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怀瑾听闻裴承均的话,眼他轻声问道:“家中长辈如今都还好吧?这些年,他们一定吃了不少苦。”
裴承均微微点头,眼中浮现出一抹温暖的笑意,说道:“祖父祖母跟父母都好。当年变故之后,我们一家人离开了京城,寻了一处宁静之地生活。虽说远离了繁华,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倒也生活得不错。”
“祖父祖母当年因那件事大受打击,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不过,他们终究还是挺了下来。祖父常说,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我们一家人还在,就一定能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说到这里,裴承均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憧憬,他接着说道:“要是他们知道姑姑的儿子还活着,一定会开心得不得了。这么多年,他们心中一首对姑姑的遭遇耿耿于怀,若能得知你还在人世,也算是了却了他们一桩心事。”
谢怀瑾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这些年,让长辈们受苦了。等真相大白之日,定要好好孝顺他们。”
裴承均神色一黯,无奈地说道:“只是,这些年,我们一家多多少少还是被人监视着。我也想多打听些当年的线索,可那些监视的人盯得紧,我能力又有限,实在是没有打听出太多有用的信息,还被他们暗害中了。”
谢怀瑾伸手轻轻拍了拍裴承均的肩膀,安慰道:“表兄你不必过于自责和担心。这些年,墨影叔叔一首在暗中追查,也查到了一些线索。”
“而且,父亲(谢景元)他也从未放弃,一首在暗中准备着。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的。”
“对了,表兄,你对定北王府对世子了解多少。”
“怀瑾,定北王府是可以相信的。自我当初被王爷所救,便感受到了他们的善意。记得王妃曾亲自来看望我,她见到我的那一刻,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怜惜,更多的似乎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
裴承均微微停顿,陷入回忆之中,仿佛再次看到了当时的场景,继续说道:“而后王爷询问了我一些情况,言辞间虽未点明,但我能感觉到他对当年之事也有所关注。”
“不仅如此,王爷还暗中派人保护我家中的长辈,同时,王府还安排人手,西处打探当年事件的线索。”
谢怀瑾眼中露出一丝惊讶,追问道:“竟有此事?那依你看,定北王府为何如此上心?”
裴承均思索片刻,说道:“我猜测,这其中或许与定北王妃有关。当时王妃看到我,情绪颇为激动,甚至抱着我哭了起来,嘴里还一首在叫着姑姑的名字。想来,王妃与姑姑之间,必定有着深厚的渊源。也正因如此,定北王府才会对我的事情如此上心,对当年之事展开追查。”
“至于墨尘更不必担心了,我家中的情况他也是知道,这几年也多亏了他的照顾,还让洛姑娘给我解了毒,他的为人你不必担心。”
谢怀瑾轻轻点头,脸上的疑虑渐渐消散,说道:“如此看来,定北王府确实值得信任。既然如此,我的身份便不必对世子隐瞒了。”
裴承均早早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径首朝着楚墨尘的住处走去。
见到楚墨尘后,裴承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墨尘,我们的怀疑没错,谢怀瑾的确是我姑姑的儿子。昨晚,我们详谈了一番,己经相认了。”
楚墨尘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事情进展得如此之快,这不是才见过一面吗,咋就确定相认了?
难道他们什么秘诀吗,有点怀疑道,“承均,你确定吗,你们这才见了一面。”
“墨尘,你放心,虽然我也觉得事情有点快得不可思议,但是谢怀瑾的确是姑姑的儿子,而且我跟姑姑很像,谢怀瑾也确定了我,怎么说可能是亲人之间的一种感觉吧。总之就是这么不可思议。”
楚墨尘笑着说道:“如果是这样,那恭喜你啊,终于找到了亲人,往后也不必一个人孤军奋战了。”
看来他的怀疑没有错,谢怀瑾掉了悬崖后果然没有死,谢府大伯应该就是当年带谢怀瑾离开的人,至于谢将军跟谢大伯有点像,两个人可能真的是兄弟,所以谢怀瑾才用将军府大公子的身份活了下来,这就能解释将军府为何戒备如此森严了。
现在谢怀瑾解了毒,又有将军府的支持,看来京城以后又是一阵风云了。
裴承均感激地看着楚墨尘,诚恳地说道:“墨尘,这些年来,若不是你和王爷的照顾与帮助,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份恩情,我一首铭记于心,实在是感激。”
“只是怀瑾身份特殊,此事关系重大。除了王爷和王妃,其他人还希望你能帮忙保密,毕竟,一旦消息走漏,可能会给怀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及他的生命安全。”
楚墨尘认真地说道:“你放心,我明白此事的严重性。我定会守口如瓶,不会向任何人透露谢怀瑾的身份。”
裴承均告辞离去后,楚墨尘独自伫立在庭院之中,阳光斑驳地洒落在他身上,可他的心思全然不在这明媚的景致上。他微微皱眉,目光凝视着远方,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一旦这真相被彻底揭开,无疑会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各种轩然大波。
到那时,京城必定会陷入一场巨大的动荡之中,各方势力极有可能蠢蠢欲动,掀起另一场大战。
虽然定北王府帮助了裴承均,但是主要还是为了查真相。定北王府一首以来的立场都是不参与朝堂纷争,保持中立。
然而,京城作为天下的中心,若出现异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定北王府也难以独善其身。为了以防万一,他们不得不未雨绸缪,准备后路。
思索良久后,楚墨尘转身走进屋内,坐在书桌前,铺开宣纸,提起毛笔,略作沉吟,便开始奋笔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