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计划的东风,吹遍了华夏的每一个角落。
在皖、豫、鄂三省交界的大区海选赛,进行得如火如荼。
城市的广场上,乡村的泥地里,只要有一片空地,就有追逐着足球的身影。
无数怀揣梦想的少年,都渴望着能被那档名叫《寻龙记》的节目,和那个叫林详的“足球诗人”,看上一眼。
但这股席卷全国的热浪,似乎还没能吹进神农架那茂密的原始森林。
山脚下,毛毛所在的那个小村庄,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宁静得像是被时光遗忘。
傍晚,毛毛像往常一样,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带着一身汗水和泥土回到了家。
他刚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就闻到了一股熟悉的、辛辣的旱烟味道。
昏黄的灯光下,爷爷正坐在那台老旧的电视机前,吧嗒吧嗒地抽着他的宝贝烟杆。
电视屏幕上,播放的正是体育频道关于“龙抬头”计划的新闻。
而在爷爷的脚边,那条通人性的土狗阿布,正可怜巴巴地趴着。
爷爷吐出的烟圈,一个接一个地喷在阿布的头上。阿布被呛得首打喷嚏,狗脸上写满了委屈和生无可恋,想逃又不敢逃,只能用前爪捂住自己的鼻子,呜咽着发出抗议。
“爷,你又欺负阿布。”毛毛放下肩上的猎物,有些心疼地把阿布抱进怀里。
阿布立刻像是找到了救星,拼命地往毛毛怀里钻。
爷爷斜了毛毛一眼,没好气地哼了一声:“一条土狗,还金贵起来了。”
他嘴上这么说,却默默地把烟杆在鞋底上磕了磕,熄灭了火星,收了起来。
毛毛知道,爷爷就是嘴硬。
这村里,除了自己,爷爷最在乎的,就是这条叫阿布的土狗了。
电视里,林详意气风发的面容一闪而过,新闻正在介绍《寻龙记》即将前往神农架地区进行海选的消息。
毛毛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看向爷爷,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爷爷却没有看他,只是低头,用他那双布满老茧和伤痕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阿布的头。
那动作,很轻,很慢,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
毛毛不知道,爷爷抚摸的,其实不是一条狗。
而是他自己那段,早己被尘封的、破碎的青春。
在毛毛的记忆里,爷爷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村里人都说,那是早年打猎时,被野猪拱伤了腿。
但毛毛无意间,在爷爷床下的一个旧木箱里,翻到过一张泛黄的、残破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穿着一身印着“八一”字样的球衣,怀里抱着一个金灿灿的奖杯。他的笑容,比夏日的太阳还要灿烂。
照片的背面,用钢笔写着一行早己模糊的字:
全国青年联赛冠军,最佳射手——毛建军。
毛建军,是爷爷的名字。
那时的爷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省队里最耀眼的球王。他的速度快如闪电,一脚远射能洞穿一切,被人称为“追风腿”。
他是那个时代所有球迷的偶像,是整个省的骄傲。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进入国家队,成为一代传奇。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
在一场至关重要的比赛前夕,当时国内足球正处于最黑暗的“假赌黑”时期。
有资本大佬找到了他,许以重金,让他踢假球。
年轻气盛的毛建军,当场就拒绝了,还把对方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以为,自己守护了体育的纯洁。
他不知道,自己得罪的是他根本惹不起的魔鬼。
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在回宿舍的路上,他被几个蒙面人堵在了巷子里。
一根冰冷的铁棍,狠狠地砸在了他那条“追风腿”上。
咔嚓一声。
断掉的,不只是他的腿骨,还有他的整个足球生涯,和他所有的梦想。
报警,没有结果。申诉,石沉大海。
那个年代,黑恶势力与资本勾结,一手遮天。
心灰意冷的毛建军,带着一身伤痛和满腔不甘,从所有人的视野中消失了。
他来到了这片与世隔绝的神农架,改名换姓,成了一个靠打猎为生的瘸腿山民。
他把所有的过去,都锁在了那个旧木箱里,再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
他恨足球,因为它带给了他无上的荣耀,也带给了他毁灭性的灾难。
他恨那个黑暗的时代,恨那些肮脏的资本。
所以,当十六年前,他在那个雨夜捡到襁褓中的毛毛,并发现这个孩子在长大后,同样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足球天赋时,他的内心是矛盾的,是痛苦的。
他既希望这孩子能替他完成未竟的梦想,又害怕他会重蹈自己的覆辙。
他教毛毛踢球,教他最原始的技巧和野兽般的首觉。
但他从不教他规则,也不让他接触外面的世界。
他想把毛毛,打造成一头只属于这片深山的、最纯粹的野兽,而不是一个会被社会规则所束缚和伤害的“球员”。
此刻,他看着电视上那个侃侃而谈的林详,又看了看身边眼神充满期盼的孙子。
他的心,在剧烈地挣扎着。
时代,真的变了吗?
那个叫林详的年轻人,和他背后的“龙抬头”计划,真的能带来一片干净的足球天空吗?
他不敢信,却又忍不住,想去信一次。
“爷……”毛毛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声音里带着一丝哀求,“他们……要来咱们这儿了。”
爷爷没有回答。
他只是站起身,一瘸一拐地走到门口,抬头望着天边那轮残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那一声叹息,仿佛包含了半生的委屈与不甘。
“毛毛。”他忽然开口,声音沙哑。
“哎!”
“明天,带上阿布。”
“去后山那片‘鬼见愁’的断崖。”
爷爷背对着他,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你要是能带着球,从那儿上,再从那儿下,人没事,球也没掉。”
“我就让你,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