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县令陈纪是个五十多岁的文士,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忧色。听完齐峰关于修补城墙的建议后,他摇了摇头。
"齐小友所言极是,然县库空虚,实在无力支应如此工程。"陈纪叹息道,"况且冬日将至,民夫难募啊。"
齐峰早有准备:"大人,下官有一策,不需动用县库,还能增强边备。"
"哦?"陈纪来了兴趣。
"边城附近有石灰岩矿,可组织戍卒家眷开采,以工代赈;城墙修补后,可向过往商队收取适量通行费,弥补开支。"齐峰侃侃而谈,"此外,下官观察地形,可在城外三里处的隘口修建一座烽燧,提前预警乌桓骑兵。"
陈纪眼中精光一闪:"齐小友竟通晓军务?"
齐峰拱手:"家父曾任边军校尉,自幼耳濡目染。"
这当然是谎言,但在这个重视门第的时代,有个"将门之后"的身份会方便许多。
陈纪沉思片刻,突然问道:"听闻齐小友前日昏厥,醒来后判若两人,可有此事?"
齐峰心头一紧,但面色不变:"回大人,下官前日勘察水源时不慎坠崖,幸得赵队长相救。大难不死,或许开了些窍。"
陈纪盯着齐峰看了良久,忽然笑道:"好一个'大难不死'。本官准你所请,即日起擢你为边城工曹,主管城墙修缮事宜。若有所成,另有重赏。"
"谢大人!"齐峰深深一揖,心中暗喜。工曹虽是小官,但有了这个身份,他就能名正言顺地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离开县衙,齐峰立刻找来赵大和几名戍卒中的工匠,详细讲解石灰烧制的方法。作为地质学家,他对矿产开采和建筑材料了如指掌。
"石灰岩破碎后与木炭分层放入窑中,高温煅烧..."齐峰在地上画着示意图,"温度控制是关键,火候不足则生石灰质量差,过火则会结块..."
赵大等人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系统的烧制方法。
三日后,第一窑石灰成功出炉。齐峰亲自示范,将生石灰与水混合制成灰浆,再加入黏土和沙子,制成比单纯夯土坚固数倍的建筑材料。
边城百姓看到成果,纷纷主动加入工程。齐峰将劳动力分成三班,昼夜不停地修补城墙。他还在城墙上设计了突出的马面和藏兵洞,增强了防御功能。
一个月后,当第一场大雪覆盖草原时,边城的城墙己经焕然一新。陈县令亲自视察后,对齐峰大加赞赏。
"齐工曹果然大才!"陈纪抚摸着坚固的城墙,"有此坚城,乌桓人再难轻易犯境。"
齐峰却摇头:"大人,城墙只是被动防御。下官以为,应当主动出击,震慑乌桓。"
"此话怎讲?"
"乌桓部落分散而居,冬日粮草匮乏,必会南下劫掠。"齐峰分析道,"与其坐等来犯,不如先发制人,打击最近的几个部落,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陈纪眉头紧锁:"边军兵力有限,主动出击风险太大。"
齐峰胸有成竹:"不需大军,只需精兵三十,趁雪夜突袭即可。"
"三十人?"陈纪难以置信,"乌桓一个部落至少有两百骑!"
"正因如此,他们绝不会想到我们敢以寡击众。"齐峰眼中闪烁着现代军事理论的光芒,"雪夜能见度低,骑兵行动受限,正是步兵突袭的最佳时机。"
陈纪沉思良久,终于点头:"此事交由你全权负责,但务必小心,不可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