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途
乡途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乡途 > 第6章 苏禾

第6章 苏禾

加入书架
书名:
乡途
作者:
猎猫
本章字数:
3458
更新时间:
2025-07-09

“三~二~一!毕业咯~!”

随着一声“咔嚓”的相机声响起,苏禾的大学生活就固定在那小小的照片里了。

毕业典礼那天的喧闹劲儿,好像还在耳朵边嗡嗡响,跟捅了马蜂窝似的。穿着宽大得像戏服的学士袍,帽子上的穗子晃啊晃,和几千个同样兴奋又两眼一抹黑的同学一起,把帽子抛向半空。咔嚓咔嚓的闪光灯,亮得像一片小太阳,照着一张张年轻又迷茫的脸。苏禾挤在人群里,脸都笑僵了。她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印着“优秀毕业生”的烫金证书,还有一张薄薄的、几乎没什么分量的纸——“云岭县竹溪乡基层服务岗位录用通知书”。这张纸,让她在那些嚷嚷着去北上广深、进大厂、考公务员的同学堆里,像个走错了片场的。

“小禾,你真要去那什么……竹溪乡?” 室友林琳一边把最后一件裙子塞进行李箱,一边像看外星人似的看着她,“你这专业,去个农业公司搞研发多体面!起薪就吓死人!那穷山沟沟,竹溪乡?听听这名字!又苦又穷!待两年出来,人都跟竹子似的,又干又涩了!”

苏禾蹲在地上,把自己的几本专业书、一个装着洗漱用品的塑料篮子,还有一小盆绿油油的芦荟,小心地放进一个半旧的帆布行李箱里。她笑了笑,没抬头:“琳琳,你知道的,我家就云岭县那个小县城的。我学农的,总得……下去看看真的庄稼怎么长,真的农民怎么活吧?光在实验室里摆弄瓶瓶罐罐,没劲儿。” 她没说的是,大西实习跟导师去竹溪乡搞调研,看见满山坡的毛竹因为销路不畅,砍下来只能当柴火烧;看见老乡守着几棵挂果稀稀拉拉的柑橘树发愁;看见村里小学的孩子,捧着城里捐的旧课本,眼神亮晶晶的。心里头那股说不出的滋味儿,像石头一样硌着。

林琳撇撇嘴:“行行行,理想主义战士!反正就两年服务期,熬过去赶紧撤!到时候姐在城里给你接风!” 她给了小禾一个大大的、带着香水味儿的拥抱。

回到云岭县那个小县城家里。爸妈的反应比她想的平静。爸闷头抽着两块钱一包的廉价烟,烟雾缭绕里看不清表情。妈叹了口气,一边往她碗里夹炒得有点老的青菜一边絮叨:“去了也好,好歹是国家政策,算个正经饭碗。就是那地方,竹溪乡……听名儿就晓得,产竹子的嘛,地瘦人穷。你从小没沾过泥巴星子……自己多长个心眼,别傻乎乎的被人骗。” 吃完饭,妈偷偷往她箱子里塞了好几包榨菜、几袋豆奶粉,还有一大瓶味道刺鼻的风油精。

去报到那天,县里派了辆漆皮剥落的面包车来接他们这拨分下来的大学生。进村的道路还算平整,小禾坐在靠窗的位置,脸几乎贴在脏玻璃上。窗外是望不到头的山,一层叠着一层,绿得发黑。山腰上、山坳里,点缀着些黑瓦顶的村子,看着小小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混合着腐烂树叶、泥土和……某种说不清的、像是沤肥的味道。这味道,又腥又冲,跟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县城气息截然不同。

车子在一个新修的小院前停下。院子不大,崭新的红砖墙上贴着米白色的瓷砖,铝合金门窗上还残留着新漆的刮痕。门口挂着一块崭新的牌子:“竹溪乡村民委员会”。

一个皮肤黝黑、精瘦、嗓门却贼亮的中年人迎出来,自称是李副村长,管接待。他热情地一边帮小禾提行李,一边介绍起村部的设施,以及不远处的篮球场,滔滔不绝。奈何,一口浓重的乡音,听得小禾半懂不懂。

在一间空旷的办公室放下简单的行李,小禾站在屋子中间,有点手足无措。她拿出手机,信号只有可怜的一小格,时有时无。想给爸妈报个平安,电话拨了好几次才通,声音断断续续,像被山风吹散了。挂了电话,屋子里静得可怕,只有窗外不知名的虫子,“唧唧吱吱”叫得人心烦。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里的那点慌,从箱子里拿出那盆芦荟,小心地放在窗台上那点可怜的光线里。绿油油的,算是给这空荡荡的小屋添了点活气儿。她又翻出自己精心准备的一叠彩色打印的“毛竹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和“柑橘常见病虫害防治图册”。这图册她花了大心思,图文并茂,字儿大,怕老乡看不清。她想着明天就去村里发一发,给大家讲讲科学留笋、合理砍伐,讲讲怎么对付那些祸害果子的虫子。

李副村长接完自己可能就走了,整个村部办公楼更是冷清的可怕。苏禾瞥了一眼楼梯角落的扫帚,想着闲着也是闲着,索性把楼道和办公室打扫一下吧。

说干就干,苏禾一首就是个行动派,二话不说就拿起扫帚扫了起来,竹扫帚和水泥地面摩擦的“沙沙”声,回荡在空旷无人的楼道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