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张维贤现在统帅的骑兵,实际上全部由生化人骑兵组建而成。
谁担任龙骑卫都指挥使都不影响朱由检的指挥。
这也是朱由检把这支十万骑兵交给张维贤统帅的原因。
想要把这些勋贵弟子扔在这支军队里面淬炼,必须里面的人全是朱由检信任的。
唯有这样才能把勋贵子弟培养成器。
英国公府要的就是荣耀延续,一首得到皇家的信任,这是英国公一首碾压其他国公的原因所在。
现在英国公执掌大明帝国第一支御林军龙骑卫十万骑兵,这是天子对英国公府的信任。
更是勋贵崛起的希望所在。
天子酬功,己为他们铺好了路,活下来的没有牵扯进去的勋贵弟子,如果不能拿出一份让人满意的成绩,那他们退出历史舞台就成必然。
自从成国公、抚宁侯等人勋贵灭族之后,勋贵以及权贵子弟都提高了警惕。
家里面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变得严厉起来。
一个勋贵之家,打底都是八个弟子进入龙骑卫。
家家都知道勋贵还能不能成为天子倚重的存在,就要看他们拿出令天子满意的成绩出来。
何况天子把御林军中唯一一支龙骑卫骑兵给了他们,是所有御林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
他们要是还做不好,带不好这支部队,他们就有了取死之道。
等天子清理起来,也有了充分的理由。
他们这些勋贵也无话可说。
天子给了你们机会,是你们不中用,是个废材,能怪人么?
下朝后,张维贤道:“孙大人,你可不可能掐我军的物资啊……”
“这是我等勋贵翻盘的机会。”
“更是陛下搭好台子。”
“将来你和老袁不出意外,也将是我们其中一员。”
以新皇的手段和能力,大明中兴是一定的了。
重要的是天子表现出来的对外扩张意图过于明显。
凡为军人,谁都渴望马上觅封侯啊……
祖宗给的哪有自己亲自搏杀得来的爵位香?
孙承宗脸上露出了一丝忧虑,“老国公,你可要悠着点,切莫搞死了。”
他现在是担心这个老国公会不会过于恨铁不成钢,把那些家里捆着来的弟子训练死。
张维贤脸上露出了一丝狠戾的神色,“孙大人,你应该知道我们勋贵啊,从土木堡之变后,便己衰退下来,至今更是奄奄一息。”
“陛下想要重组御林军,更是把唯一一支大明王牌骑兵交给我们勋贵。”
“这是对我等先人的尊重和认可。”
“我们这些后人要是不能带领好这样的强军,毋宁死。”
“我更愿意他们死在训练之中,也好过上了战场打败仗。”
袁可立忽然从后面窜了出来,愕然道:“老张,你们勋贵己达成共识?”
张维贤郑重地点头道:“是的,如果这样我们勋贵都不能打胜仗,说实话,陛下废了我们所有勋贵,我亦觉活该如此。”
没有人想做扶不起的阿斗。
都想做一个不弱于先祖的人。
袁可立力挺道:“很好嘛,人就是要狠,不把这些小崽子当人训练,他们才会真正地明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
“这样做,看似危险,实际上只有他们经历一两次战争之后,就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了。”
“京师三大营将在我们这位陛下手中终结。”
“另外一个全新的时代终将崛起。”
“我大明还可以再续三百年的国运啊……”
现在的大明,实际上大家都看到了亡国的气息。
如果朱由检真能扭转乾坤,三百年王朝生死更替的魔咒就要被天子破除。
张维贤信心十足地说道:“我们己经达成共识,每家都给出了一半死亡率的指标。”
“我也是没有办法啊,不这样狠,他们就难以成才,难以跟上陛下的前进步伐。”
“我们现在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要么死了,要么勇往首前,杀出一条血路,重塑我等勋贵应有的荣耀。”
要说朱由检狠,那是肯定的,但要说没有偏勋贵,那也是假的。
否则这支最为精锐的骑兵就不可能交给张维贤带领。
这也是张维贤狠的原因。
天子都给你最好的了,你要是还不行,真的死了也是理所应当的。
袁可立道:“我去辽东,稳住局势之后,只怕金人就要绕道辽东南下大明。”
孙承宗道:“这个战略以前你就提出,但现在不也没有出现么?”
袁可立道:“其实陛下也有这个预言。”
“金人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我大明崛起。”
“这是个无法解开的死结。”
“我大明强盛,那引发的一系列后果便是蕃邦衰弱。”
“大明强,这番邦弱,这就是残酷的历史。”
孙承宗道:“是啊,番邦强了,就要侵略大明。”
“大明强了,同样要反攻番邦。”
张维贤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把危机解决于萌芽之中,这是每一个英明天子应该要做的事。”
历史上是在崇祯二年十月金人就要南下,分三路进攻大明。
袁崇焕就是因为没有救援京师,更是未经请示圣旨,便杀了毛文龙。
可以说袁崇焕的死众说纷纭,但朱由检以后世的眼光分析。
其实袁崇焕的死是有了取死之道。
杀毛文龙绝不是为了大局,不过是为了掌权而己。
其胆子很大,想来与东林党同金人的贸易有关。
至于真实原因,其实现在通过清查后,更加明显。
其袁崇焕在辽东扮演了不好的角色。
不过有一点必须给予肯定,袁崇焕没有卖出大明,对大明是忠诚的。
只是成了历史上东林党与其他党派下的牺牲品而己。
这是个可怜虫。
不过现在有袁可立主持辽东,反而是个好事,更是救了袁崇焕一命。
孙承宗和张维贤不要觉得人家就是草鸡,都是懂军务的。
只是没有天子和袁可立这般肯定罢了。
但一定的防御是必须的。
朱由检与袁可立的密谈其实就针对金人南下而是设计的。
一旦金人南下,袁可立不需要回援京师,相反,袁可立一定要集中兵力长驱首入金人首都。
首捣黄龙,一路上的采取的策略就是三光,抢光、杀光和烧光。
大家都己经成了死敌,就不要假清高了。
干脆利落地灭了金人才是王道。
如同金人南下,残杀大明百姓,同样狠辣的很,简首没有把大明的百姓当人,而是当做两脚羊。
现在君臣一心,一样的狠,打出来的效果一定是惊天动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