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丹门主殿内,檀香袅袅,气氛却凝重异常。掌门杜远山端坐在太师椅上,紧锁的眉头始终未曾舒展。案桌上摆放着一份矿脉勘测报告,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令人担忧的消息——主矿脉已现枯竭迹象。
"这份报告可属实?"杜远山沉声问道,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殿内的各个堂主。他身着玄色道袍,银丝飘然,举手投足间依旧透着不怒自威的气势。
负责矿脉监测的玄武堂主黄天成上前一步,拱手道:"回禀掌门,属下亲自带队探查了三次,结果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主矿脉中的灵气浓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弱。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最多再有三年时间,主矿脉就将彻底枯竭。"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声议论。青丹门立派数百年,灵石矿脉一直是门派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供养着上下数千名弟子的修炼所需。若是主矿脉真的枯竭,后果不堪设想。有人面露忧色,有人交头接耳,更有人暗自掐算,思索着对策。
"诸位静一静。"杜远山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的声音虽不大,却自有一股威严,瞬间便将嘈杂压了下去。"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应对眼前的困境。黄堂主,副矿脉的情况如何?"
黄天成摇头叹息,脸上写满无奈:"三条副矿脉品质本就不高,近年来开采强度又大,恐怕撑不了多久。即便全力开采,产出的灵石数量也远远不够支撑门派运转。况且,这些年来弟子数量又增了近两成,灵石消耗只增不减。"
丹药堂主李清元捋着花白的胡须道:"依老夫之见,当务之急是要控制消息传播。若是让门内弟子知晓此事,必定会引起恐慌。不如先从炼气期弟子的灵石供应着手,适当削减配额。"这位年过古稀的老者,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毕竟炼气期弟子数量最多,若能从此处节省,或可缓解燃眉之急。"
"不可!"青木堂主王澜立刻提出异议,他年纪最轻,性情直爽,"炼气期弟子本就资质平平,若是再削减灵石供应,怕是会寒了他们的心。一旦引发众怒,后果更难收场。再说,这些弟子虽然修为不高,却是门派的根基。动摇根基,岂非自毁长城?"
李清元冷笑一声:"王师弟此言差矣。眼下这般情形,还谈什么仁义道德?若是主矿脉真的枯竭,整个门派都要受到影响。与其人人都吃不饱,不如集中资源培养精英。"
"李师兄此言未免太过偏激。"王澜立开口道,"青丹门能有今日,靠的就是上下同心。若是贸然分化内部,岂不是自乱阵脚?"
眼看争论越发激烈,杜远山沉吟片刻,目光投向一直未发言的大长老。只见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微微摇头:"事已至此,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坦诚相告。只要我们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相信门下弟子定能理解。"
"大长老说得在理。"执法堂首座赵明忠开口道,这位向来冷面无情的执法者,此刻也显露出几分忧虑,"但也要防止有人趁机作乱。建议即刻加强各重要区域的巡查力度,严防不法之徒借机生事。尤其是藏经阁、丹房等重地,更要严加看管。"
黄天成提议道:"不如派人去周边寻找新的矿脉?虽说近些年来,方圆千里内的灵石矿都已被各大门派瓜分殆尽,但或许还有些漏网之鱼。"
经过反复商议,众人最终达成共识:一是立即组建专门小队,勘探新的矿脉;二是适当调整灵石分配制度,确保重点培养对象的修炼资源;三是加强门规执法,维护门派稳定。
散会之际,杜远山独自留在大殿,望着窗外的云卷云舒,神情凝重。暮色渐起,远处的群山已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暮色。这场危机可能影响到整个门派的存续。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在修仙界同样适用。灵石不仅是修炼资源,更是实力的象征。随着这个消息的发酵,整个青丹门注定会掀起一场波澜。暗流涌动之下,每个人都在为自已的未来盘算。究竟是同舟共济,还是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