滓洞,本打算诱使对方交接防务,但因保密局和军方一直不太对路,双方只能靠交火解决,真交上火后,保密局那批特务压根没啥战斗力,只能落荒而逃。
听到腹地来了解放军,又收到麾下部分部队起义的消息,宋希濂慌了手脚,但这时已来不及了,刘、邓、陈知悉渣滓洞得手后,一改前面温吞吞、“攻击乏力”的模样,开始高速穿插进军。
到26日中午,重庆虽未完全解放,但前线部队已接应上了渣滓洞突击队和大批革命志士,并立即向军委汇报,于是便有了罗部长傍晚造访的举动。
听到援救过程比较顺利,突击部队损失不大的消息,林冠华由衷欣慰:“那就好,那就好,可算是平安落地了……”
“可不是嘛,一共救出来300多位同志呢,这事回头再好好聊聊庆功,我先看那个军用口粮配方……”
看完配料表后,罗部长的神色就没那么欣喜了,相反有些沉重:“精制小麦粉、白砂糖和食用盐还不难,这棕榈油、奶粉、葡萄糖我怕搞不到啊,特别是奶粉,据我所知基本是进口货,贵的要死,富贵人家都不见得每天能吃上一勺。
别说奶粉,大部分战士连牛奶长啥样都不知道,江西苏区当初为了给李德搞牛奶面包,军委总供应部特意冒风险去外地购买,甚至还牺牲过一位交通员,故而下面对这位顾问的意见很大。”
林冠华被说的有点不好意思,他上次随口问了句有没有牛奶,结果李成栋一汇报,总理特意关照让人每天给他送鲜奶来。
罗部长怕他难为情,忙道:“现在不一样了,新中国都建立了,我们党也掌握了很多供应,给你弄点牛奶不算啥,上海也有家奶粉厂,技术上我觉得没问题,主要是担心大批量供应有困难,如果真想生产这种军用口粮,配方里的奶粉可能得改改!”
林冠华摇头:“奶粉是高热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提供,不能轻易变动,否则效果可能不好。”
“那怎么办?”
“多想想办法,月底不是要开复兴工程工作会议么,到时候我和中央汇报下解决思路。”
第25章:圣诞特快
美国,加州,洛杉矶。
一位长相儒雅、颇具学者风度的男子刚进自家别墅,就迫不及待地开口:“蒋英,蒋英……”
“怎么了?”美丽的妻子闻声赶来,“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
“今天老赵陪着一个人过来见我,说是中央社会部派驻海外的联络员,他直截了当问我愿不愿意回国效力?”
儒雅男子口中的老赵是赵忠尧,作为一名著名的核物理专家,赵忠尧不但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正电子的学者,还曾赴比基尼群岛参观美国的原子弹试验,之后又在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处进行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研究。
由此,儒雅男子的身份也呼之欲出: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
“你答应了。”
钱学森没直接说答应还是不答应,只道:“我说,我很愿意为新中国效力,但回去后我能做什么呢?你猜对方说什么?”
妻子紧紧追问:“对方怎么说?”
“他说,钱教授,我们真诚希望你回国后能发展火箭事业。
我们既要有液体发动机,也要有固体发动机;不但要研究近程火箭,还要研究远程火箭甚至洲际火箭;既要研制突破大气层的弹道火箭,还要研制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巡航火箭;不但搞常规弹头,条件成熟还要搞核弹头!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保家卫国不能没有这些东西,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蒋英不由感叹:“真敢想啊,好多名词我都没听你说过……”
钱学森激动道:“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不但了解我的工作,还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蓝图。
单他口中提到的火箭发展路线就不是一般人能说清楚的,甚至很多专家对火箭携带核弹头的发展思路也充满质疑,认为飞机才是最佳投放载体。对方居然如此肯定,可见新中国的领袖们很有前瞻眼光,我感觉浑身的热血都在沸腾!”
妻子打趣道:“你呀,都快40的人了,还如此容易激动。”
“那倒没有,面上我很冷静,说发展思路我赞同,但国家积贫积弱的面貌我更清楚,怎么才能克服现实困难呢?
他对此没有丝毫回避,而是说,原子能研究所已成立了,电子信息研究院也组建了,甚至盘尼西林也在尝试完全国产化……整体而言,国家学术研究在努力向好的方面发展,政府对此全力支持,旧中国那种不思进取、举步维艰的场面已不复存在!
可能现有基础还比较差,但不要紧,有中央的重视与支持,有广大学者的努力,中国人民可以一步步干起来!
抗日战争时,中国的劣势更大,奋战八年后我们取得了胜利;科学战争如果有需要,中国人民可以坚持18年、80年,一直到取得完全胜利为止!”
妻子掩嘴笑道:“那不用说,你肯定就答应了,我还能不了解你?”
“那倒没有,这不是急着和你回来商量嘛……”
或许意识到自己的倾向性观点过于明显,钱学森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连忙补了句,“会面结束后,我私下问老赵,关于火箭发展思路那番话是不是他讲的?他说没有,但肯定地告诉我,他已答应回国效力,找我是做我的思想工作,希望我也回去。但无论我回不回,他肯定要回去!”
蒋英温柔地望着丈夫,缓缓道:“你想做什么,我都是支持的,如果要回国效力,我也十分赞同,我们一家子都回国好了。但怎么回去可能要从长计议。另外,我听说国内什么都没有,我们至少应该把行李多收拾些,免得回国后到处给别人添麻烦,可不能说走就走……”
“你考虑的也有道理,我确实没直接答应,要不明天再找他聊聊具体方案?”
“你请他和老赵明天来家里商量吧,外面人多眼杂,我总感觉不太稳妥。”
第二天中午,联络员唐克在赵忠尧的陪同下如约而至,见面后,双方紧紧握手致意,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唐先生,我已初步赞同回国效力,今天请你来,主要是想商量下归期行程及回国后的工作、生活安排等事宜。”
说这些话时,蒋英虽在厨房忙碌,但十分关切,一直留意倾听。
“钱教授、赵教授,我重点想沟通的也是这问题。”
唐克解释道,“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还未与美国直接对立,甚至为能与西方关系留有余地,中央做了重大妥协,部队没有趁势解放澳门、香港,依然暂时维持原状。
但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敌视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艾奇逊白皮书发表、司徒雷登撤回美国后,北京与华盛顿的彼此气氛已趋于紧张。更重要的是,麦卡锡集团开始在美国兴风作浪,针对所谓的共产主义同情者进行迫害,我们担心这种清洗有一天也会落在你们身上。