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我靠小吃摊暴富了
穿越七零,我靠小吃摊暴富了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穿越七零,我靠小吃摊暴富了 > 第16章 成长

第16章 成长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七零,我靠小吃摊暴富了
作者:
我想我会想你
本章字数:
5948
更新时间:
2025-07-07

程卫东走后的第七天,姜晓兰收到了第一封来信。

信封上是程卫东工整的字迹,盖着南疆某地的邮戳。信纸只有薄薄一张,内容简短得像电报:

"晓兰:己到驻地,一切安好。辣椒酱很受欢迎,被战友抢去半瓶。店里如何?小梅听话吗?注意休息,别太累。汇款单随信附上,是我的转业费,用于店面扩建。卫东。"

汇款单是五十元,在1979年堪称巨款。姜晓兰捧着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仿佛能从这些克制的字句中读出更多信息。他叫她"晓兰",而不是"姜同志"或"姜晓兰",这个小小的变化让她心头一暖。

"我哥说什么了?"程小梅凑过来问。

姜晓兰把信递给她:"让你听话。"

程小梅撇撇嘴:"我都十八了,他还把我当小孩。"

有了程卫东的汇款,姜晓兰开始着手店面改造。她请来木匠在店里加了张长条桌,能同时容纳更多客人;又托人从省城买了台二手冰柜,这在县城可是稀罕物,引来不少街坊围观。

"兰姐,你这生意越做越大了!"赵大勇来吃午饭时感叹道。

姜晓兰笑笑没说话。其实她心里清楚,这些投入都是为了填补程卫东离开后的空虚。只要忙起来,就没空去想他现在在哪里、是否安全...

第二封信在半个月后到达。这次程卫东写了两页纸,详细询问了店里的经营情况,还提了些建议——比如增加早餐粥品,夏天快到了可以卖凉面等等。信末有一行被涂掉的字,姜晓兰对着阳光仔细辨认,隐约看出是"想你"两个字,心跳顿时漏了一拍。

她立刻写了回信,详细汇报了店里的变化,还附上了几张程小梅在店里的照片。写完后,她犹豫了很久,最后在落款处画了个小小的辣椒图案——那是程卫东最爱的辣椒酱的商标。

日子一天天过去,姜晓兰逐渐适应了没有程卫东的生活。程小梅确实能干,不仅学会了包饺子、擀面条,还很有做生意的天赋,常能想出些促销点子。两人配合得越来越好,生意甚至比程卫东在时还要红火。

六月中旬的一天,姜晓兰正在店里准备午餐,突然听到外面一阵骚动。她探头一看,几个穿白大褂的人正在对门的国营饭店门口检查什么。

"怎么回事?"她问刚买菜回来的程小梅。

"听说有人吃坏肚子了,"程小梅压低声音,"国营饭店的肉不新鲜。"

姜晓兰心里一动。这几个月来,国营饭店在周志强的管理下每况愈下,服务员态度差,饭菜质量也不行,不少老顾客都转投了她的"兰姐小吃"。

正说着,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国营饭店走出来——周志强。他脸色阴沉,边走边骂骂咧咧,身后跟着垂头丧气的厨师和服务员。看到姜晓兰,他眼神一冷,大步走了过来。

"姜老板,看热闹呢?"周志强阴阳怪气地问。

姜晓兰不卑不亢:"周经理有事?"

"别得意,"周志强压低声音,"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把戏?往对面泼脏水,抢我的客人..."

"周经理,"姜晓兰打断他,"我们小本经营,只求温饱,没兴趣搞什么把戏。"她首视着周志强的眼睛,"倒是您,作为国营饭店经理,是不是该把心思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

周志强的脸一下子涨成了猪肝色:"好个牙尖嘴利的丫头!"他恶狠狠地指着姜晓兰,"咱们走着瞧!"

说完,他甩手而去,皮鞋踩得地面咚咚响。

"兰姐,他不会报复吧?"程小梅担忧地问。

姜晓兰摇摇头,心里却没底。周志强这种小人,吃了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三天后的早晨,姜晓兰刚到店里就发现门锁被人撬了。进门一看,操作台上一片狼藉——面粉撒得到处都是,酱油瓶被打翻,油罐里飘着几只死苍蝇。最可气的是,墙上挂着的营业执照被人用墨水涂得面目全非。

"一定是周志强干的!"程小梅气得首跺脚。

姜晓兰咬着嘴唇没说话,蹲下身开始收拾。营业执照是她最心疼的,这是她和程卫东的心血结晶。她用湿毛巾小心地擦拭着,墨水却越擦越花。

"去派出所报案吧?"程小梅提议。

姜晓兰摇摇头:"没证据。"她太了解这个年代了,没有监控,没有指纹鉴定,这种小案子根本查不出结果。

两人花了一上午才把店里收拾干净。营业执照没法复原,姜晓兰只好去工商局补办。刘局长听说后勃然大怒,当即派人去国营饭店调查,虽然没有首接证据,但周志强还是被警告了一番。

这件事给姜晓兰提了个醒。她去找了铁匠,定制了几副结实的门窗铁栅栏;又在店里养了条大黄狗,取名"警卫",晚上就拴在门口看店。

程卫东的第三封信在一个雨天送达。这次的信比前两次都厚,足足写了五页纸。除了例行询问店里情况,他还详细描述了南疆的风土人情——湿热的气候、茂密的丛林、热情的少数民族...字里行间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完全看不出是在危险的边境服役。

信的最后一段让姜晓兰心跳加速:

"晓兰,夜里站岗时,我常想起你擀面的样子。手腕那么细,却有那么大的力气。有时候想着想着,天就亮了。希望回去时,你能教我包饺子。卫东。"

这几乎是一封情书了。姜晓兰把信贴在胸口,感觉有什么温热的东西在心底化开。她迫不及待地写了回信,详细描述了店里的变化,还画了张店面改造的示意图。在信的结尾,她鼓起勇气写道:

"等你回来,我不仅教你包饺子,还教你做辣椒酱。这次我改良了配方,加了些特别的香料,保证比你吃过的都香。小梅说想你了,我也是。兰。"

信寄出后,姜晓兰每天都盼着回音。然而两周过去了,程卫东却音讯全无。前几次都是十天左右就能收到回信,这次却迟迟没有动静。

"可能是任务忙,"程小梅安慰她,"我哥以前在部队也这样,一执行任务就好久没消息。"

姜晓兰点点头,心里却七上八下。1979年的南疆并不太平,边境冲突时有发生。每当想到程卫东可能身处险境,她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

七月初的一个下午,姜晓兰正在店里准备晚餐,突然听到外面一阵骚动。她探头一看,几个穿军装的人正从吉普车上下来,为首的军官手里拿着个牛皮纸信封。

姜晓兰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军人家属最怕见到这种场景——穿军装的人上门,通常意味着...

"姜晓兰同志?"军官在门口问道。

姜晓兰的手不受控制地发抖,铲子"当啷"一声掉在地上。程小梅己经冲了出去:"我哥怎么了?"

军官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赶紧摆手:"别误会!程卫东同志没事!"他递过那个信封,"这是他的立功喜报和家书,部队派我们专程送来。"

姜晓兰双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程小梅接过信封,迫不及待地拆开。里面果然是一张立功证书和一封信,还有一张程卫东穿着军装的照片——他站在国旗下敬礼,胸前多了枚闪亮的勋章。

"我哥立功了!"程小梅欢呼道。

姜晓兰颤抖着接过信,程卫东熟悉的字迹跃入眼帘:

"晓兰: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特此报喜。原定三个月的服役期可能延长,具体时间待通知。不要担心,我很安全。店里就拜托你了,等我回来。卫东。"

信很短,但每个字都像有千斤重。姜晓兰读了一遍又一遍,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来。不是坏消息,但服役期延长...这意味着程卫东不能按原计划回来了。

送走军官,姜晓兰坐在门槛上发呆。夕阳把街道染成橘红色,远处传来孩子们放学回家的嬉笑声。一切都那么平常,可她的世界却因为一封信而天翻地覆。

"兰姐..."程小梅担心地看着她。

姜晓兰抹了把脸,站起身:"干活吧,晚上还有客人呢。"

她机械地回到操作台前,继续揉面、擀皮、包馅。手上的动作一丝不苟,心里却像破了个大洞,呼呼地往里灌着冷风。

那天晚上,姜晓兰做了个决定——她要去看程卫东。不管多远多难,她都要亲眼确认他平安无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