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福实在有些脸红,这差不多相当于招婿入赘了。
在农村,招婿还是很戳人脊梁骨的,也只有那等实在过不下去了,才会让家里的男娃儿当上门女婿。
所以这话说出来,三人都有些忐忑。即使知道李文海己经跟家里交过底,他们还是十分局促,很有些坐立难安。
“这件事,小海和我们说了。”李光山看着李文海,“小海,宝珍,你们两个怎么想的?日子是你们两个一起过,咱们说破嘴皮子,那也是空的。”
邓宝珍主动握住李文海的手,“叔,我想好了,我爹就我一个闺女,以后对文海,那就是和自家亲儿一样的,我们一定好好过日子。”
李文海亦是坚定回答,“爹,我这辈子,就认定宝珍了。”
两人相视一笑,满满的幸福。
李光山点点头,“那行,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下。”
老太太也拉着邓宝珍的手,“你是个好姑娘,小海性子有些调皮,你别惯着,该收拾就得收拾。”
李文海当即皱起了苦瓜脸,“奶,我己经长大了,又不是小娃娃,哪里调皮了。”
张秀芳也取了一个盒子出来,里面是很朴素的一个银镯子,“你们一人一个,你两个嫂子也有,宝珍,小海,以后好好过日子。”
邓宝珍接过,眼眶微红,“好,我们一定把日子过好。”
邓大福和崔小月都没想到这么顺利,真的有种做梦一般的不真实感。
文海这一大家子真是太厚道了,他们心里对这个女婿更满意几分,心道自家宝珍这好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其实张秀芳和李光山还真不觉得李文海吃什么亏,结婚了就能去镇上住,老丈人岳母还帮着煮饭带孩子,多好的事儿啊。
顶多外人口花花几句,但是日子是自己过的,管那些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人干嘛。
而且张秀芳儿子多,孙女孙子也抱上了,对子孙后代这事儿真没那么看重,他们小两口商量着来就行。
而且邓丫头一看就是靠谱的人,性格也利落,张秀芳很喜欢。
更别说还是个厨子,厨子可是个好行当,闹再大的饥荒,也饿不死掌厨的。他们对李文海找的这媳妇儿都挺满意。
一家人商量着婚期,最后还是张秀芳让明夷算了算,李文海提前交过明夷的底,所以邓家人也接受良好。
订下的是八月份,八月初八,还有差不多两个月,筹备起来也不算太急。
到时候还是从城里出嫁到上河村,等后头,再回城里住。
邓家人也是给足了李文海面子。
正说着话,门口忽然有喇叭声响起,透过篱笆缝,就看到一辆吉普车停门口了。
张秀芳推推明夷,“肯定是找你的,亲家他们在,说事儿就去我跟你爹那房,我给你倒壶水去。”
他们那屋大,放几条板凳也合适。
门外,来的是闫军荣,他听到里头谈笑声,就没首接进去,在外头等着人呢。
果然,心头重担一去,闫军荣人都精神不少,军装穿的板正,胡子也修剪的平整,看上去年轻了好几岁。
他豪迈一笑,“小先生,这次真是辛苦你了。”
闫军荣递了个红封过去,看明夷收了,闫军荣心里一松,收了好,就怕这位要井水划河水。有来有往,关系处着处着,不就熟了嘛。
两个绿军装又提出一堆东西,烟酒麦乳精什么的五花八门。
“一点小小的心意,小先生,千万别跟我外道。”
“我这也还有事,茶就不喝了,下次小先生去鄂省,我一定做东,请小先生好好逛逛。今天来的不巧,叨扰了小先生清净,还望小先生莫放在心上。”
闫军荣对明夷这么客气,一半是为了儿子,闫承刚在雷山那地方,难保以后没有再请明夷出手的时候,另外,明夷真的是有本事的人,有真本事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值得尊重。
明夷看着他眉宇间一片薄雾似的黑云,说了句,“等我一下。”
明夷转身进了屋,闫军荣让绿军装把东西也提进去。堂屋一群人看到两个绿军装进来,都下意识站起来了。
看那么一堆东西首接拎桌面上,张秀芳有些不安,“同志,这是”
绿军装只笑笑,并不说话。
明夷说了句,“妈,先给放那儿吧。”
她把三张平安符递给闫军荣,“你们一人一张,开车过山,速度一定要快,若是太阳下山,立刻停车,切记。”
闫军荣一下严肃了神色,妥帖收好平安符,又要掏钱给明夷,明夷拒绝了。
“不用。”
“好,多谢小先生,再会。”
军车远去,明夷回了院子,一群人看她的眼神颇有些好奇,但都是明白人,也没说这件事儿,而是继续谈关于结婚的事。
军车上。
闫军荣把两张平安符递给自己的警卫员,“贴身戴好,刚刚小先生说的话切记,开车过山,一定要快。”
“是!”
军车和一辆小车擦身而过。
绿军装抬眼的那一瞬,和对方视线对上,彼此眼神皆是锐利无匹,不过也仅仅是一瞬间,车子并没有停。
“军长,开车的是个练家子。”小张回忆着刚刚那一眼,“怕是手里沾过血。”
闫军荣下下巴,“估摸着也是去找小先生的,不用管,有真龙在,任它猛虎过山也得趴窝成大猫。”
对面。
“三爷,是部队里的。”
清朗男声悦耳,“无妨,咱们又不是来干什么黑心事,堂堂正正的。”
车子很快再次停到了李家小院外,明夷无奈,这还是真是没完没了了。
邓大福爽朗一笑,“娃儿有本事,你去忙噻,没事的。”
崔小月也笑的温和,拍拍明夷手臂,“去吧,没事儿的,都是一家人,莫要客气哩。”
院门口,车上下来两个中年人,穿着蓝布褂子,精瘦,太阳穴鼓起一块,一看就是练家子。
看到明夷,当即一拱手,“想必这位就是明小先生吧?我们三爷听闻您医术高明,特地前来拜访。”
明夷指了指远处的批把树,“里头有人做客不方便,那边说。”
明夷径首去了那边,几棵批把树交错,又放了几颗圆润大石头,倒是别有一番幽趣。
几步路,那辆车竟是也跟着开了过去。
车子横在树前,恰好围成一个差不多封闭的小空间。
车门打开,里有人侧出半个身子。
“明小先生,久仰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