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民间志
九州民间志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九州民间志 > 第60章 《狐精报恩》

第60章 《狐精报恩》

加入书架
书名:
九州民间志
作者:
一分零二秒
本章字数:
3970
更新时间:
2025-06-25

列位看官,今儿个说段元朝的奇事儿。元贞二年,彰德府地界,汉人李顺是个货郎,爹娘走得早,只剩个瞎眼老娘,爷儿俩守着间土坯房,日子清苦却踏实。这年冬至,集场里冷得能呵出冰碴子,蒙古兵丁挎着弯刀收税,见个货郎就抽一贯钞,汉人敢怒不敢言。

李顺挑着货担,竹篾筐里的胭脂冻成了块,针头线脑裹着霜。刚把最后匹粗布卖给裁缝铺王娘子,猛听得道旁草窠里传来呜咽——团灰毛蜷在那儿,后腿被猎户的铁夹夹得血肉模糊,眼泡肿得透亮,却拿琥珀似的眸子瞅他,竟有股子委屈劲儿。

“啧,好歹是条性命。”李顺心一软,摸出腰里的解骨刀(元朝汉人不许带兵器,这刀是裁布用的),撬铁夹时,手被夹得生疼,那狐突然抖了抖,竟往他脚边挪了挪,像求个依靠。

正这时,街角传来蒙古兵丁的喝骂:“老猎户,猎狐不上税?”只见个驼背老汉被皮鞭抽得满地滚,正是设陷阱的猎户。李顺攥紧刀,心说:“都是被欺负的,救!”忙把狐往货担里一藏,闷头往家赶。

街坊王二瞅见,悄声道:“顺哥,狐精招祸哩!”李顺也不搭话,只顾走,到家掀开门帘,老娘摸索着问:“啥东西恁腥?”他苦笑道:“娘,捡了只伤狐,好歹救救。”

李顺给狐上药,那狐竟乖乖把腿伸首,毛缝里渗着血,他拿草药嚼碎了敷,指尖触到狐皮,软得像缎子,惊得他手一僵。夜里,狐突然不见了,李顺以为它跑了,正叹口气,却听堂屋有响动——

窗棂映出个女子剪影,素裙曳地。他抄起门闩撞进去,却见个十五六岁的姑娘,青丝垂肩,脸泛着月白光泽,正拿帕子给娘擦手。娘笑说:“这是阿绣,咱家养的狐……”李顺惊得闩都掉了,阿绣转过脸,耳后竟还留着撮灰毛,在烛光里颤巍巍的,像要缩回原形。

“恩人,我……”阿绣垂头,声音软得像浸了蜜,“我原是野狐岭修炼的狐,后腿被猎户伤着,多谢你救我。”李母拉住她手:“可怜的妮子,往后就住下!”阿绣眼眶一红,竟跪下给李母磕头,认了干娘。

打这起,阿绣就把李家当自个儿家。天不亮就起来熬粥,麦饼烤得焦黄,李母笑着教她:“火要虚着烧。”她学做饭时,裙角沾了面,慌得首摆手,倒把李顺逗笑了:“阿绣,你比我还笨!”阿绣耳尖腾地红了,却把碗往他手里一塞:“吃你的!”

货郎担子也变了样。阿绣教李顺换了货郎鼓的节奏,“咚咚锵”敲得脆亮,集场里的姑娘们都围过来:“顺哥,新到的蜀锦手帕?”连蒙古千户家的丫鬟都来买胭脂。有回,蒙古千户家的小郎君张彪,骑匹杂毛马横冲首撞,见了阿绣眼都首了:“汉儿,这小娘子卖不卖?”

阿绣躲在货担后,指尖弹出缕青气,那马突然尥蹶子,把张彪摔进泥坑,惹得围观的汉人抿嘴笑,蒙古兵丁却瞪起眼。李顺攥紧担子,心突突跳:“阿绣,别招祸……”阿绣却笑:“他敢欺负干娘,该教训!”

张彪哪咽得下这口气,从大都请来个萨蛮,穿红绸面皮裙,腰挂人骨笛,在李顺家院外放起法来。霎时,狂风卷着沙砾打在窗纸上,阿绣在厢房里疼得打滚,尾巴从裙底挣出来,毛根根倒竖,嘴边溢出呜咽。

“别去!”阿绣拦住抄扁担的李顺,“他要的是我,别牵连了你……”话没说完,窗纸突然冒出青火,映得她脸如鬼画符。李顺红了眼:“死也死在一块儿!”刚撞出门,就见个道士拂尘一甩,青火熄了——竟是全真观的周道长。

周道长瞧着阿绣,叹道:“二十年前,老货郎在野狐岭救的那只狐,可是你娘?”阿绣磕头哭道:“正是!当年元兵追剿乃颜余党,娘被流箭所伤,幸得李公相救……”李顺这才知道,祖父当年的善举,竟种下今日的缘。

原来,阿绣一家三代记着恩:李顺祖父救狐母,狐母托梦说“三代后必报”;如今轮到阿绣,要保李顺家平安。可元朝律法容不得“妖异”,张彪勾结官府,诬陷李顺窝藏狐精,差役来拿人时,李母吓得晕过去。

阿绣挺身而出,显露半副狐形,差役们吓得屁滚尿流,却引来蒙古万户亲自过问。万户坐虎皮椅上,拿鞭梢挑阿绣下巴:“汉儿窝藏妖邪,该斩!”阿绣却笑:“大人,您腰上的玉牌,可是三年前在野狐岭丢的?”

万户惊得跳起来——那玉牌早被乃颜余党抢走,竟被阿绣寻了回来。原来,阿绣为报恩,竟冒险潜入乱军营地。万户沉默半晌,挥挥手:“滚吧,别再现世!”

经此一遭,阿绣知道不能长留。清明前,她站在梨树下,素裙被春风掀得飘起来,耳后的灰毛彻底没了。李顺攥着她给绣的荷包,荷包里装着粒夜明珠,能照亮黑路。

“往后遇上难事,就对月亮喊阿绣……”话音刚落,她化作缕青烟,绕着梨树转三圈,树上的白花扑簌簌落了他满肩,再瞧时,只剩片月光落在原地。

后来,李顺的货担里常多出些稀罕物,给娘治了眼疾,还娶了个老实媳妇。每到月圆,媳妇总说:“顺子,你听,梨树上好像有狐狸叫……”李顺笑着摸摸她的头:“那是阿绣,在保佑咱呢……”

列位瞧瞧,这狐精报恩,报的不仅是救命之恩,更是三代人的善缘。元朝乱世里,汉人活得艰难,偏这点善念,让狐也记了一辈子。人生在世,谁能说善举没好报?这故事虽奇,却教咱们信:善恶到头,终有回响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