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三,就她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书斋里读书,而哥哥姐姐们则是去外面的学堂读书。
平日里,哥哥姐姐们只有晚上下学后,才会去书斋学习。
到了星期六和星期天,哥哥姐姐们会一整天待在书斋学习。她想,到那时书斋里应该格外热闹。
尚武堂和书斋只有一墙之隔,两个院子之间有一个拱门相连。这道拱门是用青砖砌成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显得古朴而典雅。
李秀芸一行人在小桃的带领下,穿过拱门,绕过假山池塘,很快就来到了教室。他们到时,吴爷爷还没有来。
小桃把李秀芸的书包放在书桌上,然后开始安排她的小伙伴们。
李秀芸注意到,她的桌子后面多了一张桌子,她的小伙伴们将坐在那张桌子上。
她有些不好意思,担心自己挑的人太多了,增加了吴爷爷的负担。
不过,她也明白,既然选择了都留下,就不能在退回去了。
她想既然小桃有安排,那代表家里人己经和吴爷爷说好了。
她还是不要想那么多,她还小呢,这些事不该她操心的。
小桃安排好一切后,轻声对李秀芸说:“小姐,我在外面等你,有什么需要随时叫我。”
李秀芸点了点头,心中感激小桃这些年来的照顾,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尽快学会独立,不再让小桃这么辛苦。
小桃姐姐走后,她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从今天开始,她将在这里学习。
李秀芸等了一会儿,吴爷爷还没来,她就打开了书包,里面装着父亲为她精心挑选的课本和文具。
她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拿出一本《论语》,她以前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也会对书本如此的爱护。只因这本书是她父亲送她的。
父亲送给她时,还说,这本书是他小时候开蒙时,祖父送他的,要好好珍惜。
初听时,她感到很不可置信,那么多年了,这本书还保存得如此完好。
对于一个前世读半个学期的书,书本就烂得不要不要的人来说,这简首就是离了大谱了。
其实家里并不缺书,她明白,这是父亲在含蓄表达对儿女的重视。
她想,这就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浪漫吧!
这是她今天要学习的第一本书。
她翻开书页,里面的字,经过三年的努力她都认识了,就是有些内容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想起这三年的认字经历,心里就泛起阵阵甜意。
还不等她多想,吴爷爷就进了教室。吴爷爷走进教室,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环视了一下教室,看到李秀芸和她的小伙伴们己经坐好,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走到讲桌前,轻轻地放下手中的书,目光温和而深邃,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带着无尽的智慧和慈爱,缓缓地说道:
“孩子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论语》的第一课。”
吴爷爷的声音在书斋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古老的钟声,敲打着孩子们的心灵。
他先给孩子们介绍了《论语》的背景。
他说道:“《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
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历史的长河,影响了无数人的心灵。
《论语》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学习做人的智慧源泉。”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烁着对经典的敬畏和热爱,接着引用了一句名言: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不仅强调了《论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更体现了它所蕴含的深邃智慧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它告诉我们,通过学习《论语》,我们不仅能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智慧的人,还能从中汲取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智慧。”
孩子们听得入神,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李秀芸心中更是充满了激动。
接着,吴爷爷缓缓地念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他的声音在书斋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庄重而富有韵律。
吴爷爷读完课文后,他又开始逐句讲解与提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然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吴爷爷举例说明,“就像你们在玩耍的时候,学会了新的游戏,然后不断地练习,首到熟练掌握,是不是很快乐呢?”
李秀芸的眼睛亮了起来,她想起了自己到处找人请教,识字的场景了。
当她认完常用字时,那种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至今还留在她的心中。
她兴奋地举手说道:“吴爷爷,我明白了!就像我学会了识字,每天都可以看不同的书籍,学会更多的知识,我就很开心!”
小兰兴奋地举手说道:“吴先生,我明白了!就像我学会了扎漂亮的头发,每天练习,扎得越来越好,我就很开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吴爷爷微笑着说:“你们有没有想念的朋友,当他们来看你们的时候,你们是不是特别高兴呢?”
小伙伴们纷纷点头,小杏举手说:“我有!我的好朋友二丫跟父母在庄子里干活,每次她来府里找我,我都很开心,她有时还带好吃的或者好玩的给我,还给我分享庄子里的趣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
吴爷爷沉吟道:“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别人可能不理解我们的想法和做法,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竹影皱着眉头,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吴先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像君子一样,不生气,继续做好自己。就像上次我在院子里练拳,三娃子笑我动作太慢,但我没有生气,继续练习。后来我用拳头教他道理,让他知道我的厉害。然后他还向我请教,我还教了他几招呢。”
吴爷爷听后,微微皱了皱眉,然后温和地说道:
“竹影,你能够不生气并且继续努力练习,这是非常好的。但是,‘用拳头教他道理’这种方式,就不太符合君子的行为准则了。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是,即使别人不理解我们,我们也不生气,更不应该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君子应该以德服人,用智慧和善良去感化他人。”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动作变得熟练,三娃子主动来向你请教时,你帮助他,这是君子的行为。
我们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通过拳头。希望你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能够更加冷静和智慧地处理。”
竹影听了吴爷爷的话,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表情,点头说道:“吴先生,我明白了。以后我会用更好的方式去处理这些问题。”
吴爷爷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对其他孩子说:
“孩子们,竹影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他人的不理解甚至嘲笑,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不生气,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去证明自己。
当别人看到我们的成长和变化,他们自然会改变对我们的看法。而且,当我们有能力时,更要乐于助人,用善良和智慧去影响他人。”
孩子们听了吴爷爷的话,都认真地点了点头,心中对如何成为一个君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吴爷爷接着总结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
它们分别告诉我们:学习的乐趣、友情的快乐以及君子的修养。希望你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智慧,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智慧的人。”
他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如何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希望你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与人交往中保持友善,在面对困难和误解时保持平和的心态。”
吴爷爷温和地说道:“好了,孩子们,上午的第一节课就到这里。现在是课间休息时间,你们可以在院子里自由活动,也可以去茶水间喝点水,休息一下。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接着,吴爷爷又布置了一项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这一章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思想。希望你们能够认真思考,用心去写。晚上交给我。下节课学数学,你们做好准备。”
“是,先生。”孩子们齐声回答,声音中充满了认真和期待。
下课后,李秀芸让小伙伴们自己活动,不用跟着她。她上了个厕所,洗了洗手,就去了茶水间,小桃己经为她准备好点心和茶水,她坐下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