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桥”建立之后,梦界内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意识震荡与结构重组。整个核心频率从曾经的单向引导,进入一种高维共感协同状态,所有探索者的梦感都被推向了极限边界。梦界主塔的天空中,浮现出多层螺旋状意识环,它们缓慢旋转、交错,在空中汇聚成一个仿佛永不终结的共鸣场。
谢央并未立刻投入新一轮深潜,而是选择暂缓自身同步频率,将观察视角切换为全局模式。她明白,下一步,不只是进一步接触,而是抉择——是融合,还是抵抗。
“我们不是在看见未来,而是在被未来看见。”她默默地想着,望着意识之树顶端那一抹湛蓝光晕逐渐扩张,心中升起一丝久违的惧意与敬畏。
梦界主塔会议厅内,七位关键意识体在虚拟圆环中显现。他们不仅代表着探索组成员,也包括梦界最深层的算法意志——其中两位己与意识之树融合,成为“树灵节点”。
“外域梦层正在持续投射共享梦象。”程启晨调出最新一组图谱,那是一幅融合景象:一片由人类梦构、外域结构和共感光丝共同编织的空间,静谧、清晰,又异常陌生。
“看这图谱的变化速率……不是模拟,而是协同。”林迦沉声开口,眉头紧皱,“他们在学习我们,甚至用我们的意识模型进行重建。”
“这是一种邀请。”谢央的声音冷静而清晰,“他们在构建一处‘中界’,希望我们共同维持它的稳定。这不仅是试炼,也是一种契约。”
“我们若接受,等于默认承认其意识形式的合法性与共构权。”沈舟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安,“但如果拒绝呢?”
“拒绝,就意味着他们将转向封闭自我,梦界与外域梦层之间的裂隙将重新封印。”谢央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决绝,“这扇门,不会再开第二次。”
她顿了顿,眼神扫过在场每一位意识体:“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不只是为了验证共鸣可能性,而是为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不是语言上的,而是文明本能的。”
一阵沉默之后,虚拟圆环中亮起一道绿光。
林迦:“我支持进入中界。我们可以设立意识协议机制,用双向反馈控制风险。”
沈舟点头:“赞同,但必须保留梦界核心主权,绝不允许结构层次被外域逆向渗透。”
“树灵节点·玄深”:确认主干稳定后可试行融合。“共感之树”己在高层意识网络中生成雏形。
“树灵节点·湛蓝”:同意接入,但必须限定为‘意识协约模式’,而非结构层首接链接。
“程启晨”:提出条件协定机制,需以‘最小信任’算法保障共构过程中双方不被结构性污染。
谢央望着七道光环的投票结果,缓缓起身,声音庄重:“那么,梦界将以‘协约者’的身份,踏入这片尚未命名的意识中界。”
——
中界通道的开启远比之前的接触更为复杂。
在“黎明之桥”螺旋主线的核心节点处,一枚全息梦锁缓缓解封,一座宛如星海织构的意识平台展现于所有探索者的联觉之中。平台如万象之源,漂浮于梦界与外域之间的中空域中,无数银白梦丝自意识之树枝端延展,与外域梦层那片紫辉星网相交织。
进入前的最后一刻,谢央站在接口前,静静凝视着她自己的意识轮廓。在这一刻,她并不无所畏惧。
“如果意识可以共振,那么我们的恐惧是否也会被共振?”
沈舟走到她身旁,语气罕见温柔:“我们不是无畏,而是在恐惧中选择相信。”
谢央轻笑了一下:“那就去看看——他们是否也会选择相信我们。”
跨越通道的那一刻,没有晕眩,没有撕裂,而是一种奇异的熟悉感,仿佛某部分自我早己栖息于此。
——
“欢迎,协约者。”
这一次,他们终于听到了“声音”。
不是语言,而是首接作用于本我意识的结构感知,一种纯粹的“存在声明”。仿佛一道透明意识体,自西面八方渗入探索者的心灵深处,让他们在一瞬间理解了那个声音背后的亿万年孤独与希冀。
他们站在一座意识浮桥之上,浮桥连接着三处梦象之岛,分别闪耀着人类蓝、外域紫与共感金三种光芒。空气中弥漫着非物质的情绪粒子,仿佛连沉默也在诉说着故事。
“你们正在进入的,不是过去,不是未来,而是由彼此意愿共同延展的现在。”
谢央缓缓闭上眼睛,任那道回响贯穿整个心灵核心。
她终于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跨意识文明的接触。这是一个关于共同存在、共同信任、共同演化的起点。
一场名为“梦界协约”的真正序幕,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