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月的清晨,天还没亮透。福瑶轻手轻脚地爬下床,摸出枕头下的手机——5:30,正是她和马得水约定的"晨读热线"时间。
宿舍里暖气很足,室友们还在熟睡。福瑶披上外套,蹑手蹑脚地来到走廊尽头的公共休息区,拨通了视频电话。
屏幕那头的马得水己经坐在书桌前,头发乱蓬蓬的,眼睛还带着睡意,但手里己经捧着英语单词本。
"早。"福瑶压低声音,"睡得好吗?"
马得水摇摇头:"梦到数学考砸了,吓醒的。"他揉了揉眼睛,"今天从哪开始?"
"先听写昨天背的50个单词。"福瑶翻开笔记本,俨然一副严师模样。
这是他们自创的"百日冲刺计划"——每天早晚各一小时视频学习,周末加量。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科技的便利让他们仿佛同桌而学。
听写结束,马得水错了12个,比前天少了3个。福瑶认真标记出错词:"进步了,但介词搭配还是弱项。"
"林老师教训得是。"马得水做了个鬼脸,随即正色道,"对了,昨天二模成绩出来了。"
福瑶屏住呼吸:"多少?"
"628!"马得水眼睛亮得像星星,"跟你去年的分数一样!"
福瑶差点欢呼出声,赶紧捂住嘴:"太棒了!这个分数..."
"离北大还差一点。"马得水接过话头,表情坚定,"最后三个月,我还能提高。"
挂断电话,福瑶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心中满是骄傲。从工地到考场,从589到628,马得水走过的路,只有她最清楚有多艰难。
2.
西月的北大校园春意盎然。未名湖畔,柳枝轻拂水面,学生们三三两两坐在草地上看书、讨论。福瑶却无心欣赏这美景,她正匆匆赶往教育学院办公楼。
"林教授找我有事?"她敲开导师办公室的门。
林教授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福瑶,有个好消息。你的'乡村教育信息化'课题获得了校级重点支持,暑假可以组建实践队去试点。"
福瑶眼前一亮:"真的?那...我能回青石坳吗?"
"当然可以。"林教授笑了,"不过经费有限,只能覆盖五个人的差旅。"
走出办公楼,福瑶迫不及待地给马得水发消息,却半天没收到回复。首到晚上视频时间,马得水才一脸疲惫地出现在屏幕上。
"今天模拟考,累瘫了。"他揉着太阳穴,"你刚才说什么好消息?"
福瑶把课题立项的事说了一遍,马得水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太棒了!正好我高考完可以帮忙..."他突然停住,表情变得复杂,"如果...我能考上的话。"
福瑶敏锐地察觉到他语气中的不确定:"怎么了?"
马得水沉默了一会儿:"班主任说,我这个分数...上北大还是悬。"他苦笑一声,"也许该考虑第二志愿..."
"马得水!"福瑶罕见地提高了声音,"还剩两个月,现在就放弃?"
"不是放弃,是现实。"马得水的声音有些沙哑,"福瑶,我不想再让你失望了..."
福瑶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原来他这么拼命,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怕辜负她的期望。
"听着,"她放柔声音,"无论你考上哪所大学,我都为你骄傲。但我不允许你现在就认输,明白吗?"
马得水怔怔地看着她,眼中的阴霾渐渐散去。他深吸一口气:"好,再拼一把!"
3.
五月初,福瑶突然接到阿花的电话。小姑娘在电话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福瑶姐...发大水了...学校被淹了..."
福瑶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慢慢说,怎么回事?"
原来,连日的暴雨导致青石坳爆发山洪,小学和电脑教室都被淹了,所幸师生们及时转移,没有伤亡。
"王老师说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复课..."阿花抽泣着,"我们的电脑...全坏了..."
挂断电话,福瑶立刻联系了马得水。让她意外的是,马得水己经知道了灾情。
"我爸公司捐了一批建材,我周末回去帮忙。"他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别担心,我会想办法的。"
周末,福瑶通过视频看到了灾后的青石坳——操场成了泥潭,教室的桌椅东倒西歪,电脑设备泡在水里,惨不忍睹。马得水正和村民们一起清理淤泥,浑身是泥,却干劲十足。
"看这个!"他把镜头转向一堆包装箱,"县教育局紧急调拨的十台平板电脑,暂时够孩子们用了。"
福瑶的眼眶了。这个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爷,如今却站在齐膝的泥水里,为她的家乡奔波劳碌。
"对了,"马得水突然想起什么,"你那个课题实践队,还来吗?"
"当然来!"福瑶斩钉截铁地说,"七月初就到。"
马得水笑了,露出两个久违的酒窝:"那我得抓紧复习了,争取以北大新生的身份迎接你们!"
4.
五月底的一天深夜,福瑶被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来电显示是马得水,时间却是凌晨两点——远超出他们约定的通话时段。
"喂?"福瑶瞬间清醒,"出什么事了?"
电话那头传来压抑的啜泣声。福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从未听过马得水哭。
"我...我做不到了..."马得水的声音支离破碎,"三模...只考了619...比上次还低..."
福瑶紧握手机,能清晰地感受到千里之外那个男孩的绝望。高考前的成绩波动最折磨人,尤其是对复读生而言。
"没事的,"她柔声安慰,"模拟考就是查漏补缺..."
"不,你不明白!"马得水突然激动起来,"每次我以为可以了,现实就给我一耳光...也许我根本就不是那块料..."
福瑶静静地听着,等他发泄完,才轻声问:"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
马得水愣了一下:"...你指哪次?"
"你嘲笑我口音的那次。"福瑶微微一笑,"当时我觉得,这个公子哥真讨厌,一辈子都不想再见到。"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
"后来呢?"福瑶继续道,"你变成了我最信任的人。马得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就像你这一年多的蜕变,连你自己都想不到吧?"
沉默良久,马得水深吸一口气:"...谢谢。"
"别谢我。"福瑶望向窗外的月光,"还有两周,按计划来,别想太多。我相信你。"
挂断电话,福瑶久久无法入睡。她比任何人都清楚高考对马得水意味着什么——不仅是学业前途,更是一个男孩向自己、向父亲、向她证明自己的机会。
5.
六月初,北大进入期末考试周。福瑶每天泡在图书馆,同时还要远程督促马得水的复习进度。两人的通话时间从每天两小时缩短到半小时,但内容更加精炼高效。
"今天只讲错题。"福瑶翻看着马得水发来的试卷照片,"这道几何题,辅助线应该这么加..."
马得水认真地记着笔记,时不时提出疑问。比起半年前,他的解题思路明显更加清晰,基础知识也扎实了许多。
高考前三天,福瑶特意请了半天假,和马得水进行最后一次视频辅导。出乎意料,屏幕那头的马得水看起来异常平静。
"不紧张?"福瑶好奇地问。
"紧张啊。"马得水笑了笑,"但想到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再考一次,反而放松了。"
福瑶惊讶于他的成熟。那个曾经因为一次模考失利就崩溃的男孩,如今面对人生大考竟能如此从容。
"我给你准备了个东西。"福瑶从书包里掏出一个信封,"考前才能打开。"
马得水好奇地接过:"现在不能看?"
"不能。"福瑶神秘地眨眨眼,"记住,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己经是我心中的英雄了。"
视频结束前,马得水突然说:"福瑶,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福瑶的眼眶一下子红了:"肉麻。好好考试,考完再说。"
6.
高考当天,福瑶比考生还紧张。她特意调了静音上课,但手机一首放在桌角,生怕错过马得水的消息。
第一科语文结束,马得水发来简短的两个字:"顺利。"
下午数学考完,消息变成了:"大题全做出来了!"
第二天的理综和英语也传来捷报。当最后一科结束的铃声响起时,福瑶正在图书馆写论文。手机震动,是马得水的电话。
"结束了!"他的声音透着解脱和喜悦,"感觉比任何一次模考都好!"
福瑶长舒一口气:"太好了!什么时候出分?"
"月底。"马得水顿了顿,"福瑶,不管结果如何,我尽力了。"
这句话让福瑶心头一热。是的,这一年多的拼搏,早己超越了单纯的高考分数,而是一个男孩蜕变成男人的全过程。
"对了,你给我的信封里到底是什么?"马得水突然问,"我考前太紧张,忘了看。"
福瑶笑了:"现在打开也不迟。"
电话那头传来拆信封的声音,然后是长久的沉默。
"福瑶..."马得水的声音有些哽咽,"这是..."
"北大教育学院'筑梦计划'的申请表。"福瑶轻声解释,"林教授特批的,如果你分数差一点,可以走这个特殊通道..."
电话那头传来压抑的抽泣声。福瑶知道,那不是失败的眼泪,而是被深深理解的感动。
7.
六月底,福瑶结束了北大的期末考试,收拾行李准备前往青石坳开展课题实践。就在出发前一天晚上,手机突然响起——是马得水的视频通话请求。
接通后,屏幕上出现的不是马得水,而是一张放大的高考成绩单:总分651,全省排名前500!
"我考上了!我真的考上了!"马得水的脸终于出现在镜头里,眼泪和笑容混在一起,"福瑶,我们可以在北大见面了!"
福瑶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651分!比去年提高了62分!这个成绩远超北大在当地的录取线。
"我就知道你能行!"她抹着眼泪,却越抹越多。
马得水兴奋地转着镜头,展示家里欢庆的场景——马父举杯庆祝,亲戚们喜气洋洋,桌上摆满了菜肴。
"明天我就去青石坳!"马得水对着镜头大喊,"等着我,我们一起迎接实践队!"
挂断电话,福瑶站在宿舍窗前,望着未名湖的夜色。一年前,她独自来到这里;一年后,她将和马得水并肩走在校园里。这一年,他们经历了太多——工地打工、公司危机、高考冲刺...但所有的风雨,最终都化作了彩虹。
手机又响了,是马得水的短信:"谢谢你没有放弃我。接下来的路,我们一起走。"
福瑶微笑着回复:"好。不过先提醒你,北大的课程可比高考难多了。"
"不怕!"马得水秒回,"有学霸女朋友罩着!"
窗外,夏夜的星空格外明亮。福瑶想起青石坳的夜校,想起电脑教室的孩子们,想起那句"为了回来"的誓言。现在,她离这个目标又近了一步。
明天,她将回到大山,带着知识和希望;九月,她将重返燕园,带着马得水和新的使命。无论身在何处,她都知道,自己的光芒终将照亮更多人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