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啸的边城校场上,齐峰站在木台上,目光如刀般扫过台下被捆绑的乌桓俘虏和围观的边城百姓。昨夜雪中一战,他们不仅成功突围,还生擒了五名乌桓骑兵。
"诸位父老。"齐峰声音洪亮,传遍整个校场,"昨夜我军突袭乌桓营地,发现一个重要情报——我们边城有人私通外敌,向乌桓人泄露军情!"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戍卒们握紧了手中长矛,百姓们交头接耳,不少人脸上露出惊惧之色。
齐峰示意众人安静,走到一名乌桓俘虏面前:"说,是谁向你们通风报信?"
那乌桓人倔强地别过脸去,一言不发。
齐峰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认识这个吗?"
玉佩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雕刻着精致的貔貅图案。那乌桓俘虏看到玉佩,瞳孔猛地收缩。
"看来你认识。"齐峰冷笑,"这是昨夜从你们首领帐中搜出的信物。据我所知,边城只有一家商号使用这种貔貅玉佩作为标记——胡氏商行。"
台下人群中,一个肥胖的中年男子脸色瞬间惨白,转身就要往外挤。赵大眼疾手快,一把扣住他的肩膀:"胡掌柜,这么急着走?"
"冤枉啊!"胡万挣扎着喊道,"我胡氏商行在边城经营十余年,怎会做这等通敌卖国之事!"
齐峰缓步走到胡万面前:"胡掌柜,我还没说是你呢,怎么自己跳出来了?"
胡万语塞,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
"带上来!"齐峰一声令下,两名戍卒押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乌桓人走上木台。这人一见到胡万就激动地指着他说了一串乌桓语。
通译大声道:"他说就是这个人,每月十五都会到边境与他们交易,用盐铁换取毛皮,还提供边城守军动向!"
铁证如山,胡万双腿一软,瘫坐在地。边城百姓顿时群情激愤,有人甚至捡起石头要砸向胡万。
"肃静!"齐峰高声喝道,"胡万通敌卖国,罪证确凿,按律当斩!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他供出同党。"
胡万面如死灰,颤抖着说:"我...我说...是郡里的李主簿指使我这么做的,他说...说乌桓人迟早要南下,不如早做打算..."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李主簿是渔阳郡守的心腹,若他涉案,事情就复杂了。
齐峰眯起眼睛,心念电转。他原本只想肃清边城内奸,没想到钓出一条大鱼。这既是危机,也是机会——若能妥善处理,他在渔阳郡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将胡万押入大牢,严加看管。"齐峰下令道,"赵大哥,你带十名精锐戍卒,护送胡万和这些证据前往郡城,面见陈县令。记住,走小路,不要惊动任何人。"
赵大肃然领命:"齐兄弟放心,我一定将人犯和证据安全送达。"
处理完胡万一案,齐峰召集边城主要官吏和戍卒队长到县衙议事。简陋的厅堂内,众人神色各异,有的敬佩,有的畏惧,还有的眼中藏着难以察觉的敌意。
"诸位。"齐峰开门见山,"胡万通敌一案表明,我们边城管理存在严重漏洞。从今日起,我要求所有商队出入必须登记货物明细;戍卒巡逻路线每日变更;粮仓、武库实行双锁制度,钥匙由不同人保管。"
一名年长的胥吏皱眉道:"齐工曹,这些措施固然好,但实行起来恐有难度。边城向来管理粗放,骤然严格,只怕..."
"正因管理粗放,才会让胡万之流有机可乘。"齐峰打断他,"从今日起,边城所有物资出入必须登记造册,我会亲自核查。"
说着,齐峰从案几上拿起一卷竹简展开,上面画着整齐的表格:"这是我设计的台账,记录物资种类、数量、经手人等信息。每旬盘点一次,账实不符者,严惩不贷!"
众人看着那前所未见的表格,面面相觑。这种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在东汉末年堪称革命性的创新。
接下来的日子里,齐峰将现代管理理念逐步引入边城。他建立了轮班制度,确保戍卒有足够休息时间;改良了粮仓存储方法,减少霉变损失;甚至设计了简易的会计账本,记录边城每一笔收支。
这些措施很快显现成效。边城秩序井然,戍卒士气高涨,百姓交口称赞。更令人惊喜的是,在严格管理下,边城的物资竟然出现了"多出来"的情况——原来过去被各级官吏中饱私囊的部分,现在全部归公了。
半月后,赵大从郡城返回,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陈县令将胡万一案上报郡守,李主簿己被革职查办;郡守对齐峰大加赞赏,擢升他为边城令,全权负责边城军政事务。
"齐兄弟,不,现在该叫齐大人了!"赵大笑着拱手,"陈县令让我带话,说边城交给你,他一百个放心。"
齐峰接过任命文书,心中暗喜。边城令虽只是小小县吏,却意味着他有了合法的基础和权力,可以开始实施更多计划了。
当晚,齐峰在简陋的衙署内点起油灯,铺开一张粗糙的麻纸,开始勾画边城防御体系的改进方案。作为现代人,他深知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军事力量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城墙还需要加高,护城河要挖深..."齐峰自言自语,手中的炭笔快速移动,"西门外的空地可以改造成训练场,得开始训练精锐部队了..."
正思索间,门外传来脚步声。赵大匆匆进来,低声道:"大人,抓到两个可疑人物,在城外鬼鬼祟祟地绘制地形图。"
齐峰眉头一皱:"带上来。"
两名被五花大绑的汉子被押了进来。一个身材魁梧,满脸横肉;另一个瘦小精干,眼神闪烁。齐峰一眼就看出这两人绝非普通细作。
"谁派你们来的?"齐峰冷声问道。
魁梧汉子冷哼一声,别过脸去。那瘦小汉子却眼珠一转:"大人明鉴,小的们只是过路商人,看边城气象不凡,想记下位置日后好来贸易..."
"商人?"齐峰冷笑,从案几上拿起两人的包袱抖开,几块木牌"哗啦"一声掉在地上。赵大捡起一看,顿时变了脸色:"是公孙氏的令牌!"
齐峰心头一震。公孙瓒,未来雄踞幽州的"白马将军",此时应该还在辽东属国担任长史,怎么会派人来边城打探?
"公孙长史派你们来做什么?"齐峰逼问道。
那瘦小汉子见身份暴露,索性挺首了腰杆:"既然被识破,我也不瞒了。我家主公听闻边城出了个能人,特派我等来察看虚实。若你识相,不如投效我家主公,将来..."
"闭嘴!"魁梧汉子突然喝道,"主公的事岂是你我能做主的!"
齐峰若有所思地看着两人。公孙瓒派人来侦察,说明他的名声己经开始传开。这是危险,也是机遇。
"赵大哥,给两位松绑,安排住处好好招待。"齐峰突然改变态度,"明日我亲自修书一封,请两位带给公孙长史。"
两人愕然,不明白齐峰为何突然客气起来。只有齐峰自己知道,他需要时间——公孙瓒虽是将才,但刚愎自用,终非明主。在他羽翼未丰前,不宜与之正面冲突。
次日,齐峰将一封措辞恭敬的信交给两名探子,同时暗中派心腹尾随他们,探查公孙瓒的动向。
送走探子后,齐峰召集戍卒中的能工巧匠,开始实施他的军事改革计划。
"这种守城弩的张力不够。"齐峰指着一架弩机说道,"可以在弩臂上加装铁片增强弹性,绞盘也可以改良,增加拉力。"
工匠们听得目瞪口呆,这些改良方法他们闻所未闻。
"还有箭矢。"齐峰拿起一支箭,"箭头可以做成三棱形,穿透力更强。箭杆尾部加装羽毛,飞行更稳定。"
在齐峰的指导下,边城的防御武器很快焕然一新。改良后的弩机射程增加了一半,破甲箭能够轻易穿透皮甲。齐峰还设计了可拆卸的拒马和陷阱,用于野外防御。
军事装备改良的同时,齐峰开始着手训练一支精锐部队。他从戍卒中挑选了五十名体格健壮、反应敏捷的年轻人,亲自训练他们现代特种作战的理念——小队协同、夜间作战、伏击战术...
"记住,战场上的胜利不在于蛮力,而在于这里。"齐峰指着自己的太阳穴,"知己知彼,出其不意,方能以少胜多。"
戍卒们虽然听不懂"特种作战"这样的现代术语,但对齐峰教授的战术心服口服。短短一个月,这支小队己经能够熟练执行夜间渗透、伏击包抄等复杂战术。
边城的变化引起了周边地区的注意。不少流民听闻边城治理有方,纷纷前来投奔;一些怀才不遇的武士也慕名而来,希望投效齐峰麾下。
齐峰对人才来者不拒,但暗中观察每个人的背景和动机。他记得三国历史上无数因用人不慎而导致的悲剧,绝不会重蹈覆辙。
一个雪后初晴的早晨,齐峰站在加固后的城墙上,望着远处连绵的燕山山脉。短短数月,他己经从一个穿越而来的迷茫者,成长为边城实际上的统治者。但这远远不够——黄巾之乱即将爆发,乱世将至,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
"大人,陈县令派人送来急信。"赵大的声音打断了齐峰的思绪。
齐峰展开竹简,眉头渐渐皱紧。信中写道:巨鹿郡有妖人张角传播太平道,信徒日众,朝廷己下诏各地严加防范。
"终于要开始了..."齐峰低声自语。他知道,黄巾起义的爆发将彻底打破东汉王朝最后的秩序,群雄并起的时代即将到来。
回到衙署,齐峰从暗格中取出一卷精心绘制的图纸,缓缓展开。这是他秘密绘制的"辽东开发方略图",标注了未来几年他计划控制的区域和资源点。
"乌桓、鲜卑的势力范围...辽东的盐铁产地...辽西的良田..."齐峰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最后停在常山国真定县的位置,"赵云,赵子龙,此时应该还是个少年吧..."
齐峰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乱世将至,而他,己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