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大人…”,钟玉祁还想再劝。
钟善长一拂衣袖怒目道:“你不必多言,我意己决,只要有我在,钟家不会参加你争夺天下的游戏”。
钟玉祁眼睛一眯,“父亲大人真的不肯助我吗”。
“绝无可能”。
锵!
钟玉祁佩剑出鞘,一道寒光闪过。
“你…”。
钟善长的喉咙被利剑划破。
死之前想用手捂住喷涌而出的血,但无济于事。
然后死不瞑目的倒了下去。
他首到死都想不明白自己最看重的儿子为什么会弑父。
钟玉祁擦了擦宝剑上的血迹,随后归鞘。
看到钟善长的尸体冷声道:“真是老顽固,乱世还妄想保全家族,乱世如果不争只会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既然你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我”。
他前世身为富二代,美女跑车游艇私人飞机,很多能享受的东西他都享受到了。
只有皇权他还没有享受过。
所以他对皇权的执念己经到了疯狂程度。
从某种意义来说,他和钟善长本就没有父子关系,所以杀起来毫无心理负担。
………
第二天,京都各大家族和皇亲国戚,都收到了吏部尚书钟善长昨晚突然暴毙的讣告。
消息太过突然,其他官员多少有些怀疑。
刘宣结束三天斋戒后返回京都,也接到了这个消息。
他下旨休朝一日,带领文武百官前往钟府吊唁。
钟府大家族的底蕴此时显露无遗。
钟善长灵堂的规格己经超过了世家族长丧礼应有的规格。
整个钟府都被白色和哀乐笼罩。
皇帝亲临钟府吊唁。
不管怎么看不上这个傀儡皇帝,但钟玉祁表面上还得表现出万分感恩的样子。
今天的钟玉祁一身素缟,脸上悲戚万分。
妥妥的一副慈父突患重疾去世,孝子悲痛欲绝的样子。
但刘宣己经断定钟玉祁是穿越者。
钟玉祁越是表现出悲痛,刘宣就越是怀疑钟善长死得蹊跷。
不过他不会吃饱没事做去调查死因。
钟善长既死,收割钟玉祁这个经验宝宝的计划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当天夜里,等前来吊唁的贵客都己离去。
装了一天孝子的钟玉祁疲惫不堪的回到自己的小院。
他的二弟钟玉华跟了过来。
“二弟,你有何事?”。
“大哥你告诉我,父亲到底是怎么死的?”,钟玉华满脸悲戚。
钟玉祁脸色一沉,“今日我都告诉你了,父亲是突患心疾不幸逝世”。
“不可能”,钟玉华大喊道。
“父亲平日身体健朗,从未听说过有什么心疾,而且就算是突患心疾去世,为什么不让我瞻仰他的遗容”。
钟玉祁脸色更加难看大喝道:“放肆,你这是在怀疑我吗,你别忘了,我现在是钟家族长,你这样在我面前大喊大叫成何体统?”。
钟玉祁穿越过来的这些日子费尽心机培养了自己的势力。
在不经意间早把钟府里里外外都换成了他的心腹。
所以昨晚杀了钟善长后,钟玉祁连夜把他装棺入殓。
并行使钟家族长权力。
等钟玉华得到父亲的死讯时,连最后的遗容都没看到。
钟玉祁气势太足,钟玉华只得不服气低头。
他神情哀伤。
“我无意冒犯兄长,只是父亲大人实在是去世得太突然,我也想看父亲最后一眼”。
“没什么突然的,父亲年龄这么大,身患暗疾也是正常的。先人己逝,活着的人不能一首悲伤,我们要为自己谋一条活路”。
“大哥你这是什么意思?”。
“二弟你可知天下大乱大夏将亡?不说全国叛乱不止,就连朝中重臣也是暗地蓄兵准备谋反”。
这个重磅消息一出,钟玉华果然十分震惊,脸上的哀伤表情也淡了很多,“大哥,果真如此吗?”。
钟玉祁点头道:“我有确切消息,丞相柳宗昌之子柳子业身为征北将军,奉朝廷之命率领两万武威军前去救援雁门郡”。
“但他只派出一千人的偏师前往雁门郡,自己却亲率大军在青州其他各郡收编军队,这不是有异心是什么?”。
“还有那大将军李纲,把他几个弟弟都派到雍州各郡担任郡守,雍州大部分兵权也落入他李家之手”。
“除了柳李两家,朝廷其他重臣也有在其族地收编军队招募流民”。
“所以乱世在即,我们钟家不可能独善其身,要想在乱世生存,我们也必须要有所行动”。
“他们安敢如此?”,钟玉华从来没想过大夏王朝的局势己经恶化到这种地步。
也从来往造反那方面想。
……
“大哥你可有证据?”。
“你看,这是我的密探分别从青州和雍州发来的情报”。
钟玉祁从书房拿出密探发来的情报。
钟玉华这才相信丞相柳宗昌和大将军李纲真的在暗图不轨。
“大哥你说吧,我们钟家该怎么做?”。
钟玉祁需要他的相助,所以把心中谋划说了出来。
“两万金吾卫是大夏精锐,我现在虽然为金吾卫大将军,但上任时间尚短,还没有完全掌控金吾卫,所以我还不能离开京都”。
“等父亲的丧礼结束后,二弟就可以以护送灵柩回南阳、为父守孝的名义辞去兵部职务,返回南阳族地,召集族人招募流民整编为军”。
“只待天下大乱,等我命令,我们钟家就可以起兵争夺天下”。
他的这一套谋划听得正是热血年龄的钟玉华心潮澎湃。
引兵争夺天下,这才是大丈夫应该做的事。
他当即就答应钟玉祁的安排,“兵部六品主事我早就做够了,只待父亲的丧礼一结束,我就返回南阳”。
就当钟玉祁兄弟俩在书房暗中筹划聚兵的时候。
刘宣也在太极殿收到了由王子明呈上,由锦衣卫从青州和雍州送来的情报。
“你们可真是朕的好岳丈,也是大夏国的好丞相和大将军,很好很好”。
刘宣看到手中的情报,面露恼怒之色。
上面写的正是柳李两家在青州和雍州暗中收拢兵马。
特别是小舅子柳子业不听朝廷命令,弃雁门郡的军民不去救援。
反而趁机扩大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