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里欢乐多!】
【应各位强烈反响,招生部主任他来了!请选择你的黄埔战神!】
【记住了,他们物理上打成一片】
【三河坝一战,老师和学生的对决,钱大钧看到自己的学生躺在那里,他心里也五味杂陈,那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可能前一天还以师生相论,后一天就因为立场不同被迫厮杀。】
(明明可以殊途同归,偏偏最后却你死我活后分道扬镳,快回家吧,都过去了,都结束了,该大团圆的结局了……)
(在这里露脸的没有水货。黄维除外!)
(杨伯涛临了忘了儿子,但也没忘了黄维这个孙子。)
(错了,黄维不是孙子,黄维是外行。两人终身没再交往)
看着网友们义愤填膺,仗义执言,古代的人们来了兴趣。
【威望这东西很神奇,即便都沦为阶下囚,不再是上下级关系,也能很尊重】
【你们打架就打架,不要浪费粮食啊!】
【有请澡堂堂主郑庭笈(1)】
(薅,瞎一个!)
(山东厨子王耀武)
(哎呦我的天啊,这要是在南京果防部开会,也不一定碰的上你们啊)
(真正意义上的里面各各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打昆仑关的猛士,改行当澡堂管理员)
(第一组死完第二组死 大家轮流死)
(德三澡堂子是吧)
大秦位面
“后世居然还用这些战犯?”扶苏不解。
“陛下,这些都是优秀的人才,都是神州人,若能为我们所用,必定能够得到不小的收获。”
李斯上前建议,顺便解围。
无论何时何地,人总是根本。
扶苏只擅长保护虚拟中想象的人,却不知道,人也是分很多种,只要能为己所用的,君主就应该接受他们。
【功德林分锅大会】
【杜聿明是最冤的那个,明明电台都砸了结果空投手令】
【坎瑞亚战场上的50军完美诠释了这个问题,不是将不行,更不是兵不行,完全是蒋光头不行】
【不得不说这群人也算当时的翘楚了,随便一张桌子就搞个地图出来】
(这几个单拎出来哪个打仗都有两下子,凑到一起就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再加上一个宝贝校长的buff)
(友军有难,作壁上观)
三国位面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什么?”曹操抬头看着天幕,闻言微怔住了。
若是天下一统,便可开疆拓土,向外探索更大的世界。
他眼中赞叹不己,(当然了,是对胜利那一方,因为这一方不仅后代败军之将,更把他们吸纳为自己发展前进的力量),只是这群囚犯技术也太拉了吧。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先进的工程器械,却没有取得本该轻而易举就能够得到的胜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煤山大捷】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果军64军刘镇湘、49军郑庭笈部行进至功德林小煤山一带,遭遇以北平宪兵司令上村为首的日军武装力量。刘镇湘在与郑庭笈部暂时分别的情况下,主动挑衅,在双方兵力对比1:3的绝对劣势局面下大胆出击,痛击宪兵司令上村,后日军增援,刘镇湘部仍坚持作战,牵制住日军主力,固守待援。】
【随后,郑庭笈部发现战情,及时呼叫增援,果军数兵团迅速集结,随即开进小煤山前线,将日寇团团包围,重创日军上村所部,果军所部完胜,取得了驰名功德林全境的小煤山大捷。此战获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高度评价,堪称建国后果军抗战的最大胜利。】
【沈醉部因错误判断局势,被刘峙部冲出包围圈,各部队迅速作出反应,对刘峙部进行包围,但无法对作困兽死斗的刘峙部造成有效杀伤,后果军现代化兵团入场作战,配合各部迅速完善包围圈,作为总预备队的文强部对战场局势进行了简洁的判断,并与意大利的军队进行了类比。】
【最终刘峙在部队转进时被果军精锐兵团死死咬住,其他各部迅速配合收缩包围圈,将刘峙部全部俘虏,并将刘峙枭首,后沈醉部作战不利的笑话在各军营传开,沈醉本人对此未作反应。】
(“杜长官,刘镇湘带着几个弟兄跟霓虹人打起来了。”
“噢,弟兄们吃亏了没有?”
“这场中日大战我部获全胜!”
“好!”)
(快给南京委员长发报!)
(没有凯申微操赢的就是快)
【军统操刀,军团副司令拦截,知道的是在杀猪,不知道的是打鬼子,不过这二者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
(这是刘峙最顽强的一次)
三国位面
蜀汉五丈原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诸葛亮满眼泪水看着天幕,黄维,又一个马谡,为什么会如此,难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吗?
丞相很是无奈,他想起出征前写给刘禅的《出师表》。
唯有肝脑涂地报先帝恩情。
“继续前进!绝不后退!”
评论区
{黄维是个马谡一样的人物,犯了两次正常领兵人都不可能犯的错误,不看实力情况采用“核心机动”,和马谡不看情况一味山上驻兵一样,在关键时刻,明明有了解决办法却犹豫不决。
要知道在果民党几大兵团中,黄维兵团是最没有被全歼风险的,可以说是果军那边的机动队,因为他来的方向和周围我军兵力情况,黄维都手握进可攻退可守的主动权,但是在这份主动权上,黄维的选择是不进也不退,徐徐图之。
所以我们本来是对黄维军团做准备做艰苦阻击准备的,看见黄维这个态度后,才决心干他,但是下决心干他的时候,我们集结的兵力任然处于弱势(可想黄维优势有多大,阻击变进攻是要加大很多兵力的,我们加大后都还是弱势)。然而一向不进不退的黄维,在这个时候选择冒进,让本来教员都下场布局的艰苦歼灭战变成了诱敌深入的伏击战。而战场变化果军并不是不知道,淮海战役是一场刚正面的决战,很多动向都是明牌的,并不会因为有信息差而预判,果军类似于杨伯涛等将军都明确的表达了正确做法,虽然不可能赢,但是也绝对不会被歼灭。所以你就可想而知,黄维助攻能力有多强,而旁边的王平(杨伯涛们)有多着急。有多气愤了}
{果党内部指挥系统之乏力可见一斑,各部之间没有战略共识,每个人都好像搞不清楚队友在干嘛,事后问起来“你为什么不救?”,答“我反对拉长战线”,那为什么当时没有人知道你反对拉长战线,或者说,如果上面知道了,为什么上面没有做即使拉长战线也要救的动员,平级指挥层各部之间对于局势的看法,好像没有沟通一般,上面也喊不动。所以杜说的对,这样的指挥系统,党果不亡是真的没有天理。}
{果党的指挥系统不仅内部糟糕,还被外部渗透成筛子。最经典的果防部的两个作战厅长刘斐和郭汝瑰,老蒋两大心腹,都是卧底。再加上军委二局的神仙破译能力,跟果党打仗基本上没有战争迷雾,有时候老蒋都不知道的地方军调动,军委的桌上己经摆好了破译文件。情报工作果党基本上全完了。}
碎碎念:(1)郑庭芨和戴安澜是特别好的兄弟,戴安澜将军战死前把二百师托付给了郑,郑出狱之后时常去看望戴安澜的遗孀和孩子。
郑庭芨肯定讨厌霓虹人,当初血战昆仑关他9个连长死了7个,中村正雄就是被他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