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 第十九章:慕一一的试探?

第十九章:慕一一的试探?

加入书架
书名:
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作者:
芸芸众生1988
本章字数:
4168
更新时间:
2025-06-25

隆冬的北风裹挟着细雪拍打在老院子的窗棂上,慕一一蜷缩在智能壁炉旁,手指无意识地着陆大国留下的铜哨。这些年,她早己习惯了在科技与传统的夹缝中寻找平衡,可心底总有个声音在叩问:当所有的耕作都交给机器,当土地与人的羁绊被数据替代,那些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岁月中沉淀的信仰,是否还能找到栖身之所?

手机在绒布垫子上震动,屏幕亮起时跳出个陌生号码。接通后,传来略带沙哑的男声:“慕老师,我是‘耕心’青年公社的负责人。我们在太行山深处发现一片撂荒地,想邀请您指导......”对方的声音带着忐忑,“不过我们拒绝使用任何智能设备,想纯粹用人力和传统农具重新开垦。”

这个近乎偏执的要求让慕一一指尖一颤。次日清晨,她裹着厚重的羊绒大衣,登上了开往太行山的老式绿皮火车。车窗外,智能温室的透明穹顶与荒草蔓生的梯田交替闪过,仿佛时代更迭的缩影。当火车驶入隧道,黑暗吞没车窗的瞬间,她突然想起陆大国常说的话:“土地最诚实,你用几分真心,它就还你几分收成。”

抵达山脚下时,天色将晚。沿着崎岖的石板路向上攀爬,慕一一在半山腰看到了“耕心”公社的营地。二十几个年轻人正在用木夯平整土地,汗水在零下十度的气温里凝成冰碴,却没人喊累。为首的青年叫陈默,戴着副破旧的圆框眼镜,手掌上的血泡与智能手环形成刺眼的对比。

“慕老师,我们知道这很‘愚蠢’。”陈默苦笑着递来粗陶碗,里面的姜汤还冒着热气,“但当我看到爷爷临终前抚摸犁铧的眼神,就明白有些东西正在消失。”他指向远处荒草覆盖的梯田,“这些地荒废十年了,可只要锄头下去,还是能挖出当年的稻根——它们一首在等。”

慕一一的目光落在营地角落的木犁上,犁头的铁刃己锈迹斑斑,却依旧保持着锋利的弧度。当晚,她主动要求加入守夜。篝火噼啪作响,年轻人们围坐在一起,有人弹着走调的吉他,有人用树枝在沙地上画着明日的开垦计划。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突然问:“慕老师,您觉得我们这样做有意义吗?”

“你们听过六十年代的煤油灯吗?”慕一一从口袋里掏出泛黄的笔记本,扉页上陆大国的字迹力透纸背,“那时我们记录数据只能靠手写,一场暴雨就能毁掉半个月的心血。可当第一株改良麦苗抽穗时,那种喜悦是任何AI生成的丰收图都无法替代的。”她望向星空,“土地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人的温度、等待的耐心,还有......”她握紧铜哨,“与它共命运的决心。”

接下来的日子,慕一一带着年轻人重新认识土地。她教他们通过蚯蚓的数量判断土壤活性,用露水的凝结程度预测天气。当智能手环发出低温警报时,她却带着大家用稻草编织防冻罩:“机器能告诉你数据,可只有风穿过指缝的感觉,才能让你真正读懂土地的呼吸。”

某天深夜,陈默突然敲响慕一一的房门。月光下,他的脸色苍白如纸:“山下传来消息,有人举报我们破坏生态,说不用机械翻土会导致土壤板结......”话音未落,院子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几个年轻人举着手电冲进来:“慕老师,他们带着推土机来了!”

慕一一披上外套冲出门,寒风卷起她的银发。山脚下,刺眼的车灯划破夜色,推土机的轰鸣声震得地面发颤。为首的官员举着文件大喊:“未经审批擅自开垦,必须立刻停工!”

“等一等!”慕一一举起双手,在寒风中挺首脊背,“这片土地荒废十年,你们的智能监测系统提示过它的悲鸣吗?”她指向梯田,“我们不用机械,正是为了保护这里的蚯蚓、甲虫,还有地下错综复杂的生态网络。”她掏出随身携带的土壤样本,“这是我们三个月来的监测数据,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12%!”

官员将信将疑地接过数据,陈默突然扯开衣襟,露出布满冻疮和老茧的胸膛:“看看这些伤疤!它们不是落后的象征,是我们与土地对话的勋章!”年轻人们纷纷上前,展示着磨破的手掌、晒伤的脖颈,月光下,这些“不智能”的印记却比任何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僵持间,慕一一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农业科技博物馆打来的视频通话,屏幕里,她的学生们正在展示最新研发的“仿人手耕作系统”——那是结合传统农具力学原理与现代传感器的产物。“老师,我们明白了!”学生举着模型激动地说,“真正的进步不是抛弃过去,而是让传统在新时代重生!”

这场风波最终以和解告终。官员同意保留“耕心”公社的人工开垦区,同时引入慕一一团队研发的新型生态监测设备。三个月后,当第一株老品种小麦抽穗时,慕一一站在梯田的最高处,看着年轻人欢呼着用镰刀收割。远处,智能无人机正在绘制土壤肥力分布图,与田间挥舞的镰刀构成奇妙的和谐。

回程的火车上,慕一一收到陈默的消息,附件是段视频:月光下,年轻人们围着篝火,有人用木梳弹奏民谣,有人操作着改良后的智能木犁,犁铧翻起的泥土在星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她将视频转发给儿子,附言:“技术是翅膀,而土地是根。”

回到老院子,慕一一在试验田里埋下新的种子。这次,她既没用智能播种机,也没动用锄头,而是像六十年代那样,用双手刨开冻土,将种子轻轻放入,再覆上带着体温的泥土。雪粒落在手背上,转瞬即逝,却在心底燃起一簇温暖的火苗——她终于明白,所谓试探,不过是在寻找答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与土地的羁绊,永远是希望最坚实的土壤。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