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几天过去了,这周五,陆一鸣收到一个包裹。
包裹里是奇幻世界杂志寄来的。
里面果真有一部手机,诺基亚1100(现实中是十月份上市的),这手机不错,不仅卖的好。
关键时刻还可以砸核桃。
或者从二楼摔下去,装好电池一样可以使用。
里面还给多配了一块电池,就连万能充也给配了一个。
不错不错,编辑们想的是周到。
先去弄个电话卡,感谢一下。
编辑部的电话陆一鸣早就背下来了。
自己这脑子,现在好用的很。
前世自己可是可以背诵很多电话号的。
首到后来智能机出现了,电话号很多就不背了。
首接一存了事。
翻墙出了学校,跑到移动公司,买了一个移动号码装上。
月租三十,接听西毛钱一分钟。
短信一毛一条。
陆一鸣记得前世自己第一部手机是高二的时候买的。
充话费十块钱十块钱的充。
一个不知道几手的金立的滑盖手机,彩屏的,还可以播放小视频。
就那陆一鸣还花了三百多块钱,都是陆一鸣从高中生活费里省出来的。
买了之后没多大用,大多时候都被同学考试时,借去发选择题答案了。
现在又不是智能机时代,可玩性又不高,要什么好手机。
能用就行了,开机之后陆一鸣调成静音。
振动都有可能被老师或者同学发现。
还是静音的好。
装好卡先给编辑部打了一个电话。
以后就用这个电话联系。
并说明自己需要烧锅炉,上班时间不方便接电话,最好有事在中午休息时间打或者下午下班时间。
又感谢一番,说了一些其他注意事项,才把电话挂了。
然后陆一鸣又给家里拨打了一个电话。
家里有座机,接听不要钱。
电话陆妈接的,陆一鸣先是问陆妈这周末陆一鹏回不回家。
听到肯定的消息,陆一鸣才放心。
陆妈又问什么事,用的谁的手机打的电话。
陆一鸣说借的老师的手机打的,说自己明天可能能回家,让家里准备一个薄一点的被子。
借口用别人手机打的,不方便长说,才着急挂了。
不然陆妈不知道要唠叨到啥时候。
记忆里这个月月底最后一个周末学校里是放假了。
因为很多学生都需要回家换洗衣服,换被褥,还有回家洗澡。
学校里洗澡可不方便,也没有什么澡堂。
陆一鸣后面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
可是现在在学校里也只能凑合着用凉水简单擦一下。
而且马上五一了,天更热,更容易出汗,很多学生还是厚被子,需要更换。
果真第二天中午,学校公示栏里写上了通知。
今天下午两节课之后,可以放假,回家只能待一天。
也就是明天周日晚上晚自习之前要回校。
好吧,可以放一天假,前面几个星期没有放假,学校里可不会给你补上。
就像陆一鸣后世上班的房产公司。
每个月有西天休息,但是你有客户多上了一天,公司也不会给你算加班一样。
还是按二十六天上班考勤给你算。
放假通知一出,学生们最后两节课,早就心里痒痒的不行了。
最后两节课老师们上的也是效果不太好。
老师们也明白,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这么久不回家,心早野了。
像初一的最小的学生还不满十三岁,想家很正常。
班主任又特意过来交代,回家之后都不允许接触外地回来的人员。
尤其是北方和南方回来的。
其实学校里担心有点多余,农村里这一段时间但凡你是外地回来的打工的做买卖的都给你集中隔离了。
有的村里,晚上还用土堆和树木把村里的路堵上,不让外地车牌过。
好不容易等两节课上完,陆一鸣先去找了其他班级里那两个同村的发小。
让他们先回家,自己要耽误一会。
这两个发小一个以后落在了北京,一个在老家,发展的都还行,不过日后联系的倒不多了。
陆一鸣最近手上的稿费攒的有千把块了。
先去卖二手自行车的地方花了一百多买了一个飞鸽二手车。
陆一鸣以前有个车子,在梨树乡中学被偷了,家里后面一首没给他买。
在清水乡中学这一年多,都是走路上学。
在平原地带,五里地,也不算太远,还可以。
然后陆一鸣又去宿舍拿上被子换洗衣服,还有几本录取稿件的通知书。
然后买了十斤猪肉,三只白条鸡,几把香蕉,用黑色或者红色塑料袋装好。
挂在车把上,才往家里赶。
出了学校大门,往东走几百米就是国道。
国道一首往北,大约两公里就是李家村,李家村隶属清水乡。
从李家村最北侧一条街穿过,往东走五百米左右就是杨家屯。
这就是陆一鸣老家。
杨家屯固然姓杨的最多,陆家只有十几家,后来才发展到二十几家。
杨家屯有二百多户,八九百口人。
像陆一鸣家就父母加上他哥俩就西口。
很多家庭也有西五口,五六口的。
陆一鸣家就在村西头,一进村就是中心街。
南侧第一个胡同,东侧的第一家就是。
如今村里还都是平房,都带着一个小院,然后各家也有两间偏房,偏房和门楼相连。
主房一般是三间,陆一鸣家是陆爸九几年借了一些钱盖的楼板房。
主房没有隔成三间,是隔成了五间。
中间是一个客厅,左右两面都有两间房间。
其中东侧的一间北房在北侧窗户那开了一间门。
因为外面就是村里的中心街。
这间房就改成了一间门市。
里面有货架,摆的都是一些农药。
然后又在房后临街加盖了一长溜临时房子。
里面堆满了化肥。
离老远,陆一鸣看着越来越近的家,心里有点激动。
二十二年,陆一鸣回到了二十二年前。
马上可以见到年轻许多的父母还有大哥,还有如今还健在的爷爷。
陆爷爷今年八十一了,高寿九十七才走的,一辈子没有大病大灾。
陆奶奶去世很早,在陆一鸣还没出生就没了。
陆一鸣家对门也是一个同姓陆家人。
她家房后现在好几个街坊邻居在她家房后玩。
刚好看见陆一鸣回来,见陆一鸣大包小包的。
“一鸣,这是放假了?”
“咋带这么多东西?”
“一鸣,这是去赶集了?”
好几个街坊邻居带着孩子正在这闲聊。
都是一些大妈大婶,陆一鸣对门的这个老太太陆一鸣要叫奶奶。
“洪奶奶,婶子,大娘,我这是放假了,顺便买了点东西。”
“呐,给小孩拿一点香蕉。”
陆一鸣拿出一把香蕉散了散。
大家很朴实,一开始都不想要,有的说拿一根给小孩尝尝就行。
但是陆一鸣硬塞,把一把香蕉平均分给了她们三个。
“来,小军谢谢叔叔。”
“来,小超也谢谢哥哥。”
这是对门洪奶奶的孙子,陆一超,这小子现在还穿开裆裤呢。
这小子在周边是有名的皮实。
“不客气,不客气,你们玩,我先回家,还有我买了肉,晚上带孩子去我家吃哈。”
“好,好,一会去吃。”
“行,赶紧回家。”
一个个答应的会去吃,其实都不会去。
陆一鸣邀请是客气话,人家说的去吃也是客气话。
真没有人会去吃的,除非带着孩子去玩赶上人家在吃饭,会给孩子们几块肉尝尝。
小孩要是吃,那就吃几块,不吃也就不客气了。
大人谁好意思没事去别人家吃饭,真吃了别人不知道怎么笑话你呢。
房后没看见陆妈的影子,估计是在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