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 第34章 果然法学生离开法学干什么都会成功

第34章 果然法学生离开法学干什么都会成功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作者:
Jupiterly
本章字数:
8850
更新时间:
2025-06-03

【果然法学生离开法学干什么都会成功】

(没关系的,大家混吧,咱们法学专业就业很广的。)

(你可以去当法官,实在不行去当法警,法医、法人、法师、法老、法棍,实在不行还能去当法海。道路是光明的,前途是崎岖的。)

(法学生:干我们这行最忌讳的就是干我们这行)

(法学生:快跑)

(老师:判你挂科

我:判你死刑)

先秦位面

郑国(1)

青铜鼎刚被抬到王宫前的广场时,人群像煮沸的鼎水般骚动起来。

白发苍苍的老农夫穿着打着布丁的粗布麻衣,拄着木杖,伸出手想要抚摸鼎上凸起的篆文,颤巍巍对身旁商贩询问。

“这上面刻的,当真是国法?”

“往后断案,就照着这上面的字来?”

商贩攥着布巾的手微微发抖,压低声音说,“莫不是子产大夫疯了?咱平头百姓哪配知道这些!”

围观的妇人将怀中啼哭的孩子抱紧,嘴里喃喃,“可别再像去年,我家男人不过踩了贵族的麦子,就被打得两个月下不来床。”

话音未落,人群突然让出条道来。

几个身着锦袍的贵族公子冷笑着分开众人。

为首的公子用镶玉的手杖狠狠戳向鼎身,“子产这是要坏祖宗规矩!往后贱民们拿着条文顶撞,我们还如何管教?”

身旁老者捻着白须摇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如今把律法刻在鼎上,威严何在?”

人群中突然有个年轻声音喊道,“可去年您家管家强占民宅,也是祖宗规矩?”年轻公子顿时涨红了脸,只得悻悻离去。

负责铸鼎的工匠从人群中走出,他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过冰凉的鼎身,“小人铸了一辈子鼎,头回见刻国法的。”

他抬头望向巍峨的日影,“子产大人说了,往后判案,总该有个明明白白的理儿。”

这话像投入深潭的石子,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附和声。

贵族们铁青着脸,甩袖离去前,老者咬牙道,“等着看吧,郑国迟早要乱!”

而那个攥着布巾的商贩,此刻正踮着脚,努力辨认鼎上的字句,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亮。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日子过去了。

和天幕不同,不知道法律条文具体内容的人们需要法学生。

(说个冷知识,金庸也是学法学的,国际法学,并且还是我校友)

(就法学生这种卷法,转行绝对混的风生水起。郭帆自己承认在法学院学习的经历对拍电影有很大帮助)

(法学出身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盲猜学长没过司考,被逼上梁山的)

(学法学真的什么要懂,因为你会遇到各种案件,遇到经济类你得懂会计学;遇到工程类,你得连夜补工程学;遇到医疗纠纷就更难了,还有医疗专业领域的知识需要学)

大宋位面

铡美案(2)

包拯:挺急的,当官之前没人说还得学家庭

“大宋太祖以文治天下,颁定了永远不得杀文官的敕令,秦夫人,且去驿馆暂歇,明日升堂,就是圣人前来也一定让那负心汉付出代价。”

次日

“不看僧面看佛面,饶恕驸马这一遭,”太后带着女儿放下身段来请求包拯留下女婿一命。

“驸马犯下了欺君罪,他杀妻灭子犯律条,执法如山我不能轻饶!”包拯断然拒绝。

知法犯法,就算你是皇亲国戚,也是天理难容。

天幕上所说,法学生转行,做什么都能成功,不如说是因为有坚定的信念,敢于和强大的权力斗争,维持心中的公平正义才能够胜利。

且不说包拯心如磐石无转移,就算是论起国法家规,也是陈世美不占理,杀妻灭子良心丧,逼死韩琦在庙堂,抛父弃母非仁孝,欺君罔上是不忠,条条件件有着落。

太后愤怒起身,头上冠冕珠翠相击,“你这铁面阎罗当真不知变通?国法再大,大得过皇家体面?”

包拯猛然撩袍跪地,额角抵着青砖,“太后容禀!若国法为权贵折腰,那百姓伸冤该叩哪座衙门?”

他抬头回话,“老臣方才查验案卷,韩琦尸首至今仍在驿馆停灵,臣得对得住开封府的青天匾额!若是不斩驸马,圣人天威何在,百姓就不相信世上还有公正在了?大宋江山倾覆,臣恐怕万万担待不起!”

包拯解下腰间玉带,连同乌纱帽一并置于案头:“老臣今日若放了陈世美,便是自摘獬豸冠、自毁青天名!太后若要保亲眷,就请先摘了老臣这颗项上人头!”

“万望您细细思量其中轻重利害,为人君者,怎可因一己私欲自毁长城(3)!”

包拯拾起官帽端正戴上,玉带重新束紧,“律法若只护得金枝玉叶,那才是大宋真正的祸根!”

他转身望向门外涌动的人潮,目光如炬,“今日斩驸马,正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开封府的铡刀,斩得了负心汉,也能保护弱势群体!”

(法学生的尽头是离开这个行业)

(法学生在干首播 觉得每天都很快乐 之前在律所要被pua死了)

(弃法从什么都会有出路的)

(朋友 来学医吗?)

(也许学法这几年只是锻炼了你学习的能力…让你有快速上手其他专业知识的能力。。)

武周位面

太极殿上,君臣对峙

徐有功(4)

“大人,我太想进步了”

咳咳,不好意思,走错片场了,重来。

他面对武皇下达的命令,不卑不亢地反驳,“陛下,请君入瓮(5)可堵一人之口 ,堵不了悠悠之口,酷吏会让天下百姓道路以目(6)”

“天幕上说学法不如学医,焉知上医医国,真正为民为国执法者,应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7),用陛下赐给我们的权利保境安民,不伤害百姓的正常休养生息”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

“这才是用所学的圣贤书报效陛下,”武皇听后,龙颜大悦,允诺了他的轻罚。

(什么叫开放时代 就是其实出来上班都不对口 学习能力才是这个是吧)

(我驾校的教练也学法的知道那一刻彻底天塌了)

(可是身边学法的同学一半考上公务员了)

(烤冷面附赠法律咨询)

评论区

{没有学医的干不成的事 没有学法的吃不了的苦}

{re:难兄难弟}

{法学是打开了一个思考的窗口,审美和思维都是那时候形成的,不过法学毕业大概率还是想在本行业摸爬,别看转型的好像很成功,他们刚转型的时候是有点本钱的,最简单的起码人家刚开始能买得起一些简单的拍摄设备来拍东西}

{本人西政国经毕业去搞二次元}

{re:好好好,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只是感叹国经确实是出妙人的一个专业}

{学法的现在在当老师 其实也是苦嘻嘻}

{re:感觉都是围城}

{考完就去健身,教练和擦边总要干成一个}

{re:你也想下海了?}

{刑事诉讼真题不多,也就区区六千而己}

{re:医学生看了一眼,有你们同甘共苦,我就安心了}

{@行医难,咱俩一起谋财害命去吧}

{re:!我进去了,你捞我吗?}

如果子产没有顶住压力?

如何包拯选择妥协?

如果徐有功沉默?

那么,那些教会我们何为公平正义的人,首先污染了水流啊。

应该捍卫法律的人,首先学会了如何规避它!

碎碎念:(1)子产:春秋时期政治家,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并公布于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开启了古代法律公开化的先河。

(2)陈世美如果用现代法律来看,主要犯了以下罪行(短短几行字,臣妾翻了一下午的法律原文):

重婚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构成重婚罪。陈世美在己有妻子秦香莲的情况下,又与公主成婚,符合重婚罪的构成要件。

故意杀人罪(未遂):陈世美派人追杀秦香莲母子,这种雇凶杀人的行为属于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虽因杀手韩琪良心发现而未得逞,但己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此外,陈世美对年老年幼患病的父母和秦香莲母子应尽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如果情节严重,可能构成遗弃罪。不过,对于韩琪的自杀,陈世美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因为韩琪自杀是其自身意志决定,陈世美没有实施逼迫其自杀的行为。同时,现代法律中不存在欺君之罪这一罪名。

(3)“自毁长城”出自《南史·檀道济传》。 南朝宋文帝时期,檀道济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他跟随宋武帝刘裕北伐,屡立战功,在宋文帝时更是成为朝中重臣,威名远扬。北魏军队对檀道济十分忌惮,不敢轻易南犯。

然而,宋文帝刘义隆体弱多病,他担心自己去世后,檀道济等大臣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在一些大臣的谗言下,宋文帝最终决定对檀道济下手。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檀道济被召回京师,随即被逮捕下狱,他的几个儿子和部将也一同被杀。檀道济在被捕时,愤怒地摘下头巾扔在地上,说:“乃坏汝万里长城!”意思是说宋文帝这是毁掉了自己的万里长城。

后来,人们就用“自毁长城”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4)徐有功:唐代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是历史上罕见的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他历经多职,长期在司法任上,坚持公正执法,即使面对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政治,也能坚守法律底线,保护了许多无辜之人。

(5)“请君入瓮”讲的是来俊臣用周兴自己想出的办法惩治周兴的故事。

唐朝武则天时期,酷吏周兴和来俊臣等人负责审理案件,他们常常使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逼迫犯人招供。

有一次,有人向武则天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便派来俊臣去审理这个案件。来俊臣深知周兴是个狡猾的人,首接审问可能难以让他认罪。于是,来俊臣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他邀请周兴到家中饮酒,席间,来俊臣装作很苦恼的样子向周兴请教:“如果有犯人非常顽固,不招供怎么办?”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容易,拿一个大瓮来,西周用炭火烤,把犯人放进瓮里,这样什么罪他都会招认的。”来俊臣听后,立刻命人抬来一个大瓮,按照周兴说的方法,在瓮的西周点上炭火,然后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告发你谋反,太后让我来审问你,请你进入这个大瓮吧!”周兴一听,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浑身发抖,连忙跪地求饶,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后来,“请君入瓮”这个典故就用来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6)“道路以目”出自《国语·周语上》,讲的是周厉王时期的故事。

周厉王在位时,实行残暴的统治,对百姓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百姓们对此怨声载道。为了压制百姓的不满,周厉王派了很多密探去监视民众,一旦有人敢议论朝政,就会被抓起来治罪。

在这种高压政策下,百姓们都不敢再公开说话,即使在路上相遇,也只能用眼神来示意心中的不满和悲愤,不敢有任何言语上的交流。

最终,百姓们忍无可忍,发动了暴动,将周厉王赶下了台。“道路以目”这个成语由此而来,形容人们在暴政下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怒和不满。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这句话形容人非常害怕、小心谨慎的样子,就好像来到深潭边,好像踩在薄冰上。它生动地描绘出一种极度警惕、不敢有丝毫疏忽的心理状态和行事态度,常被用来表达面对危险、困难或重要事情时的谨慎与敬畏。

例如,一个人在承担重大责任或面对复杂困难的任务时,会时刻保持警醒,行事极为小心,就可以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他的状态。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或重要的工作中,人们也会以此来提醒自己要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