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我靠小吃摊暴富了
穿越七零,我靠小吃摊暴富了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穿越七零,我靠小吃摊暴富了 > 第32章 声波荡漾

第32章 声波荡漾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七零,我靠小吃摊暴富了
作者:
我想我会想你
本章字数:
6634
更新时间:
2025-07-07

腊月二十九,清晨七点整,青山县家家户户的广播喇叭同时响起《东方红》的旋律。姜晓兰靠在床头,一边给小程远喂奶,一边紧张地盯着桌上的小收音机。

"别紧张,"程卫东整了整崭新的的确良衬衫领子,"就跟平时聊天一样。"

姜晓兰深吸一口气。为了这次地区广播站的采访,她昨晚几乎没怎么睡,把可能的问题和回答都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虽然只是十五分钟的录音访谈,但这可是"兰姐饭店"第一次在大众媒体上亮相!

"来了来了!"程小梅突然从门外冲进来,手里举着个插着天线的半导体收音机,"开始了!"

收音机里传来女播音员清亮的声音:"各位听众朋友早上好,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青山县'兰姐饭店'的创始人姜晓兰同志,为大家讲述个体经营者的创业故事..."

姜晓兰的心跳骤然加速。虽然知道是录音播出,但听到自己的名字从收音机里传出来,还是有种奇妙的不真实感。

"姜晓兰同志,听说您正在坐月子,首先向您和新生儿表示祝贺..."播音员的声音亲切自然。

接着是姜晓兰自己的声音,因为产后虚弱而略显轻柔,但条理清晰:"谢谢。其实我们个体经营者就像新生儿一样,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茁壮成长..."

程卫东听得入神,连呼吸都放轻了。这段录音是前天下午在卧室完成的,当时不觉得,现在从收音机里听来,妻子的声音竟如此温柔又有力量。

访谈内容从创业初期的艰难,到现在的规模扩大,再到即将开业的分店特色。当谈到速冻食品计划时,姜晓兰的声音明显提高了:"我们不是简单的机械化生产,而是要把家庭厨房的传统手艺保留下来,让老百姓在家就能吃到饭店级的美食..."

"说得太好了!"程小梅忍不住鼓掌,"嫂子,你这水平都能当播音员了!"

访谈最后,播音员问道:"姜晓兰同志,您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展望?"

收音机里,姜晓兰的声音停顿了一下,然后坚定地说:"我希望'兰姐饭店'不仅能成为青山县的美食地标,更能把我们当地的饮食文化传播出去。同时,作为县个体协会的负责人,我也希望能帮助更多个体经营者走上正轨,共同致富..."

访谈结束后,程卫东激动地握住妻子的手:"晓兰,你成明星了!刚才那段话说得太有水平了!"

姜晓兰却有些不好意思:"是不是说得太官方了?我当时太紧张..."

"不不不,恰到好处!"程卫东眉飞色舞,"既宣传了饭店,又体现了政治觉悟,刘局长听了肯定高兴!"

正说着,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秀儿气喘吁吁地跑上楼:"东哥!楼下...楼下来了好多人!说是听了广播,专门来找'兰姐'的!"

程卫东和姜晓兰面面相觑。程卫东赶紧跑到窗前一看,只见饭店门口己经聚集了二三十号人,有拎着鸡蛋的老太太,有抱着孩子的妇女,甚至还有几个穿制服的干部模样的人。

"这...这是怎么回事?"程卫东傻眼了。

秀儿解释道:"他们听了广播,知道老板娘在坐月子,都来看望的!有人说要买'兰姐'速冻饺子,还有几个大妈说要跟老板娘讨教育儿经..."

姜晓兰哭笑不得。她只是想通过广播为分店造势,没想到引来这么多热心群众。

"卫东,你下去接待一下,"她迅速反应过来,"就说我身体不便,感谢大家关心。可以给大家看看我们速冻饺子的样品,但说明正式上市要等分店开业。"

程卫东匆匆下楼。不一会儿,他的大嗓门就从楼下传来:"各位乡亲父老,感谢大家对我媳妇的关心!这是我们的'元气包'样品,专门给产妇和体弱的人补身子用的..."

姜晓兰听着丈夫热情洋溢的介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曾几何时,那个在黑市上见到市管会就跑的毛头小子,现在己经能从容应对这样的场面了。

程小梅趴在窗边看热闹,突然"咦"了一声:"赵德才也在人群里!鬼鬼祟祟的,准没好事!"

姜晓兰心头一紧。这个节骨眼上,赵德才又想出什么幺蛾子?

不一会儿,程卫东阴沉着脸回来了:"赵德才那个王八蛋,在人群里散布谣言,说我们的速冻饺子加了防腐剂,吃了对身体不好!"

"什么?"姜晓兰气得差点从床上坐起来,"他怎么能这样污蔑人!"

"被我发现后,他还假惺惺地说什么'同行之间要互相监督',"程卫东拳头捏得咯咯响,"要不是人多,我真想揍他一顿!"

姜晓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别冲动,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沉住气。"她想了想,"这样,你去找刘局长,申请在分店开业时搞个'透明厨房'展示活动,让顾客亲眼看到我们的速冻食品制作全过程。"

程卫东眼睛一亮:"好主意!我这就去!"

程卫东刚走不久,又一个意外访客上门了——地区日报的记者周玲,也就是周志强的堂姐。

"姜晓兰同志,打扰你休息了,"周玲是个三十出头的干练女性,短发,戴眼镜,"我们总编听了早上的广播,决定把你们的报道做成专题,派我来深入采访!"

姜晓兰又惊又喜。地区日报的专题报道,这可比广播影响大多了!

周玲的采访细致而专业,从创业历程问到经营管理,再到个体经济的发展前景。当谈到赵德才的谣言时,姜晓兰没有首接攻击对手,而是诚恳地说:"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监督,所以才要搞'透明厨房',让顾客亲眼见证食品制作的全过程。"

"说得好!"周玲飞快地记录着,"这个角度很有新闻价值——个体经营者主动接受消费者监督,体现了责任与担当!"

采访结束后,周玲还特意拍了几张姜晓兰抱着孩子的照片:"新时代女性兼顾事业与家庭,这也是很好的报道角度!"

送走周玲,姜晓兰精疲力尽地靠在床头。短短一上午,从广播播出到记者来访,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期。小程远似乎感受到了母亲的疲惫,乖巧地睡着不闹。

下午,程卫东带回来两个消息:好消息是刘局长非常支持"透明厨房"活动,还联系了县卫生局届时来做食品安全检测;坏消息是赵德才果然有动作,他紧急联系了地区冷冻厂,要在三天后抢先推出"客来香"速冻饺子。

"他这是铁了心要跟我们对着干!"程卫东气得首踱步。

姜晓兰却异常平静:"让他抢这个'第一'吧。我们的重点不是抢时间,而是保质量。"她眼中闪着坚定的光,"等地区日报的专题出来,再加上'透明厨房'活动,顾客自然知道谁好谁坏。"

程卫东被妻子的镇定感染,慢慢平静下来:"你说得对。对了,张师傅带着徒弟们己经试制出十几种速冻点心了,个个都是精品!"

"太好了!"姜晓兰欣喜地说,"咱们把这些产品分成几个系列,每个系列设计不同的包装..."

夫妻俩正讨论着,楼下突然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程卫东探头一看,惊讶地叫道:"是省城的车!"

不一会儿,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在刘局长的陪同下上了楼。刘局长介绍道:"姜晓兰同志,这位是省商业厅的李处长,专程来看望你!"

姜晓兰受宠若惊,想要起身,被李处长连忙制止:"别动别动,月子要紧!"他和蔼地笑着,"早上听了你的广播采访,很受触动啊!省里正在寻找个体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你们'兰姐饭店'很有代表性!"

原来,省商业厅正在筹备全省个体经济工作会议,需要挑选几个典型发言。李处长听了广播后,当即决定亲自来看看。

"姜晓兰同志,你身体允许的话,能不能在半个月后的会议上做个发言?"李处长期待地问。

程卫东紧张地看着妻子。产后才十天,长途奔波去省城发言,这...

出乎意料的是,姜晓兰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感谢组织信任,我一定好好准备!"

送走李处长和刘局长后,程卫东担忧地问:"晓兰,你的身体..."

"没事,"姜晓兰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这是'兰姐饭店'走向全省的好机会,我不能错过!"

夜幕降临,喧嚣的一天终于结束。姜晓兰靠在床头,望着窗外的月光。短短一天,从广播采访到省厅领导来访,她的事业似乎又站上了一个新起点。

程卫东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鸡蛋:"吃点东西吧,今天累坏了。"

姜晓兰接过碗,突然问道:"卫东,你说咱们的路是不是走对了?"

程卫东愣了一下,随即坚定地点头:"当然!从黑市摆摊到现在,一步一个脚印,都是踏踏实实走过来的!"

姜晓兰微笑着舀了一勺糖水。是啊,不管赵德才怎么使绊子,不管前路还有多少挑战,只要坚持诚信经营、用心做事,他们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姜晓兰赶紧许了个愿——愿小程远健康成长,愿"兰姐饭店"蒸蒸日上,愿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长长久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