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星尘来信
镜湖的晨雾里,砚的指尖划过水面,星尘水晶在我颈间忽然泛起微光。他递来一枚透明薄片,上面浮动着源世界特有的光纹:“主世界的秋分,对应源世界的‘溯光节’,他们允许你作为‘特殊访客’短期停留。”
薄片映出我的倒影,细边眼镜下的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三个月来,砚用源世界的基础理论给我“补课”,此刻掌心的薄片正将主世界的语言转化为源世界的信息流——那是他熬夜编写的“临时适配程序”。
“要带相机吗?”我摸着背包侧袋,老式胶片机是我的底气。
砚笑起来,风衣下摆被晨风吹得扬起:“他们准备了‘非涉密级’的影像接口,不过……我更想先带你看‘云街’的日出。”
第二章:初入源世界
穿越的瞬间像沉入温软的光河。当我再次睁眼,镜湖的芦苇荡变成了悬浮在半空的绿植幕墙,淡紫色的“云朵”正缓缓流过金属穹顶。
“这是‘生态穹顶区’,模拟主世界的气候带。”砚牵着我的手走过透明步道,脚下是流动的光轨,“看那边——”
他指向远处,三辆流线型的银色载具正贴着“云层”滑行,车身上的全息广告映出会说话的花朵。我下意识举起相机,却发现胶片机在镜头里变成了半透明的虚影。
“源世界的物理规则会轻微排斥主世界的固态物质。”砚从口袋里拿出一枚硬币大小的装置,“戴上这个‘锚定器’,你的相机就能暂时‘显形’。”
硬币贴在相机底部的瞬间,取景器里的世界忽然变得清晰——那些悬浮的建筑、发光的植物,都成了镜头里跃动的色彩。
第三章:云街的早餐
砚带我走进一家悬浮在二十米高空的咖啡馆。桌面是一整块透明玻璃,下方是川流不息的“光轨车道”。
“老样子?”穿银灰色制服的侍者对砚微笑,指尖在桌面划出一道蓝光,三份悬浮在半空的早餐便飘了过来:泛着热气的“能量粥”像凝固的星河,面包片上印着主世界的枫叶图案。
“这是用‘分子重组器’做的,特意调了主世界的谷物比例。”砚把一片枫叶面包推到我面前,“尝尝?”
面包入口是熟悉的麦香,却带着一丝清甜的果香。我看着砚专注的眼神,忽然想起主世界巷口的豆浆油条——原来跨越世界的温柔,是把你的习惯刻进我的日常。
侍者送来的全息菜单上,“情侣特调”那一栏亮着微光。砚的指尖在“镜湖晨曦”图标上点了点,两杯泛起涟漪光影的饮品便浮现在我们面前。
第西章:研究院的“观察者”
下午的行程是参观源世界的“空间能量研究院”。穿白大褂的研究员们对我投来好奇的目光,其中一位银发女士走到砚面前:“砚,‘锚定器’的能量波动有点异常。”
她的目光落在我颈间的星尘水晶上,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探究:“林微小姐,源世界的能量场对‘情感共鸣体’特别敏感,建议你暂时取下——”
“不必。”砚忽然握住我的手,星尘水晶在他掌心泛起更亮的光,“测试数据显示,她的生物频率与节点的契合度在提升。”
银发女士沉默片刻,递给我一枚记录器:“请配合做一组基础扫描。”
扫描仪的蓝光掠过身体时,我看见砚始终站在我身侧,指尖与我相扣。那些冰冷的仪器和探究的目光,在他掌心的温度里,忽然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第五章:遗失的胶片
傍晚回“临时居所”时,我发现背包里的胶片机不见了。最后一次使用是在研究院的“古代科技展区”,那里陈列着主世界二十世纪的收音机和……一台老式幻灯机。
“别担心,我启动‘物品追踪程序’。”砚拿出通讯器,屏幕上立刻浮现出胶片机的移动轨迹——它正沿着一条废弃的光轨往“旧城区”移动。
旧城区的建筑带着斑驳的金属锈迹,悬浮植物在这里变成了缠绕墙体的荧光藤蔓。在一栋形如倒置金字塔的建筑里,我们找到了正在摆弄胶片机的小男孩。
“它会‘唱歌’!”男孩指着正在自动卷片的胶片机,主世界的齿轮声在源世界显得格外清脆。砚蹲下身,用源世界的“儿童语言模式”和他交流,最终用一枚能变换图案的光立方换回了相机。
回程路上,砚忽然说:“其实……我小时候也偷偷藏过主世界的‘古董’。”他从风衣内侧口袋掏出一枚磨损的铜钥匙,“在节点第一次不稳定时捡到的,一首没舍得还。”
第六章:镜湖的倒影画展
回到主世界的第一个周末,我在陈小雨的花店隔壁租了间小屋,办了个小型摄影展。主题叫“镜湖的倒影”,展出的却是源世界的景象——悬浮的云街、发光的植物、砚在光轨下微笑的侧影。
我用主世界的暗房技术冲洗照片,却在显影液里加入了砚给的“光感微粒”,照片上的源世界景物会在光线变化时泛起微弱的流光。
开展那天,砚穿着主世界的格子衬衫来帮忙,他笨拙地挂着画框,被陈小雨笑“十指不沾阳春水”。当夕阳透过玻璃窗照在照片上时,一位来看展的老人忽然驻足:“这浮在空中的街道……和我小时候听的‘镜湖传说’有点像。”
砚和我对视一眼,他悄悄在我掌心写:“传说的种子,原来真的会发芽。”
第七章:跨世界的“时差”
源世界的时间流速比主世界快三分之一,砚每次离开主世界,我都会在星尘水晶上刻下一道痕。累计到第七道时,他回来时带着黑眼圈,制服口袋里掉出半片主世界的银杏叶——那是我上次送他的“时差纪念”。
“源世界在测试‘时间锚定’技术,”他揉着太阳穴,从包里拿出一个沙漏状的仪器,“以后每次穿越,我们的生物钟会自动同步。”
沙漏里的“沙子”是银色的光点,当它放在镜湖边时,光点会随着两个世界的能量波动变换流速。我忽然想起主世界的老座钟,指针永远不紧不慢地走着:“其实……有点时差也挺好的,像攒礼物一样攒见面的时间。”
砚笑起来,把沙漏放在我手心:“那以后,每个‘时差’都攒成我们的纪念日。”
第八章:暴雨夜的节点警报
入秋后的第一个暴雨夜,镜湖的节点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我赶到湖边时,砚的身影在雨幕中忽明忽暗,他面前的通讯器爆发出刺眼的红光:“‘镜核’能量逆流,源世界的稳定装置失效了!”
雨水混着节点的能量打在身上,像无数细针在扎。砚试图用通讯器连接源世界,屏幕却显示“连接中断”。我忽然想起手抄本里的话,摸出一首带在身上的铜钥匙——那是我小时候捡到的“古董”。
当钥匙触碰到湖面的瞬间,节点的蜂鸣声忽然变缓了。砚眼中闪过惊喜:“主世界的‘锚定物’能中和能量逆流!快,把你的相机也给我!”
胶片机接触水面的刹那,一道彩虹般的光晕从湖心底升起,将狂暴的能量流包裹成温柔的旋涡。远处传来源世界救援队的光轨声,砚紧紧抱住我,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在我肩头:“没事了,微微,我们做到了。”
第九章:两个世界的“证婚人”
节点危机后,源世界的“空间管理局”正式承认了我和砚的关系。他们送来一枚特殊的“世界通行证”,是用镜核碎片和星尘水晶融合制成的,形状像一瓣打开的镜面。
领证那天,陈小雨非要当“主世界证婚人”,而源世界的银发女士则代表研究院送来祝福。我们在镜湖边举行了简单的仪式,砚用源世界的“光影记录仪”拍下主世界的夕阳,我则用胶片机记录下他戴戒指的瞬间——那枚戒指是用主世界的银和源世界的星尘合金铸成的,内侧刻着两个世界的日期。
“以后每年的今天,我们就去两个世界的镜湖看日出。”砚牵着我的手,让戒指在阳光下折射出双重光影。陈小雨在一旁抹眼泪,偷偷对着镜头比耶:“早知道平行世界这么浪漫,我也该找个‘跨世界对象’!”
第十章:迷航之外的晨光
婚后的生活像镜湖的水,平静里藏着涟漪。砚在主世界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学会了用老式胶片机,甚至在我的暗房里捣鼓出“跨世界显影液”,拍出来的照片能同时显现两个世界的重叠影像。
某个清晨,我们带着相机去镜湖拍晨雾,砚忽然指着湖心岛:“看,那里好像多了座桥。”
雾气散去时,湖面上真的浮现出一道由光粒子组成的拱桥,桥的另一端连接着源世界的“云街”。银发女士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桥上,微笑着对我们挥手:“‘双向稳定通道’测试成功,以后可以常回家看看了。”
我和砚相视而笑,他的手覆上我的手背,相机的快门声和源世界的光轨声在晨雾里交织成歌。曾经以为镜湖的迷航是奇遇的终点,却没想到,那只是我们走向彼此的第一座桥。
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光桥上,也照在我们交握的手上。远处,陈小雨正提着早餐朝我们跑来,主世界的烟火气和源世界的流光,在此刻温柔地融为一体。我们的故事,在迷航之外,正向着有彼此的晨光,缓缓展开。
第十一章:星尘的回响
胸前的星尘水晶吊坠在某个深夜忽然轻轻发烫。我从睡梦中惊醒,指尖触到那流动的光纹,像握住了一缕夏夜的风。砚说过,这是跨越世界的“信号”。我屏息凝神,将额头贴在冰凉的窗玻璃上,望向镜湖方向——湖面在月光下泛着银辉,而吊坠里的星光竟缓缓勾勒出砚的侧脸轮廓,虽模糊,却带着真实的温度。
“砚?”我对着吊坠低语。
光晕波动了一下,像是回应。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不是单向的思念,而是他在源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透过同样的“连接”,将心意揉碎在星尘里送来。窗外的蝉鸣忽然温柔起来,像极了他每次告别时的叹息。
第十二章:源世界的“明信片”
砚带来一枚巴掌大的金属薄片,展开后竟投射出立体的城市影像。悬浮的车流在霓虹交错的楼宇间穿梭,透明的穹顶下飘着会发光的蒲公英。“这是源世界的‘云顶市’,”他指尖划过影像,一座旋转的空中花园缓缓绽放,“我家阳台能看到这样的花。”
我凑近看那些花瓣上跳动的光粒,忽然发现影像边缘有个模糊的身影——是个穿白色实验服的女孩,正笑着对砚招手。“那是我的同事,”砚立刻解释,耳根微微发红,“她在调试投影参数。”
我憋着笑点头,心里却像落了颗蜜糖。原来在那个遥远的世界里,他也有这样寻常的工作瞬间,而他愿意把这些“明信片”般的碎片,小心翼翼地捧到我面前。
第十三章:陈小雨的“侦探计划”
“林微,你男朋友肯定是搞科研的!”陈小雨突然把一杯珍珠奶茶拍在我桌上,“上次我看到他口袋里掉出张纸,上面画着奇怪的公式,跟我表哥读博时的草稿一模一样!”
我差点被珍珠呛到。砚确实偷偷在笔记本上记录节点数据,没想到被小雨撞见。“他……他是搞天文爱好者,”我慌忙圆谎,“研究星象的。”
“星象?”小雨眯起眼,突然抓起我的手腕,盯着那块复古手表,“不对!你这表上次我看还是三点,现在怎么还是三点?是不是他给你戴了什么‘时空表’?”
我惊得差点把手表甩出去。那是砚用源世界材料改良过的,能微弱感应节点时间流。看着小雨较真的脸,我突然觉得,或许让她慢慢“解密”,也是种甜蜜的烦恼。
第十西章:镜湖底的“微光”
暴雨再次降临的夜晚,我和砚撑着伞站在湖边。他忽然指着湖心:“看!”
一道比月光更柔和的蓝光从水底升起,像一枚沉睡的星子。砚的脸色微变:“是镜核的次级能量反应,以前从未出现过。”他蹲下身,指尖触到水面的瞬间,蓝光竟化作无数光点,顺着他的指尖爬上手臂,在皮肤上形成流动的纹路。
“这是……共鸣现象。”砚的声音带着惊讶,“只有源世界的‘能量适格者’才会出现的反应,但你看——”他转向我,那些光点竟也顺着雨水,在我手背聚成细小的光链。
湖面的蓝光渐渐平息,可我手背上的光链却停留了许久,像一串用星子串成的手链。
第十五章:源世界的“访客申请”
砚带来一张印着银色花纹的卡片。“源世界管理局批准了你的‘短期访客申请’,”他眼里的光比星尘水晶更亮,“但只能在节点稳定期,由我全程陪同。”
卡片触手微凉,上面的文字像活物般轻轻蠕动。我想象着穿越镜湖的瞬间——是像穿过一层水膜,还是会被光包裹?砚看出我的紧张,握住我的手:“就像你第一次在湖面看到我那样,闭上眼睛,再睁开,就能看到我的‘世界’了。”
他的掌心传来熟悉的温度,而卡片上的文字渐渐化作流光,渗入我的皮肤。镜湖的水波在这一刻似乎都在为我欢呼。
第十六章:穿越前的“彩排”
为了适应源世界的能量环境,砚带来一个手掌大小的“环境模拟器”。按下开关的瞬间,房间里的光线突然变得柔和,空气中弥漫着类似雨后松林的清新气息,天花板上甚至浮现出虚拟的星云轨迹。
“这是源世界基础环境的百分之一模拟,”砚递给我一副透明眼镜,“戴上它,能看到能量流动的轨迹。”
我戴上眼镜,惊讶地发现书桌上的台灯竟拖着金色的光尾,窗台上的绿萝叶片边缘泛着淡淡的蓝晕。砚在我身后轻笑:“你现在像只第一次看到彩虹的小兽。”
我转身想反驳,却撞进他含笑的眼眸里。模拟器制造的星云中,我们的影子被镀上了温柔的光边。
第十七章:陈小雨的“送行宴”
“不就是见家长吗?紧张什么!”陈小雨把一盘可乐鸡翅推到我面前,“我跟你说,第一次去男朋友家,一定要带点咱们这儿的土特产,比如……”她突然卡住,“他老家到底哪儿的?山里还是海边?”
我看着桌上摆的镜湖特产小鱼干,哭笑不得。虽说源世界的食物合成技术能模拟任何口味,但我还是偷偷装了一小罐妈妈做的辣椒酱。“算是……很远的‘海边’吧,”我含糊道,“那里的人没吃过辣。”
小雨狐疑地看了我一眼,突然塞给我一个红布包:“拿着!里面是平安符,还有我给你算的姻缘签,上上签!”
红布包暖暖的,像揣着一颗太阳。我忽然觉得,就算真的穿越到平行世界,也并非孤身一人。
第八章:镜湖的“入口”
月圆之夜,砚在湖边等我。他穿了件主世界的牛仔外套,却难掩袖口若隐若现的银色纹路。“准备好了吗?”他伸出手,掌心躺着一枚纽扣大小的银色装置。
我点头,将手覆上他的掌心。装置瞬间化作光膜包裹住我们,湖面的水波突然向上翻涌,形成一个透明的漩涡。穿越的瞬间像穿过一层温暖的水幕,耳边是轻微的嗡鸣,眼前是流动的色彩——蓝、金、银交织成光的隧道。
“别怕,看着我。”砚的声音在光雾中清晰无比。
当光芒散去,我发现自己站在一片泛着荧光的沙滩上。远处,悬浮的城市灯火璀璨,而头顶的夜空,竟有两轮交叠的月亮。
第十九章:源世界的“第一缕风”
源世界的风带着清甜的气息,像混合了薄荷与阳光。我踩在荧光沙滩上,每一步都留下短暂的光痕。砚指着不远处一座贝壳状的建筑:“那是节点管理站,我们从那里正式进入云顶市。”
走进建筑,一道温和的光束扫过我们全身。墙壁上的屏幕显示出流动的文字,砚低声解释:“在确认你的生物信息与‘访客协议’匹配。”
屏幕忽然亮起绿灯,旁边弹出一个托盘,里面放着两枚造型别致的胸针。“这是你的临时身份标识,”砚帮我别在衣襟上,“能让你在源世界畅通无阻。”
胸针触到皮肤的瞬间,我仿佛听到了镜湖的流水声,细微却清晰。
第二十章:会“唱歌”的街道
云顶市的街道由半透明的材质铺成,踩上去会发出清脆的“叮叮”声,像踩在琴键上。悬浮的车辆无声滑过,车身上的广告画是会动的全息影像,一个女孩笑着递来一杯“能量饮料”,我下意识去接,却只触到一片光。
“这里的一切都基于能量投影与实物转化技术,”砚带我走进一家咖啡馆,桌面自动浮现出菜单,“你想喝什么?这里的‘星落拿铁’能模拟主世界的焦糖玛奇朵。”
我点了杯热可可,看着机器人侍者用光束“编织”出一杯冒着热气的饮品,忽然觉得新奇又温暖。砚托着下巴看我:“是不是比你想象的更……‘生活化’?”
我点头,目光却被窗外一株会随音乐摆动的发光植物吸引。这个世界陌生又迷人,而他正耐心地,把它一点点拆开来给我看。
第二十一章:砚的“秘密基地”
砚的住所是一栋悬浮在半空中的圆形小屋,推开落地窗就能看到云海。屋里最显眼的是一面墙的全息书架,指尖划过,书籍便化作光流飞入手中。“这是我的‘秘密基地’,”他笑着打开一个抽屉,里面摆满了主世界的东西——我送他的枫叶书签、陈小雨硬塞给他的花生糖、还有一叠我拍的镜湖照片。
“你居然都留着?”我拿起一张照片,上面是他在镜湖边捡贝壳的侧影。
“当然,”砚从身后抱住我,下巴抵在我发顶,“这些是‘源世界没有的色彩’。”他顿了顿,声音忽然温柔,“就像你。”
窗外的云海翻涌,屋内的光书架散发着柔和的光。我转身吻他,尝到他唇角淡淡的、属于这个世界的清甜气息。
第二十二章:“能量适格者”的真相
在砚的实验室,我第一次见到了那位白衣女孩——她叫洛,是砚的同事,也是最早发现镜湖节点异常的人。“林微小姐,你的生物能量波动很特别,”洛递来一份检测报告,“与镜核的共鸣度甚至超过了砚。”
报告上的图表显示,我手背在镜湖底出现的光链,并非偶然。“主世界流传的镜湖传说,或许并非空穴来风,”洛若有所思,“也许在很久之前,两个世界的‘连接者’本就是像你这样的普通人。”
砚握住我的手,眼神复杂:“这意味着……你可能天生就与节点有联系。”
窗外的悬浮城市依旧璀璨,但我忽然觉得,自己与镜湖的羁绊,远比想象的更深。
第二十三章:源世界的“传统菜”
洛邀请我们去她家吃饭,说是要做“源世界的传统菜”。她的厨房像个小型实验室,各种管道与屏幕闪烁着微光。“看好了,这道‘星烩菇’需要精准控制能量火候。”洛说着,用光束将几种发光的食材悬浮起来,在空中翻炒。
菜端上来时,竟是一盘泛着七彩光泽的蘑菇,入口即化,带着阳光和土壤的混合味道。“好吃吗?”洛期待地看着我。
“非常特别!”我真心赞叹,“但我还是想让你们尝尝主世界的‘传统菜’。”
第二天,我在砚的小屋露台上支起一口小锅,煎起了镜湖边常吃的小鱼干,又炒了一盘加了辣椒酱的土豆丝。洛被辣得首吐舌头,却又忍不住再夹一筷子,砚则默默把我碗里的辣椒都挑到自己碗里。
夕阳把云海染成橘色,空气中弥漫着两种世界的烟火气。
第二十西章:双月之下的“约定”
源世界的双月升起时,会在海面上投下两道银色的光带。我和砚坐在悬浮屋的露台上,脚下是翻涌的云海。“主世界的月亮,是不是更圆一些?”他忽然问。
我靠在他肩上,看着两轮月亮缓缓交叠:“各有各的美。就像两个世界,也像……”
“也像我们。”砚接过话,指尖轻轻划过我手背的皮肤,那里似乎还残留着镜湖底光链的余温,“微微,管理局正在评估‘长期连接方案’,也许不久后,我能更频繁地去看你,甚至……”
他没有说下去,但我懂他的意思。双月的光芒落在我们相握的手上,仿佛为这个未说出口的约定,镀上了永恒的光边。
第二十五章:镜湖的“新传说”
回到主世界后,我发现镜湖的游客似乎多了些。有人拿着相机对着湖面拍个不停,嘴里念叨着“听说雨天能看到光影”。陈小雨神秘兮兮地告诉我:“现在城里传,镜湖有‘爱情守护灵’,看到光影的人会遇到真爱!”
我和砚相视一笑。也许,那些无法解释的奇异现象,终究会变成新的传说。而我们,既是传说的亲历者,也是续写者。
某天傍晚,我在湖边拍照,看到一对年轻情侣对着湖面许愿,女孩的发间别着一枚样式古朴的银饰,竟与砚给我的星尘水晶有几分相似。
砚从身后走来,轻轻环住我:“看来,镜湖的‘秘密’,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被人们温柔地解读着。”
第二十六章:跨越世界的“相册”
我开始整理两个世界的照片,做成一本特殊的“跨世界相册”。源世界的悬浮城市、会发光的植物、洛被辣红的脸;主世界的镜湖落日、巷口的豆腐脑摊、陈小雨较真的表情……运用源世界的技术,让每一张照片都能“发声”——点开就能听到当时的环境音。
“这张要配上镜湖的风声。”砚指着一张我在湖边的自拍。
“这张要配上你说‘好吃’的声音。”我指着他吃辣土豆丝的照片。
相册翻到最后一页,是我们在源世界双月下手牵手的剪影。砚忽然吻了吻我的额头:“下一次,我们要在主世界的月亮下,拍一张同样的照片。”
湖面的风轻轻吹过,相册里的照片微微发亮,像装满了整个宇宙的星光。
第二十七章:节点的“新波动”
平静的日子里,镜湖的节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异的波动——不再是狂暴的能量,而是规律的、像心跳般的起伏。砚检测后脸色微变:“这是‘双向共鸣’的信号,就像……两个世界在‘对话’。”
更神奇的是,每当波动出现时,我胸前的星尘水晶就会与砚实验室的一枚核心装置同步发光。洛发来消息:“数据库显示,这种波动与千年前源世界记载的‘世界和弦’现象吻合,传说那时两界交流更为频繁。”
我看着镜湖水面上跳动的光斑,忽然觉得,我和砚的相遇,或许并非偶然,而是两个世界在漫长时光里,悄悄埋下的一颗种子。
第二十八章:陈小雨的“终极推理”
“我知道了!”陈小雨在花店突然拍桌而起,把正在包花的我吓了一跳,“你男朋友肯定是从……从某个科技很发达的‘隐秘部落’来的!”她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就像小说里写的,住在深山里,掌握着未来科技,不想被外界打扰!”
我捧着一束向日葵,憋笑憋得满脸通红:“小雨,你最近小说看多了。”
“才不是!”她指着我手腕上的手表,“你这表还是三点!还有上次砚喝奶茶,居然把珍珠认成‘能量凝结体’!不是‘部落’是什么?”
看着她一脸认真的推理,我忽然觉得,或许就让她保留这份充满想象力的“真相”也挺好。毕竟,爱情本就像一个需要慢慢解开的谜,而解谜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甜蜜。
第二十九章:双世界的“节日”
源世界有个“星尘节”,人们会放飞用能量编织的“星尘灯”,祈求世界安宁。砚特意在节点稳定期带我去看,无数发光的灯盏从云顶市升空,在夜空中汇成流动的星河。
“许个愿吧。”砚递给我一盏心形的星尘灯。
我闭上眼睛,指尖触到灯盏温暖的光——愿两个世界的连接永远温柔,愿我和砚的时光,能像这星尘灯一样,长久地亮着。
当我睁开眼,发现主世界的方向,镜湖上空竟也飘起了点点烛光——是陈小雨带着朋友们在放河灯,为我“祈福”。
两个世界的光芒遥遥相望,在夜空中勾勒出最温柔的弧线。
第三十章:迷航之后的“家”
故事写到这里,镜湖依旧平静如镜,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比如月圆之夜,或是我和砚相视而笑的瞬间,湖面会泛起不易察觉的、带着星光的涟漪。
源世界的“长期连接方案”还在推进,砚来主世界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在小城找“兼职”——当然,是用主世界的身份。他会陪我去集市买蔬菜水果,会帮陈小雨在花店搬花盆,阳光下的他,穿着普通的T恤牛仔裤,笑容温暖得像邻家男孩,只是偶尔抬眼时,眸底会闪过一丝属于遥远星辰的深邃。
而我,依旧是那个赖在镜湖边的摄影师,只是镜头里多了许多关于“他”的风景。我们会一起在清晨拍湖面的薄雾,会在黄昏看夕阳把彼此的影子拉得很长,会在夜深人静时,隔着星尘水晶,分享两个世界的晚安。
有人问我,平行世界的爱情会不会很辛苦?我总会想起砚第一次在湖水中望向我的眼神,想起双月之下他掌心的温度,想起镜湖底那些温柔的光链。
或许爱情本就没有“世界”的界限,只要心与心相连,无论相隔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而镜湖,不再是迷航的起点,而是我们共同的“家”——在这里,故事仍在继续,每一天都充满了跨越时空的心动与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