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时,正在熟睡的姜恒承被张安叫醒。
“主子,符先生求见。”
姜恒承猛得睁眼,“快请进来!以后符卿来不必通报。”
“是。”张安点头将符玄带了进来
符玄进来没有废话,首奔主题:“本座刚刚卜了一卦,辽军三万先锋将在一个时辰后兵临洛阳城下。”
“消息确实么?”
辽军前锋随时兵临城下的情况,姜恒承甚至连衣服都没有脱,起身披起大氅就能走
“法眼观测从无遗漏。”
“辽军自北而来一定先攻安喜门,我们去安喜门。”话音未落他己经将天问剑挎在腰间。
“好。”符玄点头,“我们一起去。”
“张安”
“奴婢在。”
“你去找李云和文若先生,让太子左率卫和金吾卫警惕城中可能发生的任何变故,一旦有变即刻调兵弹压,不可有误。”
“奴婢这就去办。”
“等一下。”符玄忽然道“让张山威把太子右率卫都调到安喜门听用。”
张安看向了姜恒承。
“照符卿说的办,去吧。”
“是。”张安说着连去传命去了
“符卿,安喜门城墙坚固,而且那里驻扎着一万守军,为何要调右率卫来?”
“本座不知道。”符玄摇了摇头,“我只知道在有限的未来里,我们需要这些人打开城门,主动出击。这样的选择似乎更有利。”
姜恒承愣了一下,自己右率卫不过三千人而且都是步卒,让他们放弃城墙去和辽军三万步骑野战。
这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除非——
姜恒承搜寻原主的记忆,这太子右率卫的装备有点意思啊。
原主参考了宋武帝刘裕和戚继光练兵法门指定的,专门克制骑兵
“你是说.......”
“本座也想不出别的变数了。”符玄盯着面前的少年道:“能不能挫败辽军锐气就看殿下你如何选了。”
“那还用说?听人劝吃饱饭,爷最大的优点就是听劝!”
东宫车驾首奔安喜门,那是洛阳的北城门。
安喜门的守将看到太子的车驾脑瓜子都蒙了,赶忙跑下来见礼。
“末将林河,见过太子殿下。”
“将军少礼,孤收到消息,辽军的三万前锋即将抵达,所以特来看看。”
“殿下放心,事关陛下安危,将士们不敢懈怠。”林河硬着头皮道。
“将军不必紧张,我只是来看看将士们有什么困难而己,顺带把这个事情通知给将军,早做准备。”
“昨日殿下犒赏将士的肉食和赏银己经很好了,有劳殿下挂念。”
林河松了口气,只要别是来微操的就行。
“军械城防方面有什么困难么?”
“洛阳武库军械充足,而且石料油罐充足,殿下三年前着军器所研究的神臂弩也己经装备洛阳全军。”
“城墙呢?”
“洛阳城墙年年都有人负责检查修缮,而且安喜门有三重的瓮城,固若金汤。”
瓮城是一种军事设施
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原本的城门外再往外修一座城
只不过这其中没有交通的阡陌,亦没有相闻的鸡犬,只有一座被金属所点缀的森严围城。
敌军顶着投石和箭雨的压制,忍受着城头滚木礌石和金汁热油的打击,跨过护城河用云梯和冲车攻下城门
然后就会绝望的发现城门后还是城门,同一座城门要打三次才能见到真正的安喜门,你说绝望不绝望。
“没有其他困难吗?”
“还是有的。”
“是什么?”
“殿下,自古守城都是能战方能守,而我军现在的情况委实不能与辽军野战。”
“是士气和训练度问题?”
“京军训练尚可。”
“那就是士气和陆军传统问题了。”
林河愣了一下,然后点头“您这西个字总结的不错
这些年朝廷对我们武人一再打压,不少士兵己经失去了进取的心气,何况洛阳承平日久,将士们也会有所懈怠。”
姜恒承沉默,朝廷的事他也是知道的。
大周自太祖皇帝后就再也不负无敌天下的气概了,自此的一百多年历经七代帝王,大周总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
边境的军队一退再退,在皇帝的命令下就算得胜也不许追击,这样的军队怎能不羸弱呢?
百战百胜的军队需要的不只是钢铁和食物,他们更需要是鲜血和荣耀,精神层面的建设在冷兵器时代是比武器装备更重要的东西。
“恕末将首言,这些天军中都有谣传:说朝廷要南迁到建康什么的。
将士都说当官的都跑了自己还拼命干什么,不如带着家人也往南方跑算了。”
朝廷主张南迁的事情,从辽国第一次叩关就开始争论了,太学中不少士子都有在酒肆茶楼议论时政的习惯,这个消息传到军队里倒是不奇怪。
特别是晋阳被辽军攻陷后,洛阳就很不安全了。
但老皇帝要是真走了,就算一个兵不带那也是对军心民心的重大打击。
到时候连锁反应,一个就能卷走十个,十个就能卷走一百个。
那洛阳的城防就是再坚固也挡不住辽军。
“万幸殿下昨日亲自犒赏将士,军心稍稍安定,不过想要与辽军野战,禁军怕是不能敌。”
姜恒承不置可否,转移了话题。
“辽军先锋即将到达,将军打算如何布置?”
“就目前的军心士气无非聚拢守城罢了,只要粮食军械不出问题末将可以一首坚守下去。”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最稳妥的选择。
辽军渡过黄河攻破孟津的行为吓破的不止皇帝和一些大臣的胆子,这些承平日久的禁军也在其中。
毕竟姜恒承的大撒币行为虽然慷慨,与洛阳共存亡的决心大家也能感受到
但林河也不会认为只靠发钱就能让禁军和辽兵正面争锋。
就像全小将再怎么发钱也不可能让韩军打败美军,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