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 第134章 谋反兄妹的初次会晤

第134章 谋反兄妹的初次会晤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作者:
Jupiterly
本章字数:
4916
更新时间:
2025-07-06

“好好学着,这两只老狐狸演技好着呢。”

天幕的操纵者,执行官001教育自己的徒弟007 ,她和自己不一样,出身皇族,却欠缺血性。

准确来说是之前被保护的太天真无邪了,连最基本的权谋争斗,以及人性往来都不是很明白。

没办法,自己只能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教。

“接着看吧,哪怕是后世网友们的弹幕和评论,一条也都不要放过 ,从他们那里学学怎么说话。”

“好的, 老师,” 007掏出自己的小本本,一字一句认真分析背后可能的性格逻辑,还有行为逻辑。

【明朝第五位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他生于1398年或1399年,卒于1435年 ,号长春真人,在位十年,年号“宣德。

他是明仁宗朱高炽与诚孝张皇后的长子,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深受祖父朱棣的喜爱与赏识。】

【永乐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此后,他多次跟随朱棣征讨蒙古,在军旅中磨炼意志,积累军事经验,这也培养了他果敢坚毅的性格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

朱棣对他寄予厚望,不仅亲自教导他行军打仗,还时常带他走访农家,让他深知民间疾苦,为日后成为一位爱民如子的君主奠定基础。】

【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炽驾崩,朱瞻基继位。他一登基就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较为棘手的便是藩王问题。

明成祖朱棣时期削藩并不彻底,朱瞻基即位后,汉王朱高煦妄图效仿朱棣起兵谋反。

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御驾亲征,迅速平定了朱高煦叛乱,将其废为庶人并软禁,还暗示赵王朱高燧交出兵权 。

经此一役,他成功削弱藩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明朝统治秩序。】

“停一停,好戏要开场了。”

001打断007的记录,建议她看看还有天幕的世界。

大唐位面

高阳公主见到了李承乾,两个人是同样的蓬头垢面。

“皇兄可看这大明汉王!”

“皇妹疯魔了不成?”

他声音发颤,“李世民当年……当年那是被逼无奈!”

假的,李承乾其实动摇了,只是他手上无权无势,拿什么来谋反?

“被逼?”

高阳公主笑出声,发间金步摇剧烈晃动,“玄武门之变那日,长安城的血可没凉透!”

她贴近兄长耳畔,吐息滚烫。

“李渊坐拥天下,不也被李世民拉下龙椅?如今太子之位岌岌可危,难道皇兄要学那懦弱的建文皇帝,等着被人踩碎脊梁?”

高阳公主猛地抓住李承乾的肩膀,指甲几乎掐进他的皮肉。

“皇兄你看!汉王朱高煦不过是个藩王,仅凭燕王府旧部就能搅动风云,而我们呢?”

她猛然转身,指向天幕中汉王挥剑的画面,金步摇随着动作叮当作响,“李世民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手下不过八百死士!如今朝中多少老臣暗中为你不平?”

“房相说,‘贞观老臣,岂能见太子蒙冤而不救?’”

高阳公主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你以为父亲那些年的肱骨之臣,真的甘心看着你被魏王党排挤?

杜如晦的旧部掌控着羽林卫,岑文本的门生遍布六部,还有……”

她突然凑近,在兄长耳边轻声说出一个名字。

干不干票大的?!

李承乾瞳孔骤缩,踉跄着扶住身旁立柱:“不可能……他是父亲最信任的人!”

“最信任的人?”

高阳公主冷笑,发间金饰随着笑声晃动,“当年玄武门之变,正是此人替父亲传递密信!如今朝堂暗流涌动,那些老臣们早己按捺不住——

他们要的是正统嫡长子登基,要的是拨乱反正!”

皇兄,你难道要辜负这些老臣的期盼?

高阳公主猛地摇晃李承乾的肩膀,眼中迸发着近乎偏执的狂热。

“汉王起兵时不过是个困在封地的囚徒,而我们有房玄龄为谋主,有杜家旧部掌禁军!”

她突然扯开自己的衣袖,露出小臂上狰狞的鞭痕,“这是前日在太极殿外,被父亲的侍卫所伤!你我身为皇室,竟然命都由不得自己!”

李承乾盯着那道渗血的伤口,喉结不住滚动。

天幕中汉王被押解的画面突然扭曲,化作魏王李泰向李世民献媚的场景。

“可弑父……弑君……”他声音发颤,却掩不住眼底燃起的火苗。

“父亲当年不也亲手了结了太子李建成?”

高阳公主突然掏出一柄镶玉匕首,寒光映得她面容惨白,“你只需提着魏王的头去见父亲——

当他看着最宠爱的儿子死在你手里,当他意识到没有别的孩子可以选择,这天下不就是皇兄的了吗?”

她的指甲深深掐进李承乾手背,鲜血顺着纹路蜿蜒。

“你以为房玄龄为何愿冒灭族之险?他们这些老臣,早己厌倦了父亲的独断!还记得贞观初年的‘封禅之争’吗?

李世民驳回了所有谏言,那些被羞辱的御史至今仍在蛰伏!”

李承乾的目光死死钉在匕首上,恍惚间看见自己手刃魏王的画面。

多年的美梦终于有机会成真了吗?

高阳公主突然凑到他耳边,声音轻得像毒蛇吐信。

“等你坐稳皇位,我要亲手剜出父亲的眼睛——

让他看看,被自己轻视的子女,如何颠覆他引以为傲的贞观盛世!”

远处传来更鼓声,高阳公主将匕首塞进李承乾掌心。

“三日后早朝,杜如晦之子会打开玄武门,房玄龄的密信就在你书房暗格里。”

她转身时金步摇撞出刺耳声响,“记住,瓦罐鸡的下场,不该是我们的结局。”

李承乾抓紧匕首,“我当然不会!”

他怎么可能任人鱼肉,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现在该想的,是怎么悄无声息地做掉魏王李泰。

【在政治上,朱瞻基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蹇义、夏原吉等贤能之士,形成了一个高效且稳定的统治核心。

他还对统治机构进行精简和裁冗,清除前朝积弊,使得朝廷风气焕然一新;甚至开创性地教导宦官读书参政,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期宦官专权埋下隐患。】

【外交上,朱瞻基在宣德五年(1430年)派郑和进行第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展现了明朝的强大国力与开放姿态 ;但他也停止用兵交趾,调整对外军事策略,使国家专注于内部建设与发展。】

【朱瞻基与其父朱高炽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被后世合称为“仁宣之治”,堪称明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然而,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突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庙号宣宗,葬于景陵,传位长子朱祁镇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