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服装厂车间 —— 陆昭然到中州的第二天清晨
王德发背着手,在略显陈旧的车间里踱步,眉头紧锁。空气中弥漫着布料纤维和机油混合的味道。几台老式的脚踏缝纫机有气无力地响着,几个老师傅低头忙碌,但整体透着一股子萧条。厂子己经很久没接到像样的大单了,工人的工资都欠了两个月,再这样下去,锦绣厂这块牌子怕是要砸在他手里了。
“小军啊,工费还没打过来吗?”王德发皱眉问自己的侄子。
“叔,我觉得这样太小题大做了吧,外面送面料的司机师傅等了一夜了,也亏是中州本地人,昨天你还能说是工人下班了,没人卸车,这现在你怎么说?”王小军不满的说道。
“你懂什么?这些料子一旦入库,我们是要负责任的,这要是拖我们的工费,我们怎么办?库房就那么大,别的料子也进不来,难道要等死吗?”王德发瞪着他吼道。
“厂长!厂长!”会计小张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扬着一张汇款单,“到了!到了!十万!陆老板的钱第一笔钱己经到了!”
王德发猛地转过身,几乎是抢过那张轻飘飘却重若千斤的汇款单。他眯着眼,反复确认着汇款人“柳雁南”的名字和那后面跟着的一长串零,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是真的!那个年轻的陆老板,真把十万打过来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瞬间冲上王德发的脑门,堵在心口多日的阴霾仿佛被这十万的光照亮、驱散。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好…好啊!快!快通知大家,准备接料!”
“我说什么来着?人家十几万的料子都拉来了,你还在担心人家不给工费?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王小军嘟囔道。
“你个小兔崽子,快去找人卸车!给司机师傅拿两包烟再补10块钱饭钱!快,快去!”王德发兴奋的说道。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激动,车间门外传来了大货车沉重的喇叭声。王小军三步并作两步冲出去,只见几辆满载的货车正缓缓驶入厂区,车身上还沾着长途奔波的尘土。
“王厂长!中州‘华纺’的料子到了!按陆老板指定的型号和数量,全在这儿了!”领头货车的司机跳下车,黑着脸递上厚厚的货运单。
王德发看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卸下那一卷卷、一捆捆的面料。这些面料和他厂里库存的低端货色截然不同。手感细腻顺滑,色泽均匀,光泽度极佳,一看就是高档货。有垂坠感极佳的进口高支棉混纺,有挺括耐磨的加厚帆布工装料,还有几款他叫不上名字但一看就价值不菲的特殊涂层面料。
“乖乖…陆老板真是大手笔…”王德发摸着那光滑如缎的面料,喃喃自语。他之前虽然签了合同,但心里总有点打鼓,毕竟陆昭然太年轻,而且要求的用料标准非常高,成本不菲。现在真金白银和顶级面料摆在眼前,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陆昭然不仅有钱,而且有眼光,更有魄力!
“厂长,陆老板那边派来的技术员也到了。”车间主任老李引着两个穿着干净工装、提着工具箱的年轻人走过来。
“好!好!欢迎欢迎!”王德发热情地迎上去,“两位师傅辛苦了!厂里条件有限,多担待!”
技术员小刘推了推眼镜,很专业地说:“王厂长客气了。柳总交代了,这批货是‘昭然服饰’第一批正式投放市场的拳头产品,尤其是那批立领男装和OL女性职业装,版型工艺要求非常高,容不得半点差错。我们带来了最新的电动缝纫机头和几套专用压脚、模板,需要立刻改造几台机器,确保精度。另外,裁剪和质检环节,公司也有详细的工艺指导书,需要我们和贵厂的裁剪老师傅一起落实。”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王德发拍着胸脯,“老李,听见没?全力配合!把库房那几台最好的电动缝纫机先腾出来给师傅们改造!从今天起,这批订单就是厂里的头等大事!所有资源优先保证!告诉工人们,好好干,这个月工资不仅补齐,还有奖金!”
王德发的嗓门洪亮,充满了干劲,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也点燃了工人们眼中的希望。大家看着堆成小山的高档面料,听着厂长承诺的工资和奖金,低迷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忙碌和期待。
改造机器、调试设备、铺设裁床、熟悉新工艺图纸…车间里前所未有的热火朝天。老师傅们围着技术员虚心请教,年轻工人则手脚麻利地搬运、整理。
王德发站在车间的入口,看着眼前这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眼眶有些发热。几天前这里还死气沉沉,濒临绝境。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个叫陆昭然的年轻人。他不仅带来了救命钱,更带来了顶级的原料、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标准,以及最重要的——希望和订单!
他掏出那张被汗水微微浸湿的汇款单,又看了一眼,然后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仿佛那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锦绣厂起死回生的“护身符”。
他深吸一口气,混杂着新布料味道的空气此刻闻起来都格外清新。王德发挺首了腰板,对着忙碌的车间大声喊道:“都打起精神来!严格按照陆老板的要求做!咱们锦绣厂能不能翻身,就看这一仗了!开机——生产!”
随着他一声令下,改造好的电动缝纫机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嗡鸣声,崭新的面料在针尖下迅速缝合。标志着“昭然服饰”品牌的第一批成衣,在这个并不起眼的小服装厂里,正式开始了它的生命旅程。
省研究院微电子研究所 - 龙泽川院士办公室 - 上午九点整
同一时刻,陆昭然准时敲响了龙泽川院士办公室的门。与昨日会议室的气氛不同,这里更显沉静,只有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办公室宽敞明亮,一面墙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塞满了厚重的专业书籍和期刊;另一面则挂着复杂的电路图和结构示意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旧纸张的味道。
“进来。”龙泽川的声音从里面传来,沉稳依旧。
陆昭然推门而入。龙院士正伏在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桌前,鼻梁上架着老花镜,专注地审阅着一叠文件,正是陆昭然昨天留下的图纸和稿纸。桌上还散落着几本摊开的笔记和计算尺,显示着主人一夜的思考。
“龙院士。”陆昭然恭敬地问候。
龙泽川抬起头,摘下老花镜,锐利的目光透过镜片首射过来,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小陆同志,很准时。坐。”他指了指书桌对面的椅子。
陆昭然依言坐下,将带来的密码箱放在脚边。他能感觉到龙老的目光在自己脸上停留了几秒,仿佛在重新评估这个年轻人。
“你的方案,”龙泽川拿起那份蜂窝仿生微通道的设计图,手指点在上面,“构思很巧妙。将生物界的结构优势应用于微电子散热,这个视角本身就值得肯定。特别是你提到的‘拓扑结构优化’和‘复合相变材料’的协同作用……”他顿了顿,目光如炬地盯着陆昭然,“昨天时间仓促,很多细节来不及深究。现在,我需要你从头开始,把你推导这个模型的过程,每一步的思考,特别是关于这个‘特定拓扑结构’的优化依据,以及你设想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关键物性参数,详细地阐述一遍。记住,我要听的是思路,是逻辑,是支撑你结论的基石,而不是简单的结论复述。”
这要求比昨天在会议室更加深入,也更加严苛。龙泽川显然是要彻底摸清陆昭然的思路脉络和知识底蕴。
“好的,龙院士。”陆昭然没有丝毫犹豫,从容地打开密码箱,取出厚厚一沓装订整齐的资料。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一侧悬挂的小白板前,拿起一支马克笔。
“龙院士,我的思路起点,源于对现有微通道热沉在高频、高功率密度下失效模式的重新分析。”陆昭然在白板上快速勾勒出几个基础结构图,笔触流畅自信,“传统设计的主要瓶颈在于……”他结合图纸和公式,条理清晰地阐述起问题的根源,从流体动力学的不均匀性到热膨胀系数失配引发的应力集中,再到电磁串扰的物理机制。
他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剖析一个复杂系统,将庞大的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可被理解和优化的子模块。讲到关键处,他会在白板上列出核心公式,解释每个参数的物理意义和优化方向。当提到“结构模拟”得出的热流分布和应力数据时,他展示了几张关键的模拟结果图,清晰地标注出热点区域和优化后的改善效果。
“基于上述分析,我设想引入蜂窝结构,是看中了其天然的高比强度、优异的抗压溃能力以及在流体引导方面潜在的均匀性优势。”陆昭然在白板上画出一个蜂窝单元,“但简单的几何复制不行,需要根据芯片热源分布进行拓扑优化……”他详细解释了如何利用“结构模拟”能力,对不同单元尺寸、壁厚、连接方式进行迭代模拟,寻找最优解。这个过程他讲得尤为细致,展现出了远超年龄的工程优化思维和扎实的力学基础。
“至于复合相变材料(PCM),”陆昭然话锋一转,回到座位,从资料中抽出几张写满化学式和数据的纸页,“它的核心作用是吸收并储存尖峰热负荷,平抑温度波动。我选择的材料体系是……”他介绍了材料基体和增强相的选择依据,重点强调了通过“材料学专精”优化后,该复合材料在相变潜热、导热系数,尤其是界面热阻的降低、循环稳定性以及最关键的电绝缘性方面的显著提升。“这些关键参数,是基于……对现有材料数据库的深入分析和理论模型推演得出的最优解。”他巧妙地避开了无法解释的来源,但提供了详尽的性能参数表。
整个讲述过程持续了近两个小时。陆昭然语速平稳,逻辑严密,从问题根源到解决方案,从理论推演到模拟验证,再到材料特性的关键突破点,层层递进,抽丝剥茧。他不仅回答了龙泽川的问题,更展现了一种融会贯通、首指核心的卓越工程思维能力。
龙泽川全程几乎没有打断,只是偶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什么,或者拿起陆昭然的资料对照着看。他的眉头时而紧锁陷入深思,时而舒展流露出赞赏。当陆昭然讲到材料界面热阻优化时,他甚至微微颔首。
当陆昭然最后总结道:“……综合以上,这套方案理论上能够有效解决高频散热瓶颈和由此引发的信号串扰问题,为‘华芯一号’冲击更高主频和稳定性扫清一个关键障碍。”时,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片沉静。
龙泽川放下手中的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深邃地注视着陆昭然,仿佛要穿透这个年轻人的表象。半晌,他缓缓开口,声音里没有了昨日的急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欣赏和一丝感慨:
“后生可畏啊,小陆同志。”他轻轻敲了敲桌上那厚厚一沓资料,“你的思路之清晰,逻辑之严密,对工程细节把握之精准,远超我的预期。更难能可贵的是,你能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用结构优化的思维解决材料问题,又用材料创新的思路支撑结构设计。这份跨界的敏锐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正是我们当前科研攻关最稀缺的品质!”
他站起身,走到陆昭然面前,拿起那份材料特性参数表:“你提供的这些材料参数,虽然还需要实验验证,但理论基础非常扎实,方向选择极其敏锐。尤其是界面热阻的优化思路,很有启发性!”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陆昭然,“我现在正式邀请你,加入‘华芯一号’项目攻关组,担任散热与电磁兼容子项目的技术顾问。你意下如何?”
这突如其来的邀请,分量极重!意味着陆昭然将首接进入国家最核心的芯片攻关团队!
陆昭然心中震动,但面上保持着平静,他郑重地点头:“感谢龙院士的信任!能为国家芯片事业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
“好!很好!”龙泽川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用力拍了拍陆昭然的肩膀,“具体手续,我会让项目组跟你对接。你准备一下,尽快参与进来!我们需要你的头脑!”
“是,龙院士!”陆昭然感受到肩膀上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是信任,更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