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内,大臣们个个汗流浃背,官袍湿透紧贴在身上。
议事的效率低得可怜,连朱元璋都热得有些烦躁,不断用湿帕子擦拭额头的汗水。
就在这时,一股清冽酸甜的冷香伴随着丝丝寒气涌入大殿。
只见两队内侍鱼贯而入,每人手中都捧着一个托盘,
上面整齐摆放着一盏盏盛满深琥珀色冰镇酸梅汤的琉璃碗,碗壁同样凝结着的水珠。
“皇后娘娘懿旨:暑热难当,赐诸位爱卿冰镇酸梅汤解暑!”
领头的内侍高声宣道。
冰镇酸梅汤?!
殿内所有大臣都愣住了,随即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狂喜!
这个时节,哪来的冰?还是如此大量?
但当那冰凉的琉璃碗入手,那刺骨的寒意透过指尖传来时,再无人怀疑!
众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端起碗,顾不得仪态,大口喝了起来!
“嘶——好凉!”
一位老臣刚喝了一口,就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但那冰凉酸甜的滋味瞬间抚平了喉咙的灼热,让他舒服得眯起了眼。
“痛快!真是痛快!透心凉!”
一位武将更是豪迈地一饮而尽,畅快地抹了把嘴,只觉得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张开了。
“酸中带甜,凉而不刺,还有薄荷清香!妙!妙啊!皇后娘娘体恤臣下,真乃贤德!”
文臣们则细细品味,赞不绝口。
“陛下,此真乃及时雨啊!娘娘圣明!”
群臣纷纷向着坤宁宫方向躬身致谢,殿内因酷暑而生的焦躁烦闷一扫而空,气氛瞬间变得轻松活跃起来。
朱元璋也端起一碗,冰凉的触感让他精神一振。并且听到了来自内侍头领的汇报!
他喝了一大口,那滋味让他通体舒泰。
他放下碗,看着殿中群臣如获至宝、感激涕零的样子,朗声道:
“此冰,非是冬藏,乃太子、燕王与韩国公世子李祺,用硝石秘法新制而成!干净爽利,取之不尽!”
硝石制冰?!取之不尽?!
群臣再次震惊!
这简首是……仙家手段!困扰千年的盛夏取冰难题,竟被这几个少年郎解决了?
“陛下!”
工部尚书第一个反应过来,激动地出列,“此神技利国利民!臣请旨,工部当立即学习此法,广设制冰工坊!”
“准!”
朱元璋大手一挥,“着工部速办!另,即日起,制出之冰,优先赐予六部衙门消暑!”
“陛下圣明!太子殿下、燕王殿下、小公爷大才!”
群臣齐声颂扬。
此时,朱标上前一步,沉稳开口:“父皇,儿臣尚有一策。
硝石制冰,原料易得,操作亦可推广。
儿臣以为,可由工部牵头,设‘官制’冰坊,掌控核心之法与官方用冰;
同时,亦可特许‘民营’冰户,由官坊统一供应硝石溶液或制冰器具,许其制售冰品,或走街串巷零售冰块。
此谓‘官制民营’。”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北方,“尤其北疆酷寒之地,夏日亦苦热难当,将士易生暑病。
若能在边镇设立冰坊,就近取水制冰,供给将士消暑,必能提振士气,稳固边防!”
“官制民营?边军消暑?”
标儿的提议,不仅解决了民用,更看到了军需和边防!
他猛地一拍御案,“好!标儿此策,思虑周全!就依你所奏!
工部、兵部协同办理!
务必将此‘清凉’,尽快送至我大明将士手中!”
旨意迅速传开。
工部的制冰坊日夜开工,晶莹的冰块被源源不断送往六部衙门,酷暑中的官吏们终于能缓口气。
街面上,很快出现了挑着担子的小贩,担子一头是厚厚的棉被裹着的大木箱,
里面是切割整齐的冰块,另一头则是酸梅汤、绿豆汤等饮品。
小贩们扯着嗓子吆喝:“卖冰咧!消暑解渴的凉冰咧!一文钱一大块!”
“冰镇酸梅汤!透心凉咯!”
寻常百姓家,也终于能在炎炎夏日,
花上几文钱,买上一小块冰,或镇瓜果,或化在水里给老人孩子消暑,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北疆边镇,烈日炙烤着戈壁。
一队巡逻归来的士兵口干舌燥,嘴唇干裂。
回到营寨,迎接他们的不再是浑浊微温的饮水,而是一桶桶用大块新冰镇得透心凉的凉白开和酸梅汤!
士兵们欢呼着涌上去,捧起水碗大口痛饮,
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满身的燥热和疲惫,仿佛给干涸的身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痛快!”
“是京城来的新法制的冰!”
“太子殿下和小公爷想着咱们呢!”
感激和振奋之情在军营中弥漫。
韩国公府。
一场别开生面的“冰品宴”正在水榭中举行。
巨大的木盆里堆满了晶莹的冰块,散发着森森寒气。
桌案上摆满了各色冰品:晶莹剔透的“水晶糕”(凉粉冻切块冰镇)、淋着蜂蜜和果酱的“蜜雪冰”、色彩缤纷的什锦水果冰碗、还有李祺“发明”的简易“冰沙”——将冰块敲碎成细屑,拌入果汁或蜜豆。
临安公主小口吃着水果冰碗,笑得眉眼弯弯:“祺哥哥,这个比宫里的冰酪还好吃!清甜不腻!”
刘璟则安静地坐在一旁,小口品尝着一份点缀着几粒桑葚的蜜雪冰,
冰凉清甜的口感让她微微眯起了眼,唇角带着恬淡的笑意。
小豆丁李佑更是成了全场焦点,捧着一个堆得尖尖的水果冰碗,
吃得小脸上沾满了果汁和冰屑,满足得首哼哼。
李善长坐在主位,看着满座清凉,本该是惬意非常。
然而,看着被临安公主和刘璟围着、俨然成为宴会中心的长子李祺,
再看看自己身边闷头吃着冰沙的李佑,心里那点不是滋味又冒了出来。
他捻着胡须,对身边的管家低声抱怨:“哼,这臭小子,弄出这么大动静,又是献皇后又是赐六部的,
眼里可还有我这个老子?这冰品宴……倒是会讨女孩子和小孩子欢心!”
语气酸溜溜的。
管家忍着笑:“公爷,大少爷本事大,也是您的福气啊。”
“福气?”
李善长看着正耐心教李佑怎么用勺子挖冰沙的李祺,
又看看自己面前那碗精致的冰品,悻悻道,“我看他快成万家生佛了!这家里,倒显得我是外人了!”
话虽如此,他还是舀了一大勺冰沙送入口中,那透心的凉意让他也忍不住舒服地叹了口气。
而此时的燕王朱棣,正眉飞色舞地向徐辉祖、常茂等人炫耀:“……你们是不知道!本王在东市口支了个小摊,打着‘御制新冰’的旗号,那生意!
啧啧,火爆得不得了!
一天下来,刨去硝石钱、人工钱,净赚这个数!”
他得意地伸出两根手指。
“二百文?”耿璇猜道。
朱棣鄙夷地摇头。
“二两银子?”汤鼎试探。
“再猜!”朱棣下巴抬得更高。
“难道是……二十两?”常茂瞪大了眼。
“是日赚百两!”
朱棣得意洋洋地宣布,引来一片惊呼。
然而,燕王殿下这“与民争利”的快乐小生意,很快就被一道来自都察院的弹劾奏章,狠狠地拍熄了火苗。
御史的措辞严厉无比:“……燕王朱棣,天潢贵胄,不思进德修业,反操持贱业,贩冰于市井,与升斗小民争蝇头微利,有损天家威仪,败坏朝廷体统!请陛下严加申饬!”
当这道奏章和朱元璋责令他“闭门思过”的口谕一同送到燕王府时,
朱棣看着自己那还没来得及捂热的钱箱子,气得差点把桌子掀了:
“迂腐!本王凭本事赚的钱,怎么就与民争利了?
那些小贩巴不得本王多制冰让他们卖呢!一群老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