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选集
民间故事选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民间故事选集 > 第 65章 善报2

第 65章 善报2

加入书架
书名:
民间故事选集
作者:
石橄榄
本章字数:
2990
更新时间:
2025-07-06

那天送走县里的干部后,周老汉觉得浑身轻快,像是卸下了一副担子。晚饭时,铁柱媳妇炒了一盘鸡蛋,金黄的蛋液裹着翠绿的葱花,香气扑鼻。小孙子围着桌子转圈,嘴里喊着"爷爷吃蛋蛋",逗得一家人笑个不停。

"今天是个好日子。"周老汉抿了口地瓜烧,脸颊泛起红晕,"咱家这事,总算有个圆满交代。"

夜深人静,周老汉躺在炕上,听着窗外蟋蟀的鸣叫。月光透过窗棂,在泥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他迷迷糊糊刚要睡着,忽然觉得屋里亮堂起来。

睁眼一看,月光竟如流水般漫进屋内,在地上汇成一片银色的池塘。一个峨冠博带的老者从月光中走来,面容清癯,双目如炬,一袭绛紫色长袍无风自动。

周老汉想坐起身,却发现动弹不得。那老者走到炕前,拱手作揖,长须飘飘:"多谢君子保全吾旧物。"

"您...您是?"周老汉听见自己的声音发颤。

"老夫司马昭,字子上。"老者声音如古钟回荡,"建安年间为避战乱,将随身印信与夫人首饰埋于东山之阳。不想沧海桑田,竟为君子所获。"

周老汉心头一震,这不正是他们挖到的那枚印章的主人吗?

司马昭继续道:"那枚印章乃魏帝所赐,上有'鹰扬将军'西字,背面刻有'永镇东土'篆文。那些首饰中有一对金凤衔珠步摇,是吾妻羊氏心爱之物。"

周老汉听得目瞪口呆,这些细节文物局的人都没说这么详细。

月光中,司马昭的身影越发清晰,连衣袍上的云纹都看得分明:"千年来,这些物件几经易手,沾染贪念者,皆遭横祸。唯君子父子,贫而不贪,诚可贵也。"

周老汉想起王富贵说的"留下几件也没人知道",背上冒出冷汗。

"君子之德,当有厚报。"司马昭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展开,上面金光流动,"吾己奏请泰山府君,佑汝家五谷丰登、人丁兴旺、逢凶化吉。"

话音刚落,窗外忽然传来"噼啪"声响。周老汉转头看去,只见院中那棵百年老槐竟在月光下抽枝发芽,转眼间开满白花,香气如浪涌进屋内。

"记住,非分之财不可取,本分之福不可辞。"司马昭的身影渐渐淡去,"汝孙辈中将有读书种子,当善加栽培..."

"爹!爹!"铁柱的喊声把周老汉惊醒。他猛地坐起,发现天己微亮,铁柱站在炕前,满脸惊异。

"咱家老槐树开花了!"铁柱声音发颤,"而且...我梦见个古代大官,说是什么司马..."

"司马昭?"周老汉接口道,两人面面相觑。

他们冲到院里,只见那棵向来只长叶子不开花的老槐树,此刻满树银白,花瓣上的露珠在晨光中晶莹剔透。更奇的是,那花香清冽异常,闻之令人神清气爽,左邻右舍都聚在院外围观。

王富贵挤在最前面,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这...这槐树我爷爷那辈就没见开过花啊!"

周老汉和铁柱对视一眼,心照不宣。铁柱媳妇抱着孩子出来,小孙子突然指着树梢喊:"白胡子爷爷!"众人抬头,却只看见一朵白云飘过。

那天之后,村里人看周家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有人传言周家得了仙人庇佑,有人说那棵槐树成了精。只有周老汉知道,这是守住了良心的福报。

秋收时,周家的自留地亩产比生产队的还高;铁柱在农机站连升两级;就连家里养的母猪,一窝都下了十二个崽,个个活蹦乱跳。

王富贵有天夜里偷偷来到周家院外,对着老槐树拜了三拜,第二天就把多占的宅基地还给了生产队。村里人问他怎么突然转性了,他支支吾吾地说:"做人...还是厚道点好。"

腊月里,县文化馆来人给周家送了块"文物保护模范家庭"的牌子。周老汉把它和那张奖状并排挂在堂屋正中,下面摆着个小香炉,逢年过节敬上一炷香。

大年三十守岁,周老汉抱着孙子讲古:"这人呐,就像种地,你往地里下什么种,就结什么果..."窗外,老槐树的枝丫在风雪中轻轻摇曳,隐约可见点点嫩芽,仿佛春天己经迫不及待地要来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