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丞相洛大人面色凝重,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尚书李大人。
“陛下,微臣有要事启奏。”洛大人的声音铿锵有力,在朝堂上回荡。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洛大人,只见他上前一步,手持笏板,义正言辞地说道:“近日,微臣得知户部尚书李大人之女,在外打着贵妃娘娘的名号,西处欺软怕硬,横行霸道。此等行为,不仅有损贵妃娘娘的声誉,更是对我朝律法的公然挑衅!”
李大人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额头上冷汗涔涔,身体微微颤抖着。他想要辩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昨日女儿归家后,便告知他己开罪丞相夫人及相府千金。本欲今日下朝后亲往相府致歉,岂料丞相竟在朝堂之上参他一本。洛启铭深得皇上器重,此刻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洛大人继续说道:“陛下,此等行为若不加以惩处,恐将引起民愤,影响我朝的稳定。还望陛下明察!”
朝堂上一片哗然,众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们都知道,洛大人一向刚正不阿,此次他参奏李大人,想必是掌握了确凿的证据。
李大人此时己是如坐针毡,他深知自己的女儿犯下了大错。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叩头,说道:“陛下,微臣教子无方,还望陛下恕罪!”
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阴沉似水,其目光在洛大人与李大人之间反复游移。少顷,皇帝方才沉声道:“尚书大人,汝教女无方,罚俸两月,停值半月。其女李露,罚抄女戒十遍,闭门思过两月。”
皇上圣明”大臣们如捣蒜般跪地说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高堂上李公公喊到,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显然没有人有事情。
待退朝之后,皇上龙颜微沉,说道:“丞相留下。”
之后各大臣离去。
待众人离去,偌大的朝堂只剩皇帝与丞相。皇帝起身,走下龙椅,拍了拍丞相的肩膀,说道:“洛爱卿,朕知你向来公正,参奏李尚书也是为了朝廷纲纪。只是李尚书之女背后牵扯贵妃,此事不宜闹大。”
丞相拱手道:“陛下圣明,臣明白其中利害。只是那李露仗势欺人,若不稍加惩戒,难平民愤。”
皇帝点了点头,又道:“朕也不想偏袒贵妃,只是后宫前朝相互牵扯,需谨慎行事。”丞相思索片刻,道“是,陛下”。
丞相再次拱手道:“陛下,还有一事。近日京城周边匪患渐起,恐影响百姓安危,需派得力将领前去清剿。”
皇帝脸色一肃,道:“你说得是,朕会尽快安排。洛爱卿,有你在朕身边,朕甚是安心。”
丞相谦逊道:“为陛下分忧,乃臣分内之事。”言罢,君臣二人又商议了些朝中事务,丞相才告退离开朝堂。
圣上驾临贵妃寝宫,言及丞相弹劾其侄女之事,责令贵妃务必严管母族。
丞相刚回到相府,便有小厮来报,贵妃身边的大宫女求见。丞相心中明白,这是贵妃为李尚书之事而来。他整了整衣冠,来到会客厅。
那宫女福了福身,道:“丞相大人,贵妃娘娘听闻今日朝堂之事,深感抱歉,娘娘会好好管教李露,不会让李露顶着她的名头做事,只是李尚书之女也是年幼不懂事,还望大人日后莫要再揪着此事不放。”
丞相微微一笑,拱手道:“烦请转告贵妃娘娘,在下向来公私分明。此次参奏李尚书,只是为了维护律法尊严。既然陛下己有惩处,在下自不会再提。还望贵妃娘娘莫要介怀。”宫女见丞相如此表态,便起身告辞。
待宫女走后,丞相陷入沉思,他深知后宫与前朝的纠葛复杂,此次虽暂时平息了风波,但日后怕是还有诸多麻烦。
尚书府
李尚书回到家中,脸色阴沉地坐在堂中,他瞪着女儿,怒声骂道:“你这逆女,怎如此不知礼数!”李小姐吓得瑟瑟发抖,低着头不敢说话。
这时,李公公走了进来,他一脸严肃地传达了陛下的旨意:“陛下有令,李小姐罚抄女戒十遍,闭门思过两个月,不得踏出房门半步!”
李小姐听了,心中一惊,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知道这次自己闯了大祸,心中懊悔不己。她咬了咬嘴唇,轻声说道:“爹爹,女儿知道错了,女儿一定会好好反省,绝不再犯。”
李尚书看着女儿,心中虽然仍有怒气,但也不禁有些心疼。他叹了口气,说道:“罢了罢了,你就好好在屋里思过吧,希望你能真正明白自己的过错。”
李小姐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默默地低下了头,然后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她心中的怒火仿佛要喷涌而出,还想着以后一定要找机会报复星遥,让她也尝尝这种滋味。
丞相府又能怎样呢?等以后她的皇子表哥登上皇位,成为一国之君,她自然就是皇后了。到那时,她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看那些曾经对她不敬的人还能如何嚣张!
她心中暗自思忖着,嘴角不由得泛起一丝冷笑。
不过没关系,她可不是那种任人欺负的人。她会忍辱负重,等待时机。毕竟表哥还需要拉拢丞相。
总有一天,她会让那些曾经看不起她的人都知道,她可不是好惹的!她会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一个都别想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