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李秀芸就看见两人骑着马一前一后疾驰而来,后面不远处跟着二三十个人马。
双方时不时地开几枪,枪声在山谷中回荡,震得人心惊胆战。
就在那两人快到埋伏点的时候,后面那人中了一枪,他的身体摇晃了一下,险些从马上跌落。
李秀芸的心再次猛地一沉,她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和紧张,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场战斗之中。
她紧紧揪着护卫的衣服,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摇晃的身影。
她脑袋里一片混乱,满是“打起来了,真的打起来了,是会死人的那种”的念头。
她从未想过自己会这么早,就经历这样的画面。
她以为,她怎么也要到十几岁才会亲自经历这些战乱的场面。
这时,山下突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这是护卫队长李从云发出的信号。
李秀芸知道,这是让所有人准备战斗的信号。
这时,追击的敌人己经快进入埋伏圈。
而敌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己经快进入埋伏圈,仍然大声呼喊着向前冲。
一个大汉挥舞着手中的枪,大声吼道:“妈的!弟兄们,别让这两个人跑了!这次肯定是一条大鱼。要抓住活的,问清楚他们是哪家的!干这一票,我们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对,不能让他们跑了!”一个小弟应声道,声音中带着急切。
“快,抓住他们!”另一个小弟附和道,语气凶狠。
“别让他们报信,不然老子们白忙活一场!”又一个小弟喊道,声音中透着贪婪。
“操!这帮孙子跑得跟兔子似的,快追!”一个小弟骂道,愤怒而急切。
“他娘的!抓住他们,老子要让他们知道厉害!”
“嗷!嗷!嗷!”
几个小弟发出低沉的吼声,显得更加凶狠。
李秀云紧紧揪着护卫衣服的手更用力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前方那两个拼命逃跑的身影。
她的心跳得飞快,仿佛要跳出嗓子眼。
心里不断呐喊着“快点!快点!再快一点……”
马蹄声“嘚嘚嘚”地响个不停,敌人骑着马在路上奔驰,扬起片片尘土。
就在此时,李秀芸听见一声低沉的命令:“开火。”
紧接着,几颗手榴弹从埋伏点飞出,落在敌人中间。
“轰!轰!轰!”连续的爆炸声响起,烟尘弥漫,敌人被炸得人仰马翻,西散奔逃。
“碰!碰!碰!”紧接着就是一阵枪声响起。子弹在空中呼啸而过,不时有敌人中弹倒下,发出一声声惨叫。
护卫们的火力密集,枪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道道致命的火力网。
李秀芸还瞧见,一名土匪中弹后,被炸得惊慌失措的马匹甩了出去,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他快速地撑起身子,想自救。可此时的土匪己经乱作一团,还没等他站起身,就被慌乱的马匹撞倒,踩踏致死。
“有埋伏,快,先撤!”一个络腮胡子大汉大声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慌乱。
他意识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他立马带领剩余的人马撤退。一边撤退,一边回击着。
“别让他们跑了!”李从云大声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轰!轰!轰!”护卫们又扔了一轮手榴弹,而后继续向撤退的敌人开火。
“碰!碰!碰!”枪声密集,子弹在空中呼啸而过,不时有敌人中弹倒下。
不多会儿,战斗就结束了。跑了五六个人。
而这时,李秀芸也被带到了一个大石头后面。和她在一起的,还有九哥,五姐姐,大哥和吴爷爷,还有两个护卫。
李辰骏低声说道:“大家保持安静,不要走动,等我们的人来接应。”
李秀芸此时被吴爷爷抱着,坐在地上,五姐和九哥也被他拉到身边坐下。
他小声地说着安慰的话,“秀芸,秀君,辰泽,莫怕莫怕,很快就过去了,不会有事的。”
李秀芸从看到那血腥的一幕,脑子就一片空白。
她虽然在小说中读过无数次类似的场景,也在电视中见过打仗,当时只觉好看,过瘾。
但当真正置身其中时,那种紧张和恐惧还是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她紧紧地靠在吴爷爷怀里,哽咽地说道:“吴爷爷,会死人的,对吗?”
吴爷爷轻轻拍着她的背,轻声安慰道:“莫怕,秀芸,有护卫在,我们很安全的。你听,现在战争己经结束了。他们很快就会和我们汇合。不会有事的。”
李秀芸点了点头,小手紧紧抓住吴爷爷的衣服,眼睛里满是恐惧与难过还有一丝悲哀。
她轻声说道:“吴爷爷,我好害怕,好难过。”
其实,还有一句话她没说出口,那就是她心里感到很悲哀。
她害怕那血腥的一幕,那些画面让她感到极其震撼,与她记忆中和平年代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难过的是,她不知道那个护卫怎么样了,他会不会像那些倒下的敌人一样,再也起不来了?
悲哀的是,这个年代是如此的混乱,随时随刻都有人死于非命,生命在这个时代显得如此廉价,这让她感到深深的无力和悲伤。
这又不禁让她想起,庙会上的乞讨者,城内城外的灾民,张大帅的死,日本人的恶行……
这些都让她感到无比痛心
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华夏自古以来,都该是屹立在世界之巅。我华夏儿郎应该是骄傲的,自豪的,而不是如此廉价。
受清宫电视剧和清穿小说的影响,她对清朝没多大好感,但也不厌恶。
但此刻,她对清朝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之情。她想起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想起了对汉人的打压,想起了文字狱,想起了慈禧的所作所为。
正是在清朝的高压统治下,华夏人逐渐失去了自信与骄傲。
这种长期的压抑和束缚,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被牢牢禁锢。
只有身处在这个时代,才能真正明白那种压抑和无奈。
这种压抑,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束缚,更是心灵上的折磨。
死——是一个多么沉重的字。
就算是隔着历史看这段过往,都让人感到极其压抑、难过、不甘和愤怒。
而当亲眼见证战争与死亡时,这种感受更是被无限放大。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她不禁自问,为何会如此?
在深深的困惑中,她突然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
博主说,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只有血与火才能唤醒国人的魂,重铸华夏人的脊梁。
她当时很不解,觉得他脑子有病。但现在她有些理解了。
这个时期实在是太混乱了,军阀割据,土匪遍地,国人地位低下。
又有外敌虎视眈眈,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连最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障。
谈何尊严,谈何未来。
大多数老百姓都是麻木地活着,每天为了填饱肚子而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其他的事情。
就算是逼急了,也只是跪地哀求,没有反抗精神。
她以前很是不解,为何小日本人那么少,却能打败杀死那么多的人。
如今,她终于明白,原因除了武器装备比国人好,还与大多数国人都没有反抗精神,奴役久了,失了血性有关。
她在电视上常常看到,鬼子来了,不是跪地求饶,就是慌忙逃跑,反抗的寥寥无几。
每次看到历史上日本人又杀了多少人,看到“勿忘国耻”之类的标语,她都很不解:不反抗,会死;反抗,不一定会死。为何不反抗?
特别是南京大屠杀,那么多的人,在日本人打进来的时候,为什么不多反抗一下呢?
就算是再恐惧和害怕,但生命受到威胁了,亲人在敌人的屠刀下,难道不应该极力反抗,干掉对方吗?
她每次看到日本人进村扫荡的情节时,都会不自觉地想,要是那些村民换成她就好了,她一定要这样那样。
她都给小鬼子安排好了很多种死法,有用武器的,有用陷阱的,火烧的,还有偷袭的……
她那时候还想着,就算没有武器,没有陷阱,用锄头、板砖之类的偷袭也行呀!
李秀芸靠在吴爷爷的怀里,不断地胡思乱想着。
没过多久,她就被一阵嘈杂声打断了思绪。
她抬眼寻声望去,就看见大哥李从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正朝着下面招手。
他的声音里透着急切:“铁头,下面情况如何?”
“大少爷,大家都很好,就我们三个人不走运,受了点轻伤。”
铁头的声音从下面传来,语气中带着一丝郁闷和惋惜。好似受了伤,不能战斗,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
接着,铁头又大声说道:“大少爷,李队长说,土匪逃走了几个,而且土匪的大队人马本来就离这里很近。十分钟不到就能赶到这里,现在这里很不安全。让我们继续沿着这条路走,等到了岔路口,就往左走。那条路是通往瞿家寨的,李家与瞿寨主有点交情,让我们先去瞿家寨休整。”
大哥听了护卫的话后,眉头微微皱了起来,陷入了沉思。
隔着西五米远的距离,她都能感觉到大哥内心的纠结,他是在担心把危险带到瞿家寨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