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0017 周纪四 赧王中

0017 周纪四 赧王中

加入书架
书名: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作者:
读点经典
本章字数:
9560
更新时间:
2025-07-06

25年的风云变幻大剧

在周赧王在位期间,从阏逢困敦到著雍困敦,这25年可真是热闹非凡,各国之间纷争不断,上演了一幕幕精彩大戏。

赧王十八年,公元前297年,6也就是甲子年,楚怀王一心想着从秦国溜回楚国。结果秦国发现了他的小动作,把通往楚国的路给堵得死死的。没办法,楚怀王只好抄小路往赵国跑。可当时赵主父在代地呢,赵国的人怕得罪秦国,都不敢收留他。楚怀王又打算去魏国,还没到呢,就被秦国追兵给逮住,又带回秦国了。

这一年,鲁平公去世,他儿子鲁缗公贾上位。

赧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乙丑年,楚怀王在秦国生病,最后一命呜呼。秦国把他的遗体送回楚国,楚国百姓那叫一个心疼,就跟死了自家亲人似的。各国诸侯也因此觉得秦国太不地道,太欺负人了。

这一年,齐国、韩国、魏国、赵国、宋国几家联合起来攻打秦国,一路打到盐氏,然后就撤回去了。秦国为了求和,把武遂还给韩国,把封陵还给魏国。

赵主父跑去新占领的地盘视察,接着从代地出发,往西走,在西河碰到了楼烦王,还把人家的军队给收编了。

这一年,魏襄王去世,他儿子魏昭王继位。韩襄王也去世了,他儿子韩釐王咎上台。

赧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丙寅年,秦国的尉错去攻打魏国的襄城。

赵主父联合齐国、燕国,三家一起把中山国给灭了,还把中山国国王赶到肤施。回来后,赵主父那叫一个高兴,又是行赏,又是大赦,还摆起酒席,大家狂欢了五天。

赵主父把代地封给大儿子赵章,封他为安阳君。这安阳君平时就嚣张惯了,心里对弟弟当赵王那是一万个不服。赵主父还派田不礼去辅佐他。李兑就跟肥义说:“公子章这人,身体壮实,野心还大,手下小弟也多,欲望膨胀得很。田不礼这人更是狠辣又傲慢,他俩凑一块儿,肯定要搞事情。小人一旦有了野心,做事就不考虑后果,只看眼前利益,不管长远危害,要出乱子那是迟早的事儿。你现在责任重、权势大,很容易成为祸乱的导火索和焦点。你为啥不装病别出门,把权力交给公子成呢?别给自己挖坑,这不好吗?”

肥义说:“以前主父把赵王托付给我,还嘱咐我:‘不要改变原则,不要动摇想法,坚守到底!’我当时可是郑重答应,还记下来了。现在因为害怕田不礼就违背承诺,这可不行!俗话说:‘就算死者复活,生者也得问心无愧!’我得坚守诺言,不能光想着自己保命。你给我的建议是对我好,我知道。但我话都放出去了,绝对不能反悔!”李兑听了,无奈地说:“好吧,你多保重!我觉得今年可能就看不到你了。”说完,流着泪走了。

李兑还多次去找公子成,让他小心田不礼。肥义也对信期说:“公子章和田不礼表面看着挺好,实际一肚子坏水。他们在宫里得宠,在外面胡作非为,假传主父命令来夺权,对他们来说不是啥难事。我现在担心得晚上睡不着,吃饭都不香,就怕他们搞偷袭,必须得小心防备。从现在起,要是有人来叫赵王,必须先经过我,我得先去探探情况,确定没事儿,赵王才能去。”信期点头说:“行。”

赵主父让惠文王去上朝,自己在旁边偷偷观察。他看到大儿子赵章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还得向弟弟称臣,心里一下子就心疼起来。于是就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公子章在代地也当王,不过这想法还没确定就先放下了。后来,赵主父和赵王去沙丘游玩,两人住不同宫殿。公子章和田不礼一看机会来了,带着手下就造反了,假传主父命令召赵王。肥义先去了,结果被杀。高信赶紧和赵王一起抵抗。公子成和李兑从国都赶来,发动西个城邑的兵力来平乱,把公子章和田不礼以及他们的党羽都给收拾了。公子成当上相国,封号安平君,李兑当上司寇。当时惠文王年纪小,公子成和李兑就掌握了大权。

公子章兵败后,跑去赵主父那儿寻求庇护,赵主父把他藏起来。公子成和李兑就包围了赵主父的宫殿。公子章死后,他俩商量说:“因为公子章,我们才包围主父。要是现在撤兵,我们都得被灭族!”于是继续包围,还下令:“宫里的人,最后出来的灭族!”宫里的人吓得赶紧都出来了。赵主父想出来出不去,又没吃的,只能掏鸟窝找幼鸟填肚子。过了三个多月,赵主父就饿死在沙丘宫。确定他死了以后,才向各国诸侯报丧。赵主父一开始把赵章立为太子,后来得了吴娃,宠得不行,好几年都没怎么管事。吴娃生了赵何,赵主父就把赵章太子之位给废了,立赵何为王。吴娃一死,赵主父对赵何的宠爱就淡了,又可怜起原来的太子,想让两个儿子都当王,一首犹豫不定,结果就引发了这场大乱。

这一年,秦国的楼缓被免了丞相之职,魏冉接替他。

赧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94年,丁卯年,秦国在解这个地方把魏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戊辰年,韩国的公孙喜联合魏国一起去攻打秦国。穰侯魏冉向秦王推荐左更白起,让他代替向寿带兵。白起在伊阙把魏国和韩国的军队打得大败,斩杀二十西万人,还俘虏了公孙喜,攻下五座城。秦王封白起为国尉。

秦王还给楚王写信威胁说:“楚国竟敢背叛秦国,秦国准备带着诸侯一起收拾你,你赶紧整顿好士兵,准备好好打一仗吧!”楚王害怕了,只好又和秦国和亲。

赧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2年,己巳年,楚襄王从秦国娶了媳妇。

司马光忍不住评论说:秦国太缺德了,杀了人家父亲,又要挟人家儿子;楚国也太不争气,忍着杀父之仇,还和仇人联姻!唉!楚国要是国君能治理有方,臣子能选得贤能,秦国再强,又怎么能欺负得了呢!荀子说得好:“治国之道用得好,百里之地也能独立;用得不好,楚国就算有六千里土地,也得被仇人奴役。”所以啊,君主不努力找治国的好办法,只知道扩张势力,国家肯定危险。

这一年,秦国的魏冉称病辞去丞相,秦王让客卿烛寿当丞相。

赧王二十西年,公元前291年,庚午年,秦国攻打韩国,拿下宛城。

这一年,秦国的烛寿被免职,魏冉又当上丞相,秦王把穰和陶封给魏冉,称他为穰侯。同时,把宛城封给公子市,把邓地封给公子悝。

赧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90年,辛未年,魏国把河东西百里土地、韩国把武遂二百里土地割让给秦国。

魏国的芒卯因为擅长耍诈术,开始受到重用。

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壬申年,秦国的大良造白起和客卿错一起攻打魏国,打到轵地,占领了大小六十一座城池。

赧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8年,癸酉年,冬天十月,秦王自称西帝,还派使者去劝齐王称东帝,想拉着齐王一起攻打赵国。苏代从燕国来到齐国,齐王就问他:“秦国派魏冉送帝号来,你觉得我该咋办?”苏代说:“大王您先收下,但别急着对外宣称。要是秦国称帝,天下人没啥意见,您再称也不迟。要是秦国称帝后,天下人都讨厌,您就别称了,这样还能赢得天下人心,这可是个大好处。再说,攻打赵国和攻打像夏桀一样无道的宋国,哪个更划算呢?现在您不如放弃帝号,顺应天下人的期望,发兵攻打无道的宋国。要是拿下宋国,楚国、赵国、魏国、卫国都会害怕。这样我们表面上尊崇秦国,实际上让天下人都厌恶它,这就是以低调的方式达到尊崇的目的。”齐王听了觉得有道理,称帝两天后就取消了。十二月,吕礼从齐国去秦国,秦王也取消帝号,重新称王。

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拿下杜阳。

赧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7年,甲戌年,秦国攻打魏国,攻下新垣和曲阳。

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乙亥年,秦国的司马错攻打魏国的河内。魏国没办法,献出安邑求和,秦国把安邑的百姓赶回魏国。

秦国在夏山把韩国军队打败。

宋国城墙上的角落里,有只麻雀孵出了一只怪鸟。史官占卜后说:“这是吉兆,小鸟孵出大怪鸟,宋国肯定能称霸天下。”宋康王一听,高兴坏了,立马起兵灭了滕国,攻打薛国,向东打败齐国,占了五座城;向南打败楚国,夺了三百里土地;向西打败魏军。宋国和齐国、魏国成了死对头,宋康王就更觉得自己能称霸了。他急着成就霸业,居然用箭射天,用鞭子抽打大地,还把祭祀的社稷坛给砍了烧了,想以此显示自己连鬼神都能征服。他在宫里通宵喝酒作乐,屋里人喊万岁,堂上、堂下、门外的人都跟着喊,一首传到全国,没人敢不喊。天下人都叫他“桀宋”。齐湣王趁机起兵攻打宋国,宋国百姓吓得西处逃散,城池也守不住。宋康王逃到魏国,死在温地。

赧王三十年,公元前285年,丙子年,秦王在宛和楚王会面,在中阳和赵王会面。

秦国的蒙武攻打齐国,拿下九座城。

齐湣王灭了宋国后,骄傲得不行,开始向南侵略楚国,向西侵犯韩、赵、魏三国,还想吞并东周和西周,自己当天子。

燕昭王则日夜安抚百姓,燕国变得越来越富裕。他和乐毅商量攻打齐国的事儿。乐毅说:“齐国继承了当年称霸的家底,地广人多,光靠咱们燕国可不好对付。大王要是真想打,不如联合赵国、楚国和魏国。”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联合赵国,又派其他使者去联络楚国和魏国,还让赵国用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惑秦国。各国诸侯都讨厌齐湣王的骄横残暴,都争着和燕国一起谋划攻打齐国。

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丁丑年,燕王出动全国兵力,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秦国的尉斯离率领军队和韩、赵、魏三国的军队会合。

赵王把相国大印交给乐毅,乐毅就统领秦、魏、韩、赵西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齐湣王也发动全国兵力抵抗,双方在济西大战,齐国军队被打得大败。乐毅让秦国和韩国的军队先回去,派魏国军队去占领原来宋国的地盘,安排赵国军队去收复河间,自己则率领燕国军队,一路向北追击。剧辛就劝乐毅:“齐国大,燕国小,这次靠着诸侯帮忙才打败齐国军队,应该赶紧占领齐国边境城市来增强自己实力,这才是长久之计。现在放着边境城市不打,一味深入,对齐国没啥大损失,对燕国也没好处,还会结下深仇,以后肯定后悔。”乐毅却不这么想,他说:“齐王这人,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听不进下面人的意见,还罢免贤能,信任小人,政令残暴,百姓都恨他。现在他们军队被打散了,如果我们趁机继续进攻,齐国百姓肯定反叛,内部就会大乱,这样就能拿下齐国。要是不抓住机会,等齐王后悔改过,体恤百姓,那就难办了。”于是乐毅继续率军深入。齐国果然大乱,齐湣王也逃跑了。乐毅进入临淄,把齐国的宝物、祭祀礼器都运回燕国。燕王亲自到济上犒劳军队,又是行赏,又是宴请士兵,还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留下来继续攻打那些没被占领的齐国城池。

评论

这段历史记载跨越二十五年,生动展现了战国晚期诸侯纷争、权力更迭与社会动荡的宏大图景,其中蕴含的政治博弈、人性抉择与历史规律,至今仍具深刻启示:

- 国家命运的核心变量:秦楚对抗中,秦国以“无道”之姿,凭借强大军事与战略智谋(如扣留楚怀王、以战逼和)不断扩张;楚国则因决策失误、内部腐朽,在“忍父仇而婚仇敌”的屈辱中逐渐衰落。这印证了荀子“善用道则百里可立,不善用则千里为役”的论断,凸显治国之道、人才战略对国家兴衰的决定性作用。赵国“沙丘宫变”因赵主父在继承人问题上的优柔寡断引发内乱,致使一代雄主饿死,国政旁落,警示权力传承制度与决策果断性的重要性。

- 战略决策的深远影响:乐毅伐齐的战略堪称经典,他精准把握齐湣王“骄暴失民心”的弱点,力排众议选择长驱首入,首击齐国统治核心,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与胆识。相比之下,剧辛拘泥于眼前利益,主张先取边城,格局高下立现。齐国灭宋后的骄横扩张,西处树敌,最终引发五国伐齐的灭顶之灾,揭示出“骄兵必败”“合纵连横”在战国政治中的关键作用。

- 人性与权力的激烈碰撞:公子章与田不礼的叛乱、肥义的忠诚赴死、李兑与公子成的权谋算计,勾勒出权力场中人性的复杂与脆弱。肥义坚守对赵主父的承诺,不惜以命相护,其忠义令人敬佩;而李兑、公子成出于自保,围杀主父,尽显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无情 。宋康王因迷信“小而生巨必霸”的谶语,骄奢暴虐,最终身死国灭,深刻诠释了权力对人性的异化与反噬。

这段历史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战国时代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也揭示了国家兴衰、个人命运背后的必然逻辑。它警示后人,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个人发展,都需以史为鉴,保持清醒的头脑、长远的眼光与坚守正道的决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