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主动请缨,请求前往边关督军。李隆基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明宫朝堂之上,眉头紧锁,目光在林墨坚定的面容上久久停留。他的眼神中既有对林墨能力的认可,又带着一丝担忧,毕竟此次边关局势凶险,稍有不慎,大唐边境便会陷入万劫不复。朝堂之下,大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对林墨这个女子要奔赴边关的决定议论纷纷。
“林墨,此去边关,责任重大。突厥兵强马壮,且狡黠多端,朕命你全权负责边关战事,务必击退突厥,保我大唐边境安宁。”李隆基语重心长地说道,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带着天子的威严与期待。
林墨双膝跪地,挺首脊背,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大礼,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若不能击退突厥,臣愿提头来见!”她的话语掷地有声,如洪钟般在朝堂上回响,震得大臣们心中一颤,也让李隆基原本忧虑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
领命之后,林墨没有丝毫耽搁,即刻回府收拾行装。她身着一袭轻便而坚韧的劲装,外披一件黑色披风,腰间佩着一把锋利的长剑,英姿飒爽。简单收拾好行李,她又仔细检查了自己绘制的边关军事地图,以及记录着突厥兵力部署、作战特点的笔记。
随后,林墨来到马厩,亲自挑选了一匹矫健的骏马。这匹马浑身漆黑如墨,西蹄修长有力,鬃毛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眼神中透着一股桀骜不驯。林墨轻抚马颈,温柔地说道:“老伙计,接下来的日子,就靠你陪着我冲锋陷阵了。”骏马似乎听懂了她的话,刨了刨蹄子,打了个响鼻。
离开府邸时,百姓们早己得知林墨要奔赴边关的消息,自发地聚集在街道两旁为她送行。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眼中满是关切与期许;有年轻的妇女,怀中抱着年幼的孩子,眼中闪烁着泪光,口中默默祈祷着她平安归来;还有一群热血青年,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大声呼喊着:“林大人,一定要平安归来!我们等你胜利的消息!”
林墨骑在马上,向百姓们抱拳致谢,心中满是感动。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皇帝的重托,更是万千百姓的期望。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林墨一夹马腹,骏马嘶鸣一声,向着边关疾驰而去。
一路上,林墨马不停蹄。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大地上,烤得地面滚烫,马蹄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中飞舞。林墨的额头布满了汗珠,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她的衣衫,但她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渴了,就喝一口皮囊中的水;饿了,就啃几口随身携带的干粮。
傍晚时分,天边被夕阳染成了橙红色,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林墨终于抵达了边关重镇。城墙上,士兵们来回巡逻,神色紧张;城外,是一片荒芜的原野,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影影绰绰。城门缓缓打开,守将快步迎了出来,他神色憔悴,眼中布满血丝,显然是多日未曾好好休息。
“林大人,您可算来了!”守将声音沙哑,带着几分疲惫与焦急,“突厥人近日频繁挑衅,攻势愈发猛烈,我们快顶不住了。”
林墨拍了拍守将的肩膀,安慰道:“别着急,我来了,就有办法。先带我去看看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