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的清晨依旧清亮,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课桌上,孩子们翻书的声音此起彼伏。夏灵站在讲台边,看着这一切,心里踏实了许多。昨夜说明会后,家长们的态度明显转变,学堂的声誉也渐渐稳固下来。
可她知道,那些不怀好意的人不会轻易罢休。
果然,第二天一早,林婉儿又气冲冲地跑来办公室:“夏老师,门口又贴了大字报!这次更过分,说咱们学堂教坏女娃子,还说什么‘女子识字多了就容易造反’。”
夏灵眉头微皱,放下手中的教案,快步往门口走去。果然,一张比上次还要大的纸张贴在学堂正门墙上,字句刺眼、言辞激烈,甚至夹杂着一些侮辱性的语句。
门口己经围了不少人,有家长、有街坊邻居,还有几个打扮得像读书人的中年男人,正站在那儿高谈阔论,煽风点火。
“你们看看这学堂都教些啥?整天让女娃子念书写字,谁家媳妇要是这么能说会道,那还了得?”其中一个穿长衫的男人摇头晃脑地说。
另一个则摆着手道:“是啊,女人还是安分守己的好,哪天闹出什么乱子来,吃亏的还不是自己家人。”
人群中有几位家长己经开始面露迟疑,低声议论起来。
夏灵走上前,目光扫过那张大字报,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这张纸是谁贴的?有没有人亲眼看见?”
人群中没人回答,只有几个人互相看了看,眼神闪躲。
“既然没人承认,那就请各位先别急着下结论。”她笑了笑,“我们学堂办得好不好,不是几张纸说了算的,而是靠事实说话。”
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犹豫开口:“可是……这些话听起来挺吓人的。”
“我理解您的担忧。”夏灵点头,“但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人要贴这种东西?他们害怕的是什么?”
那位母亲愣了一下,没说话。
“他们怕的,是我们给了女孩们选择人生的权利。”夏灵声音坚定,“她们可以学知识、学技能,将来不一定非要依附别人生活。”
这话一出,周围不少人开始点头,原本有些动摇的家长也开始重新思考。
“你们愿意不愿意让孩子来上学,我们都尊重。”夏灵继续说道,“但我们绝不会因为几张匿名的大字报,就放弃我们的信念。”
她转身对林婉儿低声交代:“去查一下这张纸是从哪家铺子印的,还有,看看有没有人在附近留下什么东西。”
林婉儿点点头,迅速离开。
人群慢慢散去,那两个煽动的男子见状也不再逗留,灰溜溜地走了。
回到办公室后,夏灵立刻召集了几位骨干教师开会。
“这次的事和上次不同。”她开门见山,“对方不仅想制造舆论,还想激起社会对我们的反感。我们必须正面回应,不能让他们牵着鼻子走。”
“要不报警吧?”许墨提议。
“暂时还不用。”夏灵摇头,“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他们带节奏。”
她顿了顿,目光沉静:“我想联系几家报社,邀请记者来采访,把我们学堂的真实情况公之于众。”
“现在报纸大多偏向传统势力。”一位老师担忧地说,“恐怕不容易。”
“我知道。”夏灵点头,“所以我得亲自去谈。我们要找的是相对中立、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
当天下午,夏灵便带着林婉儿和许墨一起走访了几家本地报纸的编辑部。
第一站并不顺利,对方听说是关于学堂的报道,首接推脱说最近稿子排满了,没时间安排采访。
第二家倒是接待了他们,但负责人却委婉表示:“我们也收到过一些读者来信,反映学堂的做法不合时宜……”
“所以您愿意亲自来看一眼吗?”夏灵微笑,“让我们带您参观,让您亲眼看看我们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听听她们的故事。”
负责人迟疑片刻,最终答应抽空过来一趟。
接下来的几天里,夏灵一边安排课堂展示内容,一边让老师们准备接受采访的发言稿。学生们也被动员起来,练习朗读课文、手工制作,力求展现出学堂最好的一面。
终于,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三家报社的记者陆续抵达学堂。
夏灵亲自带领他们参观教室、图书馆,介绍教学理念,并安排了几位学生现场分享自己的经历。
一位叫小芸的女孩站起来,声音清脆而坚定:“以前家里人说我念再多书也没用,早晚得嫁人。但现在,我学会了写信、算账,还能给别人讲道理。我不怕他们再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因为我己经证明给他们看了,我能行。”
记者们听得频频点头,纷纷记录下她说的话。
另一名老师也补充道:“我们教的不只是知识,更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女孩子,将来可以做老师、做医生、做商人,甚至是领导者。”
采访结束之后,几家报社陆续刊登了关于学堂的报道,图文并茂,真实展现了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积极面貌。
很快,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家庭也开始考虑送女儿来上学。
而那几家曾经贴大字报的传统家族,见事情反而起了反效果,只好偃旗息鼓,不敢再轻举妄动。
几天后的傍晚,夏灵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份刚送到的报纸,上面登载了一篇名为《新式学堂里的新女性》的文章,配图正是学生们认真听课的模样。
她轻轻一笑,将报纸合上,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
这时,林婉儿敲门进来,递给她一封信:“夏老师,这是从报社那边转来的,说是有人留言支持你。”
夏灵接过信,打开一看,是一封来自普通读者的手写信:
“夏老师,我是一名纺织厂女工,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很感动。我也希望我的女儿能有这样上学的机会。谢谢您为女孩子们争来的这条路。”
她看完,眼眶微微发热,却笑了。
这一刻,她忽然觉得,所有努力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