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句话的时候,于谦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震耳欲聋,宫门外的所有官员全部听到了于谦的话。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叫于谦家伙,如此大胆。
竟然敢当面让皇帝换太子。
朱高烁也傻眼了。
但想想,或许这就是于谦。
他其实也很想认识一下于谦。
这个被记在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经过这些日子天幕之言,连没读过书的老百姓都能看出来,太子朱高炽虽然可靠,但命短。
皇太子朱瞻基也是如此,更别说他的儿子就是个昏君。
汉王跟赵王更是完全靠不住。
如今太子最好的人选就是祁王。
文武百官也都明白,却无人敢多言。
没人敢先将这番言论提出来。
至于那些官大的,更是不会提议祁王即位,原因很简单,他们早就已经选好了支持的人。
显然都不是非嫡非长的朱高烁。
毫无身份,毫无地位的读书人于谦,凭借着于谦这个名字来到了朱棣面前,说出要立祁王当太子,彻底将这层纱窗捅破了。
听见于谦的话,朱棣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审视。
他死死盯着于谦,“你喝了多少酒啊?”
此时的于谦已经是满脸通红。
他确实喝了很多酒。
可他没醉。
正是因为喝了酒,才敢说这番话。
于谦没有回话,朱棣眼神里迸发出杀意。
吓得旁边的胖胖朱高炽赶紧解释道:“于谦突然得知自己的未来之事,突然灌醉自己,也是情有可原!”
朱高炽在给台阶,也是为了稳住朱棣的怒火。
可于谦丝毫不在意,反而以更大的声音继续喝道:“皇帝要杀便杀,今日我于谦到此地已经抱着必死决心,反正我迟早也要死在大明皇帝手中!
“人生自古谁无死!”
言罢,于谦用尽了所有力气,直接瘫坐到地面。
朱棣的脸色铁青。
在场的大臣都被吓得半死。
朱高炽也不敢再多说什么,毕竟于谦一直在触碰老爷子逆鳞。
唯有朱高烁丝毫不担心。
虽然老头杀人不咋眼,但他根本就舍不得杀于谦。
华夏五千年历史,或许也只有朱祁镇敢杀他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
没记错的话,于谦确实以文天祥为学习的榜样。
朱高烁没有开口,而是老老实实的站在旁边看这一场大戏。
“真是个怪人呐!”朱棣淡淡一笑。
“我也不责备你了,你写一首五言古风,能诗否?”
看得出来,此时的朱棣很高兴。
他要考考于谦的能力,也是在给对方台阶下。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能提前得到于谦这样的人,也算是为大孙子提前铺好路了。
但忽然看了眼站在不远处一言不发的朱高烁。
他突然内心又是一阵感慨:“想让于谦辅佐大孙子太难了,老四啊老四,难道说爹真的只能立你当太子吗?”
老四太厉害。
无论他让谁即位,好似最后都逃不出老四的掌控。
突然他眼眸一亮。
老四即便再厉害,到底也是在他死后才敢崭露锋芒。
至少有他在的时候,这天下还乱不了。
老四终究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他打算要狠狠地算计老四。
想到这,朱棣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脸露出满意的笑容。
看到这笑容,在场众人都傻眼了。
不明白朱棣这是什么意思。
脑海里都冒出了可怕的想法。
难道说于谦的话他很满意吗?
想到这,群臣不自主的看向朱高烁。
心中都默默盘算,或许该考虑更换拥护之人。
“陛下,我的诗怕是不应景。”于谦半跪着,摇头回应道。
“但说无妨!”朱棣想到了对付朱高烁的办法,当然要高兴了。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于谦丝毫不惧,他今日来此地,就是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朱棣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去。
之前对于谦执拗的赞扬,没想到反而成了受害者。
“指着和尚骂秃驴?”朱棣强压内心的怒火,在高台之上来回踱步,问道:“是那位官员没有将灾荒报上来吗?”
朱高炽也在旁边帮腔道:“我大明赋税又不高,于谦休得胡说八道,赶紧下去醒酒吧!”
但其实他的内心已经对于谦充满了敬意。
甚至都搞不懂,为什么人可以有种到这个地步。
朱棣跟朱高炽的话,反而是彻底激怒了于谦,借着酒劲,他丝毫不惧,对朱棣怒吼道:
“皇上每次远征,各地方官都要强加赋税,无所不用其极!”
“好,说的好!”
此话一出,寂静的宫门前传来一道附和声。
虽然很小声,但还是有不少人听到。
循声望去,发现居然是汉王,众人不解。
朱高煦此时内心无比喜悦。
老头子不是说怨他当了皇帝,只想着打仗吗?
今天就让于谦这个狂人告诉皇帝,到底谁才是好战之人。
狂妄,这些人都太狂妄了......朱高燧不由得远离朱高煦。
于谦晃晃悠悠的站起身,“愿皇上能收敛好战之心,与民更始,施恩于天下!”
“天下百姓的灾难传不到陛下的耳朵里,就好像天下百姓对祁王的尊崇传不到陛下耳中。”
他一样怕死,只是在他心里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
闻言,朱高炽傻眼了,老爷子或许不会杀于谦,但显然是动怒,他是真心欣赏于谦,但现在也不敢再多言。
果然这番话彻底激怒了朱棣。
“你个小小的于谦,又怎么懂朕的雄才大略,北方边患不除,大明难以长治久安,后世的蒙古草原各部对我大明的野心,难道你还看不清么?”
“迂腐的儒生!”
“北方之乱,朕必除之!”
朱棣心意已决,他的内心同样有怒火无法宣泄。
这些天听到自己死后,瓦剌的所作所为,更是坚定他彻底解决北方的困境的决心,可却一时间想不到好办法。
“既然你说天下百姓都说祁王雄才大略,那朕就听你们的,让朱高烁带兵北征,看看他能不能为大明开百年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