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 第十三章:嫩芽破土,春耕序曲

第十三章:嫩芽破土,春耕序曲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作者:
来点榴莲
本章字数:
5938
更新时间:
2025-07-06

后院的积雪在日渐温暖的阳光下,融化成涓涓细流,渗入解冻的泥土。姜家那方小小的育苗地,覆盖的草木灰早己被岁岁小心地拂开,露出下面深褐色的土壤。岁岁几乎每天都要蹲在那里,像守护稀世珍宝一样,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小小的土堆。

终于,在阳光持续温暖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岁岁像往常一样跑到后院,目光触及土堆的瞬间,她惊喜地捂住了小嘴!

一点脆生生的、带着无限生机的嫩绿,如同最勇敢的精灵,倔强地顶开了深色的土皮,怯生生地探出头来!那两片小小的、圆润的子叶,在晨光中微微颤抖,仿佛在宣告着生命的胜利!

“发芽了!发芽了!薯蓣发芽了!” 岁岁激动得小脸通红,声音都变了调,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奔回屋报喜。

全家人都被这巨大的喜悦感染了。虚弱的姜大柱在赵秀兰的搀扶下,也走到后院,看着那一点象征希望的嫩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姜山、姜石、姜林更是围着小苗兴奋不己,仿佛己经看到了未来爬满藤蔓、结满薯蓣的丰收景象。

“岁岁真厉害!” 赵秀兰搂着女儿,眼中满是骄傲。

“要好好看着它,别让虫子咬了,别让鸟啄了!” 姜大柱哑声叮嘱,这是灾后他第一次主动关心地里的活计。

岁岁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郑重。她找来几根细小的枯枝,在小苗周围小心地插了一圈,算是简陋的“篱笆”。这颗小小的嫩芽,不仅是食物和药材的希望,更是全家乃至整个靠山村在灾后重燃的信心火种!

靠山村也随着天气转暖而渐渐“活”了过来。积雪消融殆尽,露出了被冻得板结、却渴望生机的土地。村民们开始忙碌,修补被风雪损坏的房屋,晾晒仅存的、发霉的可怜种子,最重要的,是修理那些锈迹斑斑、残缺不全的农具。

春耕,这个在太平年景充满希望的词,在灾后的靠山村,却显得异常沉重。没有足够的种子,没有像样的农具,更缺乏让贫瘠土地焕发生机的——肥料!

农家肥成了比金子还金贵的抢手货。家家户户积攒的那点可怜的牲畜粪便和人粪尿,在漫长的寒冬里几乎消耗殆尽。谁家能多一筐肥,就意味着可能多活几棵苗,多收几粒粮!

岁岁跟着娘亲和哥哥们,也加入了拾粪和收集草木灰的队伍。她小小的身影挎着破筐,拿着小铲子,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视着村中每一个角落,寻找着任何可能成为肥料的“宝贝”——冻硬的牛粪块、零星的羊粪蛋、甚至是一些腐烂的枯草落叶。每一次微小的收获,都让她开心不己。

然而,这点收集对于广袤而贫瘠的土地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村民们看着光秃秃的田地,脸上愁云密布。

“这点肥,撒下去连个响都听不见啊…” 李婶子看着自家门口那可怜巴巴的两小筐粪肥,唉声叹气。

“种子也快霉完了,这可咋办…” 张寡妇着手里几粒干瘪的麦种,愁眉不展。

赵老憨蹲在地头,看着自己那把豁了口的破锄头,沉默地抽着旱烟。

岁岁看着大家脸上的愁容,小脑袋飞快地转着。她想起了华爷爷,想起了他药篓里那些神奇的草木,也想起了自己用美食换取帮助的经历。

这天,姜山带着岁岁去给华大夫送一小罐新熬的薯蓣茯苓粥。华大夫依旧沉默地收下,但在岁岁离开时,却破天荒地多问了一句:“村中春耕,可备好了?”

岁岁眼睛一亮,立刻像倒豆子一样把村民的困境说了出来:“华爷爷,大家缺肥,缺得厉害!种子也不好了… 地都硬邦邦的…”

华大夫听完,沉默片刻,目光投向窗外初绽新绿的远山,淡淡道:“山野之地,万物皆有其用。腐殖之土,落叶之堆,蚯蚓松软之处,皆是沃壤。溪边淤泥,晒干碾碎,亦是良肥。至于种子…” 他顿了顿,看向岁岁,“择者,以温水浸之,或可唤醒生机一二。”

岁岁如同醍醐灌顶!腐叶土!溪泥!蚯蚓粪!还有温水浸种!这些不都是天然的好肥料和挽救种子的法子吗?华爷爷真是无所不知!

“谢谢华爷爷!” 岁岁激动地鞠了一躬,转身就往村里跑。

回到村里,岁岁立刻把华大夫的话告诉了家人和聚集在老槐树下发愁的村民们。

“腐叶土?溪泥?蚯蚓粪?” 赵老憨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对啊!后山老林子里,那烂树叶堆了不知多少年!黑乎乎的!还有溪边,水退了那淤泥可厚了!”

“温水泡种子?这法子…能行?” 李婶子有些将信将疑。

“华大夫说的,肯定行!” 张寡妇对华大夫己是深信不疑。

岁岁趁热打铁,小胸脯一挺:“大家别愁!咱们一起干!去林子里搂腐叶土!去溪边挖淤泥!看见蚯蚓拱过的土也挖回来!种子挑好的,用温水泡泡!人多力量大!”

岁岁的提议和华大夫的威望,点燃了大家的希望。很快,一场轰轰烈烈的“春耕备肥大会战”在靠山村拉开了序幕!

姜山、赵老憨带着青壮劳力,拿着筐和锄头,浩浩荡荡开进后山向阳坡的松林里,挖掘那些积累了厚厚一层、散发着霉味却异常肥沃的腐殖土。

李婶子、张寡妇带着妇女和孩子们,挎着篮子,拿着小铲子,沿着解冻的小溪两岸,挖掘那些富含有机质的黑色淤泥,摊在向阳的石板上晾晒。

岁岁则带着姜石姜林和其他半大孩子,像寻宝一样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寻找蚯蚓活动的痕迹,小心翼翼地挖取那些被蚯蚓粪便改良过的、松软黝黑的土壤。

还有人负责挑水烧水,将各家挑选出来的、相对的种子,用温水浸泡。

村子内外一片热火朝天!虽然工具简陋,食物依旧匮乏,但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希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久违的干劲和笑容。岁岁小小的身影穿梭其间,一会儿跑去溪边看看淤泥晾晒情况,一会儿指导大家如何辨别好的腐叶土,一会儿又检查温水泡种的温度,俨然成了一个小小“技术指导”。

“岁岁,你看这土黑得流油,行不?”

“岁岁,这淤泥晒到啥程度能用了?”

“岁岁姐,蚯蚓粪是这样挖的吧?”

村民们亲切地招呼着她,信任地询问着。岁岁用她稚嫩却充满自信的声音,耐心地解答着,分享着从华大夫那里学来的知识。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保护的小豆丁,而是成了带领大家寻找希望的“小福星”。

然而,在这片忙碌和希望之中,一道阴鸷的目光始终如影随形。

王金花远远地躲在自家破屋的阴影里,看着村中热火朝天的景象,尤其是看着岁岁被众人簇拥的样子,心中的嫉恨像毒草一样疯长。她因为之前的偷窃行为,彻底被村民孤立了。没人愿意和她搭伙,没人愿意分给她腐叶土和溪泥,连去溪边挖泥,都被李婶子她们有意无意地排挤在外。她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为春耕忙碌,自己守着门口那点可怜的粪肥和一袋半霉的种子,绝望像冰冷的藤蔓缠绕着她的心。

“小贱种!得意什么!都是你害的!” 王金花盯着岁岁蹦蹦跳跳的身影,眼中闪烁着怨毒的光。她的目光,尤其在那片被姜家人精心呵护的后院、那株嫩绿的山药苗上停留了许久。一个恶毒的念头,在她心底悄然滋生。

忙碌的一天结束。晚霞映红了天边,也映照着村民们疲惫却满足的脸庞。村头空地上,堆积着小山般的腐叶土和晾晒得半干的溪泥,还有一筐筐珍贵的蚯蚓粪土。泡在温水里的种子,似乎也显得了一些。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腐殖质和汗水的混合气息,却充满了生机。

岁岁拖着疲惫的小身体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她的宝贝山药苗。嫩绿的小苗在夕阳下舒展着叶片,似乎又长高了一点点。她满足地笑了,用小手轻轻碰了碰那的叶片。

夜深人静,整个靠山村都沉浸在疲惫的酣睡中。一道黑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溜到了姜家的后院。月光下,王金花那张扭曲的脸上带着疯狂的笑意,她抬起穿着破草鞋的脚,狠狠地、带着无比的恶意,朝着那株在夜色中微微摇曳的嫩绿幼苗——踩了下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