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兰手里的铲子差点掉在地上:"我?去省里发言?"
"别紧张,就是讲讲你的创业经历。"刘局长拍拍她的肩,"现在中央提倡解放思想,你们这些敢闯敢干的年轻人,正是新时代需要的榜样!"
送走刘局长一行,姜晓兰还沉浸在震惊中。程卫东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水:"省城啊,好事。"
"可我..."姜晓兰压低声音,"我连身份证都没有,怎么去省城?"
程卫东挑了挑眉:"刘局亲自带队,谁敢查?再说..."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你现在是'姜晓兰',有户口本的。"
姜晓兰这才想起,原主确实是有农村户口的。她长舒一口气,又投入到忙碌中。
中午的人流比早上还多。除了工人,还有不少闻讯而来的街坊邻居。西张桌子根本不够坐,很多人买了带走,或者干脆蹲在门口吃。姜晓兰准备的五十斤面粉、二十斤肉馅全部售罄,连酸辣汤的底料都刮得干干净净。
"明天得多准备一倍。"程卫东边数钱边说,"不,两倍。"
姜晓兰揉着酸痛的手腕,看着桌上堆成小山的零钱,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今天收入多少?"
"毛收入六十八块五,"程卫东拨弄着算盘,"扣除成本,净赚三十出头。"
姜晓兰瞪大眼睛——这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而且还是在物价极低的1979年!
收拾完店面己是傍晚,两人累得连话都不想说了。程卫东坚持送姜晓兰回村,自行车骑得比往常慢了许多。
"程大哥,分成的事..."姜晓兰犹豫着开口。
"按之前说的,三七分。"程卫东头也不回,"不过我那份先放着,店里还需要添置东西。"
姜晓兰心里一暖。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她发现程卫东虽然外表冷硬,内心却比谁都细腻。从帮她解围到张罗店面,事无巨细都考虑周全。
"对了,"程卫东突然说,"明天开始我住店里。"
"啊?"姜晓兰一愣。
"晚上得有人看店,"程卫东解释道,"再说我那个宿舍太远,来回不方便。"
姜晓兰这才想起程卫东平时住在运输队的集体宿舍。店里后面确实有个小隔间,原本是堆放杂物的,收拾出来住人没问题。
"那...我给你准备被褥。"她小声说。
回到知青点,姜晓兰破天荒地没急着进空间准备材料,而是躺在床上发呆。今天发生的一切像做梦一样——营业执照、开业大吉、省城座谈会...短短一个月,她从个前途渺茫的知青变成了个体经营者,这变化快得让人眩晕。
"姜晓兰!"王丽的声音突然在耳边炸响,"李队长找你!"
姜晓兰一个激灵坐起来,发现天己经黑了。屋里点着煤油灯,王丽站在床边,表情复杂。
"什么事?"姜晓兰警觉地问。
"不知道,"王丽撇撇嘴,"不过来了个当兵的,开吉普车那种。"
姜晓兰赶紧整理了下衣服出门。院子里,李队长正和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说话,态度恭敬得不像话。看到姜晓兰出来,李队长立刻招手:
"晓兰啊,这位是县武装部的张干事,找你有事。"
张干事二十出头,娃娃脸,但身姿笔挺,一看就是军人:"姜晓兰同志?程副连长让我给你送点东西。"
他递过一个军用挎包,沉甸甸的。姜晓兰接过来一看,里面是几本菜谱、一叠粮票和一张纸条。纸条上龙飞凤舞地写着:"菜谱从图书馆借的,粮票先用着。明早六点接你。程。"
"谢谢张干事,"姜晓兰把挎包抱在胸前,"麻烦您跑一趟。"
"不麻烦!"张干事敬了个礼,"程副连长是我的老领导,应该的!"
送走张干事,李队长的态度更加和蔼了:"晓兰啊,以后有事尽管说,别客气..."
回到屋里,三个女知青齐刷刷地盯着她,眼神各异。王丽终于忍不住问:"姜晓兰,你什么时候认识这么多当兵的?"
姜晓兰把挎包放到床上,轻描淡写地说:"我表哥的战友。"
"你表哥不是运输队的吗?怎么又成副连长了?"王丽不依不饶。
"退伍了呗。"姜晓兰懒得解释,拿着脸盆出去打水。
洗漱回来,三个女生还在窃窃私语,但没人再敢当面质问她。姜晓兰躺在床上,借着煤油灯的光翻看程卫东送来的菜谱——《北方面点制作》、《家常菜100例》、《大众食谱》...都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实用书籍,有些页面还留着程卫东的批注。
"真是个细心的人..."姜晓兰轻声自语,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第二天天没亮,姜晓兰就起床准备了。她把空间里的食材全部取出,又按照菜谱尝试做了几样新点心——芝麻烧饼、糖油饼和咸酥饼。这些在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小吃,现在做出来绝对能让人眼前一亮。
程卫东准时出现在村口,看到姜晓兰拎着的大包小包,赶紧上前接过:"这么多?"
"试了几样新品。"姜晓兰兴奋地介绍,"一会儿你尝尝。"
到了店里,程卫东果然对芝麻烧饼赞不绝口:"这个好!又香又甜,工人肯定喜欢。"
早上的生意比昨天还火爆。新推出的几样点心大受欢迎,尤其是芝麻烧饼,不到两小时就卖光了。姜晓兰忙得脚不沾地,程卫东也一刻不停地招呼客人、收拾碗筷。
"兰姐,你这手艺绝了!"一个常客边吃边夸,"比省城大饭店的点心还地道!"
姜晓兰谦虚地笑笑,心里却乐开了花。前世的美食博主经验果然派上了用场,她知道如何调配口味才能抓住食客的胃。
中午时分,一个意外的客人出现了——周志强。他今天穿了件灰色中山装,梳着油光水亮的大背头,手里盘着两个核桃,慢悠悠地踱进店里。
"周经理。"程卫东立刻警觉起来,挡在姜晓兰前面。
"别紧张嘛,"周志强皮笑肉不笑地说,"听说这儿开了家小吃店,我来尝尝鲜。"
姜晓兰强作镇定:"周经理想吃点什么?"
周志强扫视了一圈菜单,随手点了两样。姜晓兰亲自下厨,特意多加了些料。不管这人来意如何,开门做生意总不能赶客。
"味道不错。"周志强慢条斯理地吃着,眼睛却一首盯着姜晓兰,"小姜同志,有没有兴趣来国营饭店当厨师?工资翻倍。"
程卫东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姜晓兰不卑不亢地回答:"谢谢周经理好意,但我自己当老板习惯了。"
"呵,个体户能干多久?"周志强冷笑,"政策一变,你们这种小摊子第一个关门。"
"这就不劳周经理操心了。"程卫东插话,声音冷得像冰。
周志强眯起眼睛,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最后定格在墙上挂着的营业执照上。他站起身,掸了掸衣襟:"年轻人,别太得意。县里我认识的人,比你们想象的多得多。"
说完,他甩下一张五块钱钞票,扬长而去。
店里一时鸦雀无声。姜晓兰的手微微发抖,铲子差点掉在地上。程卫东拍拍她的肩:"别怕,有刘局在,他不敢怎么样。"
姜晓兰点点头,但心里明白,周志强这种地头蛇不会轻易罢休。未来的路,恐怕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