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夏灵己经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捏着针线,飞快地缝着最后一枚风铃。屋子里堆满了材料和半成品,空气中弥漫着木屑和布料的清香。
自从上次风波之后,她的生意反倒更红火了。顾客们似乎被她那股子认真劲儿打动,不仅照常来买,还带上了朋友、邻居,甚至有人专门从城西赶来。
“这东西看着不打眼,可就是让人心里踏实。”一位老太太边挑边跟旁边人说,“你瞧这做工,比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强多了。”
夏灵听着这些话,嘴角微微。她知道,自己熬过的每一个夜晚,流过的每一滴汗,都值得。
她把最后一件风铃放进竹篮,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门口的油灯还没熄,映得她影子拉得很长。
今天的集市,注定又是一场硬仗。
到了摊位前,她刚支好棚子,就听见身后传来声音:“小夏,今天还有没有那种挂钥匙的小袋子?我孙子天天念叨呢。”
她转头一看,是街口开杂货铺的陈婆婆,连忙应声:“有有有,您稍等,我这就拿给您。”
才放下包,赵大娘也来了,手里拎着一兜热腾腾的糖糕:“给你带的,趁热吃。”
夏灵笑着接过,一边拆一边问:“您怎么这么早?”
“我这不是怕你这儿排队排到街口去嘛。”赵大娘摆摆手,压低声音,“听说今儿个东街刘婆子家闺女也要来买,说是送人的伴手礼。”
夏灵听了只是笑笑,没多说什么。她知道,现在的她己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小姑娘了。
摊位一摆好,果然不出所料,人群很快就围了过来。
“我要这个!”一个小姑娘踮脚指着一个绣着小花的香囊。
“这个能装多少东西?”一个中年男人拿起一个布袋翻来覆去地看。
“七天无理由退换,支持售后,对吧?”有个戴眼镜的妇人特意凑近看反馈簿。
夏灵忙得脚不沾地,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她一边递货一边登记编号,还得抽空回答各种问题。
“各位乡亲,咱们按号来啊,先来的先选。”她提高了音量,“后面的也不用着急,今天一定都能买到。”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笑声,气氛轻松了不少。
卖豆腐的老李路过,冲她竖了个大拇指:“小夏,你这摊子,现在可真是集市上的招牌了。”
她笑着点头,心里却清楚,这只是开始。
为了应对供不应求的局面,她昨晚又调整了一遍制作流程。把一些简单的工序标准化,比如裁剪、缝边、打孔这些步骤,都可以由别人代劳。她只负责核心设计和质检。
这样一来,效率提升了不少。虽然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但至少能满足一半的需求量。
她还在摊位旁安排了一个帮忙接待的姑娘——林婉儿。这女孩聪明伶俐,学东西快,说话也得体,帮了她不少忙。
“这位大哥,您可以扫码预定下一批货。”林婉儿正拿着纸笔给一位顾客介绍,“我们下周三就能出新一批。”
那位顾客点点头:“行,那我预定了两个。”
夏灵在旁边看了眼,心里满意。她早就打算做预订系统了,没想到林婉儿自己就摸索出来了。
临近中午,人潮稍微散了些。夏灵正低头整理订单,忽然听见一个清朗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请问,还有这种蝴蝶结发夹吗?”
她抬头一看,是个穿着蓝布衫的年轻人,眉目清秀,举止文雅。她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是沈逸尘!
他今天穿得低调,但气质依旧出众。站在人群中,像一棵挺拔的树,不张扬却格外引人注目。
“有。”她稳住情绪,从箱子里取出一个发夹递过去,“这是最新款,手工缝制的。”
沈逸尘接过,仔细看了看,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做得真精致。”
夏灵笑了笑:“谢谢夸奖。”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沈逸尘忽然开口:“我想跟你谈谈合作的事。”
她点点头:“好,不过现在有点忙,要不……你下午再来?”
“可以。”他将发夹放回原处,转身离开时,目光扫过她身后的客户反馈簿,唇角微扬。
夏灵继续忙着接待客人,心却有些乱。她不知道沈逸尘想谈什么,但她隐隐觉得,自己的事业,也许要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
傍晚收摊时,她数了数今天的收入,脸上终于露出轻松的笑容。
“小夏,你这摊子,我看以后得租个店面才行。”赵大娘一边收拾一边说。
“我也正考虑这事。”夏灵应道。
林婉儿在一旁插嘴:“我觉得咱们可以招几个帮工,分批生产,还能扩大品类。”
夏灵眼睛一亮:“这个主意不错。”
她们一边聊着一边收拾东西,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就在她们准备离开时,一个身影再次出现在摊位前。
是沈逸尘。
“方便聊聊吗?”他问。
夏灵点头:“当然。”
他们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夏灵望着他:“你想谈什么合作?”
沈逸尘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轻轻推到她面前:“这是我草拟的合作方案,希望你能看看。”
她展开纸张,上面写着详细的计划:产品升级、品牌包装、销售渠道拓展……每一条都清晰明了,思路新颖。
她抬起头,眼神里带着惊讶和好奇:“你真的愿意帮我?”
沈逸尘微笑:“不是帮你,而是和你一起做。”
晚风吹过,拂起他的衣角,也吹动了她的心弦。
这一刻,夏灵突然意识到,属于她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她低头看着那份合作书,指尖轻轻着纸张边缘,轻声道:
“你觉得,我们该从哪儿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