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杨志华的压力也十分巨大。
他需要把手头上各种各样炮的威力发挥到最大的威力。
比如,简易战术组合,爆破+云梯?。
爆破组先用炸药破坏敌方防御工事,随后利用云梯实施突击。 ?
以及垂线法瞄准?,用细线系圆球瞄准目标,提升迫击炮射击精度。 ?
还有大拇指瞄准法?,通过目测估算距离,快速打击敌方指挥部。 ?
当然还可以采用高粱秆套炮弹?,增强平射迫击炮打击碉堡的效果。 ?
比如采用“排炮不动”战术,集中火力打击特定目标。 ?
还有协同战术,需要?兵种配合?,如炮兵与机枪手、爆破手协同作战,形成火力压制与破防结合。
至于战术升级?,针对日军碉堡战术,发展出“里应外合”战术,通过内部渗透瓦解防御。 ?
讨论异常的激烈。
就在杨志华头痛的时候,不知道谁喊了一句:“连长,营长他们来了。”
营长?
杨志华等人起身迎接。
“营长,你咋来了,这是……”
“这是我们的首长……”
“首长好!”
“大家别客气了,都坐……”副总指挥压了压手:“你在探讨战术?”
“是的!”杨志华简单的介绍道:“目前,我营的火炮的种类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得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战术,将火力发挥到最大作用!”
“那你们探讨出来了吗?”
“还没!”杨志华:“炮火袭击是目前我们重点探讨的战术。”
炮火袭击是炮兵针对防御或临时转入防御状态的敌方目标实施的火力突击战术。
其核心任务在于压制敌方火力系统、破坏防御工事并为己方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在战争中,该战术被用于避免敌方炮火反击威胁,配合攻坚与穿插作战模式提升战役成功率。
杨志华:“炮火袭击战术以分钟为单位计算火力覆盖时长,强调火力密度与目标精准度,重点打击敌方核心防御节点。”
“需与步兵突击、工兵破障等其他兵种行动实现战术协同。”
“通过密集火力摧毁或瘫痪敌方远程火力单位,降低其对己方进攻部队的杀伤。”
“目标是,针对堑壕、掩体、雷区等工事实施破坏性打击,为步兵开辟通路。”
“在步兵发起冲锋前实施高强度短促打击,扰乱敌方指挥与防御部署。”
“不过,该战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对气象条件与地形勘测依赖度高,山地、丛林等复杂环境易削弱打击效果。”
“短促突击需精确计算弹药消耗与后勤补给周期,否则可能影响持续作战能力。”
听着杨志华如此专业的分析,副总指挥和参谋长无不露出惊讶之色。
专业,周全,实用性强……
这是副总指挥的首觉。
有这样一位炮手在,三营何愁不强大?
但参谋长也有一个疑惑:“整个战术都是围绕着密集火力而发起的,我想知道,你们营现在有多少门火炮?”
杨志华:“不算步兵班排装备的话,炮兵连一共有686门火炮。”
这还不算掷弹筒。
在杨志华眼里,掷弹筒根本不算火炮。
“什么?”
副总指挥和参谋长瞪大了双眼,满脸不可置信。
“六……六百八十六门火炮……”
“这,也太豪横了吧!”
副总指挥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这个数字给惊吓到了。
那可是六百多门啊!
放眼整个八路军,也没有这么多门炮啊!
据不完全统计,1940年,八路军拥有各类枪支19.5万支,火炮240门,大部分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
主要火炮型号有日军92式步兵炮?,口径70毫米,总重212公斤,可分解携带,适合山地作战,在平型关战役中首次缴获。
75毫米山炮?,八路军缴获的主要重型火炮之一,性能稳定但数量有限。 ?
迫击炮?是八路军团级以下部队普遍装备,但弹药稀缺,山东军区部分主力团仅装备1门迫击炮且弹药仅剩12发。
可想而知,火炮对于八路军乃是稀缺物。
而。
江晨一个炮兵连就……也难怪杨志华要说用“炮火袭击战术”了。
太富裕了。
“走,带我去看看……火炮在哪里?”
杨志华看了一眼江晨,后者说道:“首长,这边请……”
“走!大家跟我来!”杨志华在前面引路。
很快,一行人便抵达了炮兵连仓库。
推开门。
眼前的一幕瞬间惊呆了副总指挥和参谋长。
……
这几天催更票少得可怜啊,诸位,花个几秒钟点一下呗,顺便给本书一个好评,拜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