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利剑般刺破繁茂的树冠,细碎的金色光斑倾洒而下,为竹林铺上一层梦幻的薄纱。
李队长如往常一般,脚步沉稳地来到池塘边,查看渔网的收获。提起渔网陷阱,只见渔网中鱼儿活蹦乱跳,银白的鳞片在微光下闪烁,显然又是一个不错的收成。
他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芦苇丛边。那里,野鸭和水鸟留下许多的凌乱爪印。
李队长抽出锋利的军刀,劈开几根坚韧的藤条,手法娴熟地将其搓成细细的绳子,而后精心布置了几个陷阱。
做完这一切,他站起身,望向雨林深处,若有所思。
洗漱完毕,李队长带着处理好的鱼获,急匆匆地赶回营地。
他将鱼递给丁语嫣,神色凝重地说道:“丁总,我瞧这天气不太对劲,恐怕今日会有雨,竹屋得抓紧时间搭建了。”
丁语嫣闻言,抬头望向天空。此时,雨林上空的积雨云仿若被高温炙烤的青铜盾牌,呈现出诡异的铜锈色,边缘翻卷着焦黑的云絮,仿佛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树干上的附生植物像是感知到了危险,突然停止了呼吸,叶片蜷缩成防御姿态。平日里最聒噪的犀鸟,此刻也隐入藤蔓深处,不见踪影,整个雨林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丁语嫣不敢耽搁,连忙回到营地,招呼苏熙媛生火做早餐。
“走,维国,咱们去砍些竹子回来,顺便烧点木炭。”李队长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电锯。
“队长,营地这么多柴火,为啥还要做木炭呢?”郝维国一边背上枪,提起消防斧,一边疑惑地问道。
“今天这天气有些异常,搞不好会下雨,一下雨就没法生火了。咱们先简单烧制一些木炭,到时候在竹楼里烤猪肉吃。”李队长一边走,一边对杜子腾喊道:“子腾,你们去捡些干树枝和柴火回来。”
尖锐有力的电锯声瞬间打破了山林的寂静,惊飞了几只栖息在枝头的鸟儿,它们扑腾着翅膀,飞向远方。
随即,一根又一根竹子在电锯的轰鸣中倒下。李队长看了一眼,连忙喊道:“好了,维国,这些暂时够用了。”
众人齐心协力,将竹子拖回营地。接着,李队长指挥大家,用竹铲挖出一个规整的土坑。
郝维国将砍伐好的竹子,截成合适的长度,一根根整齐码放进去。李队长十分小心,不时亲自调整竹子的位置,确保每一根都摆放得恰到好处。
土坑填满后,他们用竹铲铲起泥土,将土坑口封得严严实实,只留下一个小小的通风口,这通风口,便是控制火候的关键。
李队长将砍下的湿竹枝抱来,堆放在通风口下方。湿竹枝刚接触火焰,就发出“滋滋”的声响,大量白色水汽裹挟着烟雾腾空而起,混合着竹子特有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为这紧张的劳作增添了一丝别样的氛围。
“正常烧制木炭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咱们先简单烧制一点,烤肉够用就行。”
李队长转头对丁语嫣说:“丁总,你在这盯着,注意随时添加柴火。其他人吃完早餐,抓紧搭建竹楼,争取今天完工。”
众人简单地用完早餐,李队长又问伊秀恩:“伊姐,编芦苇垫子你会吧?”
“在东北老家倒是见过他们编草垫子,咱们编芦苇垫子干啥用呢?”伊秀恩好奇地问道。
“一会儿搭楼顶用,晚上睡觉还能当床垫,一举两得。”李队长走到晒干的芦苇旁,拿出尺子仔细量出三米的长度,而后抽出军刀,利落地割下一大把芦苇。
随后,他把一根藤条平铺在地上,把裁好的芦苇整齐摆在藤条上,再用另一根藤条压在上面。他双手灵活地穿梭,将两根藤条紧密缠绕,把芦苇牢牢固定,动作一气呵成,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就按这个方法,每个垫子中间两头各绑一道。大概需要西十五米左右,差不多就够用了。”李队长一边示范一边说道。
“好的队长,交给我们吧!”伊秀恩说完,便和贾海莲、山本幸子忙活起来,三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李队长和郝维国带领其他人继续搭建第二层的竹楼。李队长站在搭建好第一层的竹楼旁,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大家,高声喊道:“大伙加把劲,今天把这第二层竹楼搭起来!”
众人齐声应和,干劲十足,那声音仿佛要冲破这压抑的云层。
有了建造第一层竹楼的经验,众人信心倍增,速度也明显加快。在炽热的日光下,热带雨林里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蝉鸣此起彼伏,与竹子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劳动的乐章。
李队长专注地在每根量好的竹子上打造榫卯结构,手中的木工斧头和凿子上下翻飞,木屑不断飞溅,每一下都精准有力,仿佛在与竹子对话。
光斑洒落在己搭好第一层的竹楼上。郝维国和苏熙媛站在上面,身旁是李队长做好的榫卯竹子材料。
郝维国抱起竹板,苏熙媛赶忙扶住另一端,二人将竹板移到指定位置。郝维国半蹲,仔细对齐榫头和卯眼,苏熙媛紧紧握住竹板。确认无误后,郝维国发力,“咔哒”一声,竹板稳稳固定,那声音仿佛是胜利的号角。
搭建墙面时,苏熙媛拿起竹子,对准卯眼用力推,却因用力过猛差点摔倒,还好郝维国及时扶住。
西周鸟鸣阵阵,他们汗流浃背、满脸灰尘,却顾不上擦一下,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完工。
竹楼第二层轮廓渐渐成型,他们还在南北两边的墙壁上,细心制作了两个可以开关的窗户,为未来的家增添了几分温馨。
杜子腾和韩文芳在材料堆放区与竹楼间来回奔波。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杜子腾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每次搬运材料都脚步匆匆,脸上洋溢着劳动的喜悦。
阳光洒在众人身上,映出他们忙碌又坚定的身影。欢声笑语回荡在热带雨林中,伴随着竹子的碰撞声,交织成一首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劳动之歌 。
吃完午饭,大家聚在一起,共同见证竹楼的最后一道工序——封顶大吉。
韩文芳和田静静哼着轻快的小曲,率先将一捆捆芦苇垫子扛到楼顶。她们的歌声为这紧张的工作带来了一丝轻松。
丁语嫣、苏熙媛则在一旁,用刀具仔细修整竹子,确保尺寸精准,每一刀都饱含着对家的期待。
李队长和郝维国将粗壮的竹子搭成稳固框架,众女把芦苇垫子沿着框架紧密铺设。
韩文芳活泼好动,边铺边笑着说:“咱们这竹楼建好,肯定又凉快又好看!”引得大家一阵轻笑,笑声驱散了些许疲惫。
接着,众人把红色粘土均匀涂抹在缝隙处,用以防水,这红色的粘土,就像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热情。
框架和防水工序完成,到了用芭蕉叶覆盖固定导水的关键环节。丁语嫣等众女负责收集和搬运芭蕉叶,她们穿梭在雨林中,像是一群勤劳的小蜜蜂。
郝维国站在楼顶,指挥大家传递芭蕉叶,声音洪亮有力:“注意节奏,轻拿轻放!”
李队长则接过芭蕉叶,将它们逐张平整地铺在屋顶。他特意让芭蕉叶边缘相互重叠一部分,形成导流的坡面,每一个动作都严谨细致。
韩文芳递上藤条,李队长熟练地用藤条将芭蕉叶与竹子框架紧紧捆绑固定,每隔一段距离就打一个结,确保芭蕉叶在风雨中也不会移位,仿佛在编织着一个牢固的梦想。
日暮时分,经过大家几天不懈的努力,竹楼终于封顶大吉。大家望着焕然一新的竹楼,激动得欢呼雀跃,那欢呼声在竹楼上空久久回荡。
李队长和郝维国欣慰地相视一笑。他们深知,这座竹楼不仅是他们遮风挡雨的家,是大家齐心协力的成果,更是众女日渐成长的见证,承载着大家在荒岛开启新生活的希望 。
正当众人欣喜若狂的时候,突然,远处天空传来“咔嚓”一声的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