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福娃要科举!
穿越古代,福娃要科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古代,福娃要科举! > 第22章 救援

第22章 救援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古代,福娃要科举!
作者:
大雨天天下
本章字数:
4332
更新时间:
2025-07-07

矿区周围的地面上,在郑大人、于大人同意下,王老六迅速组织起村里和赶来的青松村民们改道了牛塘村的引水渠,又建起了蓄水池。

又由王老三的手中,接过了己经制作好的风扇、连杆和翻车。

到了现场,放好翻车后,翻车在河水的推动下,把水引了上来。

安排好几个人员轮流引动翻车后,便来到蓄水池处,搭建好风扇后,连上连杆,由中间打通后的竹管和牛皮囊,内装杰米饼或猪油块,连成的管道便沿着矿洞延伸下去。

还好,牛皮囊矿上就有,需知,牛此时乃是耕作利器,除非你家牛死了或是病了,否则私人不可宰杀牛,官府有的,自是另当别论,否则,牛塘村虽然带个一个牛字,但牛却甚是稀少,杀牛却是舍不得的。

由水力驱动,便可以持续供给动力,风力便可以持续送往地下;用陶瓮覆牛皮制作的水听器,能较为精确地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有了牛皮囊,管道便可弯曲,可以更好地延伸到事故地。

组成竹管大约有20米,这也是此时矿洞的极限了。

周县令也来了。他也觉得奇怪,想象中的场景没有出现,现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援,他来了也只有观望的份。

王芳乐见所有的措施都实现了,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了,见周县令来了,他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管理的地方出了重大事故,他必须过问,那怕石炭矿不由他掌控。

现场矿工们见焚香祷告和救援措施都做了,暂时也没人闹事。

“张头,你说于大人会来救我们吗,”刘西虎不由问道,他是站累了,那怕此时人挤人,也只能坐在这个凸起的位置。

众人被困在石炭矿地底的高处,数了人头,有二十八个人,西周都是水,他们只能挤在一起,都尽量缩小自己的位置。

张德贵却一脸决定:“于大人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他们只能轮流坐了下来,心中的失望却越来越大,期待中的救援却没来,众人都有些微微头晕,心里却是明白,要再不来救援的话,大家快要窒息了。

实在不行,就把大家打晕了,打晕了能减少一些空气的消耗,但谁也不愿意被打晕。

刘西虎身上被水打湿了,己经要扛不下去了,不由道:“张大哥,你把我打晕,要是我死在这里,以后我的爹娘就请三位哥哥照顾了。”

突然,一股风吹了进来,风不大,但确实是吹进来了,众人不由迟疑不定起来,便是张德贵的手举起,虽然他说的信誓旦旦,但心中却没有丝毫把握。

又是一股风吹了进来,这是...救援...没错,肯定是救援来了,众人不由欢呼起来。

张德贵手又放了下来,不用把刘西虎打昏了,“刘小子,快吸气,不用把你打昏了,来风了。”

不用他说,刘西虎和地底众人己是贪婪地吸了起来,从来没有觉得空气会如此香甜。

真的是救援来了,几十分钟后,一根竹管递到众人眼前,旁边的人把衣服解了下来,伸手一甩,便捞住了。

打开竹管,饿的狠了,便吃了起来。吃完了,往里面灌满水,拉拉竹管,上面好像感受到了,竹管缩了回去,紧接着又有更多的竹管和牛皮囊递了过来。

此时,不仅是地底欢呼,地面也欢呼起来,众人此时皆是明白,地下实困的人有救了。便是郑大人和周县令也不由捻须微笑起来,下令众人加快速度。

随着更多的竹管和牛皮囊递了过来,众人均是吃满了肚子,再贮藏起来,灌满水后拉了拉,上面的人便会知道。

随着地下水由竹管和皮囊拉上去而逐渐减少,一天后,被困的二十八人,全部获救了。

二十八人获救后,得知王家在救援中的努力,村里和青松村有下矿的村民无不暗暗感激。

周县令看到二十八人救上来后,也是感觉不虚此行,回去后便总结了此次救援之法,虽然此法受到拘限,必须在有河流的地方,但附近有河流的矿坑也是不少。

至于救援之法的命名,周县令觉得王家作用甚大,便命名为:王氏矿井救援法。

王芳乐在矿井救援后,便跟着大人们农忙,想起去年的酱油制作太晚了,连忙问:“娘亲,今年的酱油可是制作了。”

赵盈盈笑道:“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当然早就制作了。你大伯的酱油在县城卖得不错。”

“若是卖的不错,在县城也找个铺子吧,大伯毕竟受过伤,天天早起也累的慌。镇里倒是可以由三婶接掌,五婶打个下手。大婶便可以去县城,和大伯一起。”王芳乐不由建议道,实在是免税后县城各类生意较为易做。

而这种免税的待遇也还有包括今年还有三年,这是栖荷县的发展契机,以后便是没有这种待遇了。

“我们也曾商议过,若是你觉得也可以,便找个铺子。”

吃饭的时候,王芳乐便提了出来,把和娘亲说过了话,又说了一遍,重点是栖柯县的免税期还有三年,应该趁势把握住,而且酱油在县城也售卖的不错。

至于人手的问题,他建议大伯恐怕忙不过来,还是要把镇上的大婶调换出来,镇上就让三婶为主,西婶或五婶为辅好了。

王老太太琢磨半晌,点头同意。

在这次农忙后,镇里的店面便则三婶、五婶负责了,而大婶去了县城协助大伯一起买了店铺。

因为这一家店铺只卖不租,最后大伯、大婶觉得地理位置最佳的便是这家。虽然花了五百两,却也是值得的。在牙行和官府的见证下,和售卖方签订了买卖合同。

倒是西婶的赌棍弟弟来王家串门的时候:“姐,你也应该去镇里,做点生意岂不更好。”

但西婶也知道,这个弟弟怂恿她去店铺,无非是比较好拿钱给他拿去赌,但时间长了,王老太太可不会惯着她,便以还是家中好为由,让弟弟不要理会。

西婶自家也知自家事,有时会犯懒,家里人多,她犯点儿懒还不明显,要是店铺由她来打理,可是要忙的腰酸背疼。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