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超人,从收集五京之力开始
护国超人,从收集五京之力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护国超人,从收集五京之力开始 > 第27章 互联网战略(二)

第27章 互联网战略(二)

加入书架
书名:
护国超人,从收集五京之力开始
作者:
籍籍无名的小读者
本章字数:
4154
更新时间:
2024-12-08

超算中心、国家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交换中心、IPV12主干网络及根服务器的建设完成,意味着龙国的互联网核心,从基础上就已经跳过了其他国家未来20年的发展道路。

国家互联网基础建设正在稳步实现,但并没有向公开,全都是以国防建设的名义在进行,这是吴解的想法,是在完全整体建设后,一次性完成互联网替换,实现双向并行,向下兼容。

如果发生战争或某些特殊原因,国家互联网会主动与外断开,国内互联网服务,根本就不会受到影响。

由于龙国人口数量及网民基数足够大,即使与外网断开,国内的互联网也将足够精彩。

互联网有了,那么与中文网络配套的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手机,在芯片问题得到解决后,就不再是问题。

吴解现在直接可以拿出来MLED全面触屏,使用与电脑完全互通的开天系统的手机。

储存芯片已经被吴解的龙心电子科技园区打成了白菜价,1T储存容量的的生产成本才不到5块钱。

所以,世界第一台,采用2G主频芯片,全彩触屏,4G运行内存,512G储存的互联网智能手机样板机,在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的龙心园区走下了生产线。

接下来,就是手机生态链的构建,非开源的中文开发语言被吴忧做了出来,可以在手机软件设计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轻松实现从构想到软件的全过程,只要你有足够好的想法,一个软件就能在AI的辅助下开发完成,并协助你完成测试及纠错。

这是吴忧的想法,底层程序不公开,只给开发语言系统,开发后的软件知识产权可以归开发人员,但核心绝对不公开,开天系统从设计那天起,就是非开源的,而且这个开发语言系统设计出来的软件,是电脑和手机互通的!

智能手机里,相机、前后双摄、MP3播放器、无线耳机、2K高分辨率屏幕、语言输入法、办公软件等,吴解穿越前,他使用的20年代的手机基础功能,全都实现了。

这台手机一上市,将直接摧毁现在仍处于功能机时代的移动通讯市场,而且将是无法超越的存在。

因为芯片是无法仿制的,36纳米制程也是无法超越的,就算是其他国家的厂商能追赶上来,下一秒,24纳米制程的芯片就能烂大街。

吴解的芯片生产线,全是无人化的,良品率是95%左右,剩下的5%,下放一级,也是现在的芯片厂商追赶不上的。

吴解的芯片,能从36纳米开始往外卖,一直可以卖到2纳米,等到全球开始普及2纳米的时候,吴解的下一代碳基芯片,也就是石墨稀芯片,早就已经实现了军用和超算化了。

如果不是现在石墨烯的制备还需要降低成本,吴解直接就想上马碳基芯片的,但是聪明的吴忧拦住了疯狂的老爸。

对外,硅基芯片用来收割全球,国内,从一开始,就在核心网络和军用层面,直接使用2纳米制程,等十几二十年后,国外还在硅基芯片上疯狂冲击2纳米的时候,国内的碳基芯片怕是早就到了飞米级了。

现在,碳基芯片的制备技术,正在已经被命名为鬼谷子一代的超算里跑着测试呢!

接下来,就是通讯技术,有了手机,没有对应的通讯网络,跟拿着块砖头没区别。

吴解和吴忧父子齐上阵,直接无视了所谓的全球通信标准,直接开始准备在国内搭建太赫兹网络,一个地下光纤+地面无线+卫星通信集成的通讯网络。

这个网络可以实现全球无缝覆盖,网络信号能够抵达任何一个偏远的乡村,让深处山区的病人能接受远程医疗,让孩子们能接受远程教育。

此外,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电信卫星系统、地球图像卫星系统和地面网络的联动支持下,地空全覆盖网络还能帮助人类预测天气、快速应对自然灾害等。

这个吴家父子研究出来的网络,峰值速率将达到1000Gbps、时延0.08毫秒、流量密度、连接数密度、移动性、频谱效率、定位能力等方面,全面优于吴解记忆中的5G网络十倍以上,吴忧给这套系统命名为“天罗”,当然,地面网络就叫“地网”。

不过,这个网络要想完成建设,需要卫星的支持。

于是,全球定位及通讯卫星系统的星座计划就被提上了日程。

现在的天空,只有北斗一号系统在运行,效率并不高。

吴解直接通过AI辅助,把天罗系统所需要的固定轨道、高轨道卫星,一次性都设计了出来。

同步完成设计的,还有超重火箭自动投放及回收系统。

也就是,一发超重型火箭,进入太空后,将绕轨道飞行一圈,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卫星,然后火箭还将自已飞回发射基地。

而且,这样的一发火箭,可以装载20枚天罗卫星固定轨道星座定位及保密通讯军用卫星,200枚高轨道辅助定位及通讯民用卫星。

当这个设计及发射计划交付到航天局的时候,几十位专家都吓得不轻,但在仔细研究了这个设计后,又惊为天人,光是那五台氢氧超级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图及生产图纸就已经够神奇了,于是专家们就纷纷向上面请示,想与设计这套集发射、投放、回收一体化系统的大神见见面,当然,被拒绝了。

因为来交付这套设计图的人,自已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来自于哪里,只知道密级极高,同时也带来了最高层的死命令,1年内,完成生产、试发射、发射、投放、回收的所有计划。

看着手里只要有手就能生产制造出来的火箭图纸,专家们非常有信心!

而这套系统需要发射上天的220颗卫星,早就在无人自动化工厂里制造出来了。

有了顶级芯片、超算、AI和高精度加工机器人,工业母机的制造就没有了难度,只需有净度足够高的无尘无菌车间,自动组装卫星什么的,真的没多难!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