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野球
七月的清晨,阳光还没攒足炙烤大地的力气,带着点刚睡醒的慵懒,斜斜地淌过老城区的屋檐。王百川的自行车碾过路边的水洼,溅起细碎的水花,耳机里的摇滚乐被车轮摩擦地面的沙沙声切得断断续续,却丝毫盖不住他胸腔里那股快要溢出来的雀跃。
“拿了通知书记得回家吃饭!”母亲杨月的声音从楼道口追出来,带着惯常的絮叨,“身份证揣好了没?别又丢三落西的!”
王百川猛地捏了把车闸,单脚撑地回头,阳光恰好落在他扬起的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知道啦妈!”他拍了拍裤兜,硬邦邦的身份证硌着大腿,“中午肯定回来,给你带录取通知书当下酒菜。”说完脚下一蹬,自行车像条滑溜的鱼,钻进了早高峰的车流里。
邮局的玻璃门被推开时,挂在门楣上的风铃叮当作响。王百川递上身份证的手还有点抖,当穿着墨绿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把那封印着“青城大学”烫金字样的信封递过来时,他指尖触到纸壳的粗糙纹理,忽然想起父亲还在时,总说等他考上大学,要亲自陪他来取通知书,到时候要在邮局门口拍张照,寄给老家的亲戚。
喉咙有点发紧,他匆匆道了谢,把通知书塞进背包最里层,贴着后背的地方,像是揣了块刚出炉的烙铁。骑车穿过街角的梧桐树时,手机在兜里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豪杰”两个字——那是张新杰的专属备注,取自他总爱吹嘘的“球场豪杰”名号。
“王百川你属蜗牛的啊?”电话那头的声音炸得人耳朵疼,“太阳都晒屁股了,你再不来我就把你那瓶冰镇可乐喝了!”
王百川笑着拐进通往球场的小巷:“快了快了,看见那棵老槐树了。”
挂了电话,他加快了蹬车的频率。巷口的老槐树郁郁葱葱,浓密的枝叶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树下就是那个露天球场——褪色的绿色塑胶地面,网子边缘有些许磨损,几道被无数双脚踩出来的边界线模糊不清,却在王百川眼里,比任何专业球馆都要亲切。
张新杰正蹲在球场边,手里转着个羽毛球,看见王百川的身影,噌地站起来:“可算来了!再不来我都要怀疑你被录取通知书砸晕了。”
王百川支好自行车,摘下耳机,额角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皮肤上。他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青草、泥土和阳光混合的味道,熟悉得让人心安。“这不路上耽误了点事嘛。”他笑着走过去,和张新杰并肩坐在场边的石墩上。
视线扫过球场,王百川的目光慢慢软下来。高三那年,父亲刚走不久,他每天放学都躲到这里,对着墙壁一遍遍练挥拍,汗水砸在地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仿佛能把心里的憋闷也一同蒸发掉。后来为了攒学费和生活费去打工,手里的KT-8便被锁进了抽屉,算算日子,确实有阵子没好好碰过了。
“想啥呢?”张新杰用胳膊肘碰了碰他,“魂都快飞走了。”
“没什么,”王百川收回目光,笑了笑,“就是觉得这地方没变。”
“能变啥啊,就这破网子,上次来还掉了个角,不知道哪个好心人给绑上了。”张新杰撇撇嘴,忽然凑近了些,“说真的,川哥,你上了青城大学,真打算把羽毛球给戒了?”
王百川低头看着地面,塑胶上的纹路被磨得光滑:“不好说,听说文化产业管理课挺多的,而且……”他没说下去,而且他得趁课余时间打工,哪有精力泡在球场上。
张新杰却没听出他话里的犹豫,自顾自地抱怨起来:“我妈更过分,自从我填报渝城大学被录取后,离开了她的视线,大大提高了多变率,天天念叨让我考西级、考驾照,说什么‘打球能当饭吃吗’,要不是我软磨硬泡,这新拍子都别想拿到手。”他献宝似的把手里的球拍递过来,“看看,极光pro!刚出的新款,硬中杆,杀球那叫一个爽,我跟你说……”
王百川接过球拍,入手沉甸甸的,拍框上的光泽亮眼得很。他着拍柄上崭新的防滑胶,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背包里露出的那截KT-8——暗红色的拍框,边缘有些掉漆,拍柄的胶套被汗水浸得发乌,还是高二时用攒了半年的零花钱买的。
“挺不错的。”他把极光pro还给张新杰,语气里带着真诚的羡慕。
张新杰接过拍子,得意地转了个圈:“那是!为了这拍子,我连新手机都放弃了。对了,你这KT-8打算用到什么时候?我看漆都快全磨掉了。”
“还能用,”王百川伸手从背包里拿出自己的球拍,掂量了一下,熟悉的重量让掌心泛起一阵微麻的暖意,“等实在用不了再说吧。”
张新杰撇撇嘴,没再追问。他知道王百川家里的情况,只是看着那把饱经风霜的KT-8,总觉得和王百川的球技不太相配——高中时每次校队训练,王百川总能用这把旧拍子打出让人惊艳的球路,教练不止一次说他是块打球的料,可惜后来……
“别废话了,开打吧!”张新杰站起身,拍了拍王百川的肩膀,“让我见识见识,你的KT-8是不是还像以前那么猛。”
王百川也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腕,骨节发出轻微的脆响。他握紧球拍,橡胶柄上的纹路嵌进掌心,熟悉的触感顺着手臂蔓延开,像是沉睡己久的神经突然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