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看病需要排队
第二十二章 看病需要排队
王雅琴只是一个小小的后勤科长,跟霍副司令员,隔着十万八千里呢,借她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去找霍副司令员证实啊。
她当即便表示,“家属大院医务室旁边有间屋子空着,你去看看,要是觉得行,我现在就可以给你钥匙。不过霍团,我只是暂时借间屋子给她使用,编制和工资待遇这些事,我可做不了主。”
“放心吧大姐,钱她自己挣,不需要大姐发工资。”
大功告成,霍骁立即站起身,“大姐,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王雅琴是后勤科长,掌管着整个守—备区和家属大院的所有后勤物资。把她拉上,缺什么短什么,直接找她要就是。“
王雅琴知道他的用意,却也只得放下手里的活计,站起身说,“那,就一起去吧。”
家属大院医务室就一个医生,姓周,跟王雅琴一样,也是个中年女性。
随军前,就是单位医生。随军后,来到大院,便成了大院家属。
为了解决大院家属的工作问题,考虑到大院家属的实际需求,上级机关便在大院设了一个医务室,安排她担任了医务室的医生。
这样一来,大院家属有个头痛脑热的,便可以就近到医务室找她。
医务室很清闲,平时几乎没有病人。
看到霍骁和王科长,周医生有些意外。
“霍团,王科长,你们来这里,是有什么事吗?”
王雅琴笑了笑说,“周医生,霍团的女朋友,就是小夏姑娘,想在医务室旁边的这间屋子里替大院的嫂子们治病。她一来,你这里可就热闹了。”
夏青罗神奇的医术,在大院早传得沸沸扬扬,周医生也听说了。
虽然大伙儿极力推祟,把夏青罗夸得天花乱坠,她却不以为然。
要是保姆都能治病救人,她这个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岂不白当了。
现在王科长居然说,夏青罗是霍骁女朋友,她顿时惊讶得嘴都合不拢了。
“王科长,你说什么,那个小,小夏姑娘是霍团的女朋友?”
她原本想说小保姆的,话到嘴边,又变成了小夏姑娘。
霍骁满脸是笑,“怎么,周医生觉得有问题?”
连王科长都认可的事,她一个医务室的医生,哪敢说有问题。
周医生赶紧摇头,“我只是感到有点吃惊,能有什么问题。”
霍骁点头,“以后,我们家青罗跟你就是邻居了。以后,还请周医生多多关照才是。”
说话间,王雅琴已经打开了医务室旁边房间的门。
房间里构造跟医务室一样,都是前后两间。
霍骁只看了一眼,便觉得十分满意。
王雅琴走进去,转了一圈,便比划起来。
“里屋安一张床,用来治疗,外间摆张办公桌,再放一把藤椅,就有点象模象样了。”
见霍骁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她只得说,“我就知道,这事你还得赖上我。这事你放心,回头我就安排人,把这些东西搬过来放上。”
霍骁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这么大的空间,放一张床有点浪费,还是两张床吧。”
王雅琴点头,“两张就两张,这事就这么定了。”
看着王雅琴派人拖来床和办公桌椅,摆放停当,霍骁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刚进门,便见夏青罗从楼上下来。
他走上前,尽力用平和的语气说,“王科长已经同意,让你借用医务室旁边的一间空屋子。办公桌椅和治疗床都弄好了。现在,你就可以带着大妈们过去了。”
夏青罗又惊又喜,“霍大哥,你说的是真的,你真这么快就替我搞定了场地?”
霍骁点头,“我说过的话,什么时候食言过。”
在楼上替舒姨针炙和按摩的时候,夏青罗还在犯愁。楼下这么多大妈等着她看病,一个接一个看下去,得看到什么时候啊。
这么多人聚在这里,别说舒姨有洁癖,这事落到任何人身上,也受不了啊。
霍骁这么快就替她找了新场地,无疑是替她解决了大问题。
她感激地看着霍骁,轻声说,“霍大哥,你为我做这么多,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
霍骁却说得云淡风轻,“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屋子没有上锁,我们现在就过去吧。”
不等霍骁和夏青罗发话,大妈们已经七嘴八舌地上前询问起来。
“霍团,你刚才说的是真的,以后,我们真的可以直接去医务室那边,找小夏姑娘治病了?”
霍骁重重地点头,“那边场地大,还有专业的治疗床,针炙按摩也方便。”
有人慌忙说,“既然霍团都说是真的了,还能有假。别磨蹭了,赶紧过去啊。”
大伙儿来霍家的时候,是有先后顺序的。虽然没有人拿号,谁先来谁后到,谁在谁的后面,所有人心里都有数。
到了那边,是不是还按这个先后顺序,可就难说了。
所以,一听这话,大伙儿便犹如战场上的战士听到了冲锋号,急急忙记地向外跑去。唯恐去得晚了,便失了先机。
作为主角的夏青罗,反倒落在了她们身后。
很快,这一只浩浩荡荡的队伍,便来到医务室。不,医务室旁边的一个房间。
原本不大的一间屋子,很快就被这些人塞了个水泄不通。
一下子来这么多人,直把王医生惊得目瞪口呆。
上级机关曾对大院家属的身体状况作过一个详细调查。
调查的结果显示,军属们的健康状况普遍良好,鲜少有生病的时候。即便偶有不适,也不过是伤风感冒之类的小毛病,在医务室拿点药,也就解决了。
现在这些病号,是从哪里钻出来的?难道,上一次的调查结果有误?
王医生站在门口,迟疑了一下才说,“你们,都是找小夏看病的?”
“这事还能有假。”
立即有人朝着她,翻了下白眼。
“这里是医务室,谁没事闲得慌,来这里找不自在。”
王医生是知识分子,在一群来自农村的家属面前,经常流露出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大妈们偶尔来医务室找她看病,她往往是一边看病,一边教训人。
什么卫生习惯不好啦,饮食不健康啦,巴拉巴拉说个不停。
家属们感觉受到了歧视,对她十分不满。
医务室少有人来,生意萧条,跟王医生对待病人,展现出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有直接关系。
现在有人压她一头,而且还是身份比她们更低微的小保姆,不少人心里顿觉痛快。
还有人走上前,假惺惺地说,“王医生,你是个好人,医术也是没的说。只是,我的病你没法治,就不麻烦你了。”
医术好,却不能治病,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也有人不愿得罪王医生,还上前安慰,“医务室除了听诊器,啥设备没有。真治病的药,更是要啥没啥。不能治病,也不能怪你。”
这话更是大有毛病。
夏青罗手里只攥着几根银针,啥设备没有,不照样替人治病。
说了半天,还不是说,王医生的医术没夏青罗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