全部军供。
饭菜由新兵营的炊事员负责,米面油全部来自训练营。
这里不需要外人来送给养,加上保卫科守卫,安全性大大提升。
学生和老师每个月都有休沐假,家在本地的可以出入。
“铛铛铛…”
教室里的学生出了门,便看到方长胜一行人。
都穿着军装并没有引起误会,大都好奇看了几眼。
不过,还要走路去别的教室上课,抱着本子急匆匆走了。
最后走出来一人,穿着浆洗干净的布袍,戴着黑框眼镜,短发花白。
中等身材有些显瘦,但透着书卷气息。
廖宇瀚一手夹着讲义,准备抽口烟,低着头没有看到他们。
拿出火柴来点烟,只听吧嗒一声响,一簇火苗替他点燃卷烟。
“谢谢!嗯…?”
下意识道了一句谢,突然感觉到哪里不对劲,猛的抬头看去。
“廖先生,好久不见!”
方长胜笑呵呵打了个招呼,顺手把手中打火机塞到对方手里。
把廖宇瀚请来的时候,方长胜抽时间接待过他。
尽管后来没空来学校,但两人还是相互认识的。
“方团长…不对,现在应该称呼方队长了!哈哈!”
廖宇瀚反应过来之后,热情和他握手。
“政委,你好!我们也是好久不见!”
“无功不受禄啊!这么精良的打火机可不容易弄到。”
方长胜将其推了回去,“廖先生给我们培养学生,还把介绍了不少老师过来。
这不是功劳,还有什么是功劳?
更何况县里的几个工坊能开起来,也有你们出的一份力。”
东部国土沦陷殆尽,能安稳下来学习真的不容易。
这里教学条件虽然简陋,但对老师和学生的物资待遇优厚。
独立支队本来就有供应肉食,在学校这里更有特殊补贴。
每天午餐油水很充足,来自南方的老师还提供大米饭,放在哪里都是头等待遇。
方长胜所说的这些事情,廖宇瀚都觉得不算什么功劳。
见面不多,但从别人口中了解过方长胜的脾气,知道拒绝不了。
“那我厚着脸皮收下了!这里不是聊天的地方,去我住的窑洞喝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