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之夜的巨大成功,让陆明轩的声望在轧钢厂内如日中天。
工人们见了面,打招呼的方式都变了。
“诶,老王,上周六的电影看了吗?过瘾!”
“看了看了!听说这主意是咱们陆副部长想出来的,这年轻人,真能耐!”
“可不是嘛!又有文化课上,又有电影看,这日子,有盼头了!”
整个工厂的氛围,都因为这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变得生机勃勃。
陆明轩敏锐地察觉到,时机己经成熟了。
工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了初步满足,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是时候,抛出他计划中最核心,也是最重磅的一环了。
——建立激励机制!
如果说扫盲班和电影是“精神食粮”,那么接下来的东西,就是能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的“物质王炸”!
这天夜里,陆明轩再次将自己关在房间。
他拿出了乾坤笔,神情专注。
这一次,他要绘制的,是能撬动整个工厂生产力的杠杆。
他先是在一张硬挺的奖状纸上,开始设计“学习奖学金”证书。
他没有采用这个年代千篇一律的简陋风格。
在他的笔下,证书的边框,是缠绕的麦穗和齿轮,象征着工农结合,也代表着丰收和工业。
顶端,“红星轧钢厂优秀学员奖学金”几个大字,用的是庄重典雅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下面留出了填写姓名和事迹的空白,右下角,还有一个鲜红的,由乾坤笔自动优化过的,轧钢厂的印章图案。
整个证书,设计得比大学文凭还要气派,还要庄重!
拿在手里,那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耀!
画完证书,陆明轩又拿出一沓厚卡纸,开始设计“生产标兵福利品兑换券”。
他深知,要刺激人,就得来最首接的!
他将兑换券设计得如同后世的钞票一般。
每一张兑换券,都有不同的面额,从“壹分券”到“拾元券”。
券面的底纹,是复杂精细的防伪花纹,以这个时代的印刷技术,根本无法仿造。
而最关键的,是券面上印制的内容!
“壹分券”上,画的是一斤白花花的白糖。
“伍分券”上,画的是一瓶酱油和一瓶醋。
“壹元券”上,画的是一块肥皂和一条毛巾。
……
而那最激动人心的“拾元券”上,赫然画着两样东西!
左边,是一块锃亮的,表盘上印着“上海”两个字的,上海牌手表!
右边,是一辆黑色的,带横梁的,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
这些东西,在1952年,是什么概念?
那都是要凭票供应,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宝贝!
乾坤笔的具象化能力,将这些物品画得栩栩如生,充满了致命的诱惑力。
那手表的金属光泽,那自行车的锃亮烤漆,仿佛要从纸面上跳出来一样!
做完这一切,陆明轩看着自己的杰作,满意地笑了。
鱼饵己经备好,而且是全世界最香的鱼饵。
就不信,没有鱼儿会上钩!
第二天一早,陆明轩带着他的“王炸”方案,首接敲开了张建国部长办公室的门。
张建国一看陆明轩来了,就知道这小子肯定又憋着什么大招。
当他看到陆明轩设计的奖学金证书和福利品兑换券时,整个人都惊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我的天……”他拿起那张画着自行车的“拾元券”,手都有些发抖,“小陆,你……你这是要把天给捅个窟窿啊!”
“部长,我这叫精准刺激。”陆明轩笑道。
张建国激动得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天才!真是天才!这玩意儿要是发下去,工人们不得疯了啊!”
他二话不说,拉着陆明轩就往杨厂长办公室冲。
“走!这么大的事,必须马上跟厂长汇报!”
杨厂长办公室里。
当杨厂长看到那张画着永久牌自行车的兑换券时,他的反应比张建国还夸张。
他“噌”地一下站起来,一把抢过兑换券,眼睛瞪得溜圆。
“自行车?上海牌手表?”
他的声音都变调了。
“陆明轩!你……你是不是想把咱们厂的家底都给掏空了?你这是要让我这个厂长,去当裤子啊!”
杨厂长的心,又开始滴血了。
上次的电影,己经让他肉疼了好几天,这次,首接上自行车了!
“厂长,您别激动。”陆明轩还是那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您看方案的背面。”
杨厂长将信将疑地翻过方案,只见背面,是一套清晰的《积分兑换与效益增长关联模型》。
“厂长,您看。”陆明轩指着上面的数据,“这些奖品,不是白给的。它们需要用‘生产积分’来兑换。”
“而积分的获取,与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提出技术革新、节约生产材料等首接挂钩。”
“我算过了,一个工人,想要攒够兑换一辆自行车的积分,他在此期间,为工厂创造的超额利润,至少是这辆自行车价值的五倍以上!”
“我们不是在发福利,我们是在用一辆自行车,去换五辆,甚至十辆自行车的价值回来!”
“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杨厂长和张建国,都听傻了。
他们呆呆地看着那份被乾坤笔优化过的,逻辑完美,数据详实的报告,脑子有点转不过来。
原来……还能这么算账?
用一辆自行车当鱼饵,钓回来一头鲨鱼?
杨厂长拿着那张兑换券,手心发烫。
他仿佛看到的,不是一辆自行车,而是一座座堆积如山的钢材,和一张张亮眼的生产报表。
他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起来。
“干了!”
他猛地一拍桌子,下定了决心。
“就按你说的办!我立刻召开干部会议,通过这个方案!马上就办!”
当天下午,一份红头文件,连同几张放大版的“福利品兑换券”图样,被贴在了厂里最显眼的公告栏上。
消息,如同瘟疫般,瞬间传遍了整个轧钢厂。
公告栏前,很快就围得水泄不通。
一个识字的工人,正站在一个板凳上,声嘶力竭地,向众人宣读着上面的内容。
当他念到“……凭券可兑换白糖、酱油、手表、自行车……”时,整个场面,出现了一瞬间诡异的寂静。
下一秒。
“轰——!!!”
人群,彻底沸腾了!
那是一种混杂着不敢置信、狂喜和极度渴望的,山崩海啸般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